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枚太空鱼雷是我的归宿。
  距离目标舰队群还有二十光秒的距离。短暂的一瞥之间,我已然能看到前方正在闪光的点阵。它们齐齐发出五彩斑斓的光束——尽数从我的身旁掠过。能看到这些,意味着我还活着。毕竟,以光速发射的拦截粒子,被观测即是到达。
  我和我的鱼雷并非孤独一隅。就在四十秒前,有上百个像我这样的“人”,来到巡洋舰的鱼雷发射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圆形凹槽——我们最终葬身的地方——鱼雷狭小的驾驶舱。这些圆形凹槽只有脑袋大小。为此,我们没有身躯,仅剩下的头颅像是保龄球一般,沿着无重力通道滑落到灵柩中。旋即,鱼雷上方的发射盖关闭,我们的头颅被电极插入,眼中闪烁荧光,口中含下最后一口空气。随着黑暗飞快地横亘开来,我们就这样被发射向太空,朝着敌方舰队一去不复返。
  在鱼雷中我无法微笑或是惊惧。鱼雷中没有加装氧气,就像是我的人造大脑中没有前额叶皮层。四光秒的距离,对于亚光速鱼雷来说,只需要十秒就够了。一切都需要精简精简再精简。鱼雷只需要推进系统,我们只需要进行一次思考。
  我向前飞行了两秒。
  思考是一件很高贵的事。高贵到作为舰队最底层的鱼雷驾驶员,我只被允许做一次思考。这一次思考的结果对于鱼雷至关重要。然而放在舰队层面,无论是我方的,还是对方的,都微不足道。作为更上层的战舰炮手,可以拥有数百次的思考次数。再高一层,无论是各个巡洋舰和战列舰的舰长和大副,则拥有无限次的思考。而在最高的层面,作为整个舰队的指挥官,他们不光可以思考,更可以得到用于辅助的思考计算机的无限帮助。
  不过,无论是最底层还是最高层,所谓的思考,最终殊途同归。
  我的思考,所要面对的是前方的点阵。说是思考,实际上是赌博。就像是远古时代,一种叫作足球的运动。在这项运动里,有一种叫作点球的规则。十二米的距离,平均速度高达六十公里每小时的足球。足球的飞行速度太快了,守门员根本来不及判断来球方向。他所能做的,只有在左和右之间做出抉择。而这抉择的过程,就是他唯一的思考。思考结束之后,他需要做出扑救动作,二分之一的概率,成功或是失败。
  放在足球的游戏里,我不是守门员,而是飞向球门的足球。
  至于舰队指挥官的思考?他面对的也是点阵,只有黑白的点阵。他们管这个叫作决策。延伸自远古时代的一种游戏。这个游戏里,有纵横数量为十九的线条。在线段的交点上,决策的双方需要放下自己的黑色或是白色点阵,通过一步步的思考将对方围杀剿灭。
  这期间,我又飞行了两秒。
  按照鱼雷上的时间参考系,这短暂的两轮两秒让其缩短了若干光秒的距离。就在这一瞬间,远方的点阵更加清晰。我隐约瞧见了它们的轮廓——像是一把把悬在太空中的长剑短刀,刃锋直直地对准我。我又看到了尖刃迎面而来出的强光。再度发射的斑斓光点,再度掠过了我。
  两轮舰队齐射,我不知道有多少鱼雷驾驶员还活着。这头颅虽然不能让我产生感情,但是我的记忆却还是存在的。这是我唯一的原生物。在这记忆前端,我想起了在航天学院的美好时光。也许在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落得如此下场。
  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在那时光里,我有完整的身躯、不限次数的思考,以及随性而发的情感。那个时候,我做了很多事,流露出了许多感情,却唯独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现在回忆起来,我感觉自己似乎做错了。
  我应该好好学一学那些知识的。
  距离点阵还有五光秒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我已经能看清点阵的真实面貌。那是由数以千计的太空战舰所列的方阵。光芒来自于它们的舰载灯光。它们静止在太空中,摆开的侧舷凝固在我的视野中。
  我依稀记得在太空学院中,有一堂课程是教授太空舰队的阵型的。在太空中交战的双方,复古地采用一种叫“T字橫头”的战术方式。当舰队前进迎敌的时候,所有战舰以船头对准敌方。当舰队开始齐射时,则调转船身,用侧面面对来敌。
