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的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一个“学院化——平民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艰难的生产过程,为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生活,走进社会,发挥作文教学的教育功能,锻造学生品德,培养合格人才。
一.命题特点:稳步前进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从2004年的“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2005年的 “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的“人与路”,2007年的“怀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到2009年的“品味时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学院化——平民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艰难的生产过程,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2004、2005年为话题作文,今年延续了最近三年的新材料作文考查模式,但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没有能有效的摆脱猜题押题、套作宿构,2008年的“好奇心”终于走出了模式作文的阴影,走进了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2009年的作文题目确实“时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考纲的“时代性”要求。
(二)材料选择戴上金箍。前几年的作文题目并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出现了大量的余秋雨式的散文和“经典”式的范文,不少考生考前精心准备经典名人,考场上移花接木,一料通吃天下。而2009年可不行,你没有真正的生活积累,没有敏锐而深邃思想,纵使“满腹经纶”,也难成佳作。
(三)审题难度空前加深。今年的考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在审题上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即使是前两年的所谓“学院派”命题,大多数考生也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分析其外延,揣摩出深刻的人生寓意,2006—2008年的题目确实很好的践行了“不在审题上难为学生”的诺言,师生便都降低了甚或放弃了审题训练,降低了思维辨析能力的要求,吃亏不小,导致今年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实属悲哀。
(四)“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一目了然。如果说往年的作文试题选拔了一些“假宝玉”,那么今年的作文试题真正做到了“是假真不了,是真假不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审美评判,如果没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只能作出错误的评判或是无病呻吟,鱼目很难混珠,真正指引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浓郁。头两年的命题有些学院味,2006年的“人与路”又沉稳得有些滞重,2007年足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但题目却过于宽泛,出现了不少套作与宿构文章,近两年的作文题在生活化、时代化方面日趋成熟。2008年的“好奇心”激励青年一代要有探索未来世界的好奇心,2009年的作文题更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与学的模式宣告破产!
(六)价值导向更趋明朗。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非常注重社会价值、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但前三年的命题形式可谓是一种价值观的灌输,近两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能准确评判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成人“预设”道德教育到帮助学生“生成”价值观的导向性转变。
二.作文教学:柳暗花明
尽管今年的江苏作文试题前进的步伐迈得快了点儿,但邓老爷不是说过“改革的步子要跨得大一点,快一点”,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又有何理由踯躅不前呢?今后的作文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走进新时代,注入新鲜血液,传播时代信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囿于校园之内闭门造车只能是无病呻吟。有人曾经把教师比作一桶水,把学生比作一杯水,那么教师这桶水必须是新鲜的,学生这杯水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从纯粹的知识教育中走出来,融入生活,把握时代的命脉,提升自身内涵。同时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理解、感悟、内化时代的最强音,去准确分析评判自己生存的环境,生存的状态,培养健康的生存意识,触动心灵的火花,激发创作愿望,在孩子们文章里刻录下时代的真实底色。
(二)作文教学必须与文化教育相融合。作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母体而独立存在,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去领略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体验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乐趣,才能感悟生命,感受个人成长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心学国学”,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充满乐趣,富有活力,不至于枯燥无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写出立意深、情感真的文章。
(三)作文教学必须生活化、社会化。作文素养不是讲台讲出来的,是在社会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学生不能与活脱脱的生活剥离,院墙之内只能培养机械僵化的无生机的庸才。只有生活才能激活灵感,触动心弦,产生精神共振的材料,积淀些小日子里的大智慧,大时代里的小感情。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文章才能不落俗套,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
(四)发挥作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思辨能力。有人说“文如其人,文品关乎人品”,“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心灵”。我说“文章是灵魂的独白”。所以仅从形式上释放学生还远远不够,必须指导他们在参与与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会正确分析生活、内化生活,锻造个人品质。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有文化内涵的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刘翠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本文编校:舒 坦
一.命题特点:稳步前进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从2004年的“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2005年的 “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的“人与路”,2007年的“怀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到2009年的“品味时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学院化——平民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艰难的生产过程,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2004、2005年为话题作文,今年延续了最近三年的新材料作文考查模式,但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没有能有效的摆脱猜题押题、套作宿构,2008年的“好奇心”终于走出了模式作文的阴影,走进了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2009年的作文题目确实“时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考纲的“时代性”要求。
(二)材料选择戴上金箍。前几年的作文题目并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出现了大量的余秋雨式的散文和“经典”式的范文,不少考生考前精心准备经典名人,考场上移花接木,一料通吃天下。而2009年可不行,你没有真正的生活积累,没有敏锐而深邃思想,纵使“满腹经纶”,也难成佳作。
(三)审题难度空前加深。今年的考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在审题上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即使是前两年的所谓“学院派”命题,大多数考生也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分析其外延,揣摩出深刻的人生寓意,2006—2008年的题目确实很好的践行了“不在审题上难为学生”的诺言,师生便都降低了甚或放弃了审题训练,降低了思维辨析能力的要求,吃亏不小,导致今年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实属悲哀。
(四)“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一目了然。如果说往年的作文试题选拔了一些“假宝玉”,那么今年的作文试题真正做到了“是假真不了,是真假不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审美评判,如果没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只能作出错误的评判或是无病呻吟,鱼目很难混珠,真正指引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浓郁。头两年的命题有些学院味,2006年的“人与路”又沉稳得有些滞重,2007年足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但题目却过于宽泛,出现了不少套作与宿构文章,近两年的作文题在生活化、时代化方面日趋成熟。2008年的“好奇心”激励青年一代要有探索未来世界的好奇心,2009年的作文题更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与学的模式宣告破产!
(六)价值导向更趋明朗。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非常注重社会价值、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但前三年的命题形式可谓是一种价值观的灌输,近两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能准确评判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成人“预设”道德教育到帮助学生“生成”价值观的导向性转变。
二.作文教学:柳暗花明
尽管今年的江苏作文试题前进的步伐迈得快了点儿,但邓老爷不是说过“改革的步子要跨得大一点,快一点”,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又有何理由踯躅不前呢?今后的作文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走进新时代,注入新鲜血液,传播时代信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囿于校园之内闭门造车只能是无病呻吟。有人曾经把教师比作一桶水,把学生比作一杯水,那么教师这桶水必须是新鲜的,学生这杯水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从纯粹的知识教育中走出来,融入生活,把握时代的命脉,提升自身内涵。同时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理解、感悟、内化时代的最强音,去准确分析评判自己生存的环境,生存的状态,培养健康的生存意识,触动心灵的火花,激发创作愿望,在孩子们文章里刻录下时代的真实底色。
(二)作文教学必须与文化教育相融合。作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母体而独立存在,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去领略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体验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乐趣,才能感悟生命,感受个人成长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心学国学”,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充满乐趣,富有活力,不至于枯燥无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写出立意深、情感真的文章。
(三)作文教学必须生活化、社会化。作文素养不是讲台讲出来的,是在社会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学生不能与活脱脱的生活剥离,院墙之内只能培养机械僵化的无生机的庸才。只有生活才能激活灵感,触动心弦,产生精神共振的材料,积淀些小日子里的大智慧,大时代里的小感情。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文章才能不落俗套,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
(四)发挥作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思辨能力。有人说“文如其人,文品关乎人品”,“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心灵”。我说“文章是灵魂的独白”。所以仅从形式上释放学生还远远不够,必须指导他们在参与与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会正确分析生活、内化生活,锻造个人品质。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有文化内涵的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刘翠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本文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