  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航海战术。在远古的风帆战舰时代,他们是这么做的。后来,他们一度抛弃了这个战术,转而采用更为机动的战舰编队方式作战。直到我们这个时代,太空战争让“巨舰大炮”主义重新抬头,要打击敌人,战舰的武器越多越好,防御能力越强越好——作为武器搭载的平台,战舰便要做得越大越好。
  所以,就如同发射我的巡洋舰一样,对方的舰队中,大到太空无畏舰,小到太空护卫舰,每一艘舰船内外,都搭载着五花八门的武器。
  第三轮齐射要开始了,按照鱼雷的指令,我开始进行规避机动。不同于守门员只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我的选择近乎无限——除了调头离开。
  问题又回到了战舰“T字横头”上。就如同那堂课所说,交战双方的距离往往数百光秒起步,在这一距离上,双方舰队数公里长度的大小船舰,在对方的探测显示中,都不过一个微不足道的点,渺小地堪比原子核。无论是T字尖段还是T字横头,都不会让受打击面有所影响。
  但是打击面的差距却天差地别。全部侧舷的战舰群,火力全开。飞射四散的武器能量光束或是粒子束,能在近端形成一个高能量密度的拦截面。在极近的距离上,这是一片任何导弹和来袭能量束都无法穿过的死亡区域。
  除了鱼雷。
  我飞行了一秒,鱼雷开始进行最终加速。一秒之后,我即将到达光速。一秒之后,我的质量将趋于无限大,鱼雷和我都将坍塌为一枚黑洞。一秒之后,我即将步入永恒。
  当然,所谓的永恒不过是奢望。在终极的钟慢效应①出现之前,他们会启动我的意识备份,把我提前从永恒中拽出来。
  实际上,太空战争会让无数人死去,但是却不会让一个人真正死去。   在意识备份面前,鱼雷驾驶员和舰队指挥官平起平坐。我们,与其说是战士,倒不如说是工人。只不过分工不同罢了。指挥官负责决策,而我负责执行。
  至少有十五次的意识转移,皆是如此。我们所用的不过是克隆的躯体。没有我们的意识和记忆,它们不过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我们的意识通过意识转移,加载在一具具功能不同的它们身上。然后,我们操控着它,去掠夺、去争斗、去毁灭,去从事一项又一项的战争罪行。
  我见过无数太空战争的奇景。我见过戴森环扭曲变形,在恒星的引力下,跌入日珥的梵天烈焰中。我见过人造行星分崩离析,岩石和钢铁框架被离心力抛向太空,又在太空中互相碰撞。我见过强光湮灭战舰,将水手与火炮从空间中抹去。
  这一切全是鱼雷的造化。
  我忽然想起了我最初的梦想。来到太空学院之前,我不过是某个农业行星上的农夫。我曾一次又一次地驾驶利用飞梭,在行星的对流层飞行,向无尽的田野播撒合成化肥。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忽然对人造苍穹的更外围产生了兴趣。航空让我对航天产生了向往。
  然后我看到了战争集团的广告。太空舰队威风凛凛,威严无比。舰载机飞行员自由潇洒,浪漫无比。太空战机像是飞鸟,像是精灵,在战舰和行星之间翱翔。更远方的背景,群星正在闪烁。广告里说:“飞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不要压抑,释放它!”
  于是我心动了,怀揣着“太空就是我真正的苍穹”的梦想,花尽了毕生积蓄,来到了太空学院。
  我要是早点儿知道太空学院就是战争集团开设的就好了。
  0.9c①了,黑暗开始沿着四周蔓延。这一刻,我又感觉时间无限长。窒息感消失了,麻木感消失了,光明也要消失了!
  他们告诉我,飞行没有代价。意识备份是对灵魂的保险。只要成为战争集团雇佣兵的一员,我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意识备份,无数次地驾驶战机,在炮火之間自由穿梭。他们当然没有告诉我,舰载机早就被淘汰了。舰载机的最终目的,是投送炸弹或是导弹。舰载机不过是一种载体。按照他们所谓的商业说法,是毁灭投送的“中间商”。他们又说,战争应该简化流程。用于作战的士兵要简化掉不必要的系统,只留下用于跑动的双腿和扣动扳机的双手就可以了。用于太空战争的武器,也要简化。反正都是一次性的,反正都可以无限地复活,驾驶舰载机和驾驶导弹鱼雷,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总是对的。其实战争本身也应该简化。到了最后,还不是看谁拥有的力量强大,谁主为王。与其通过战争来博弈,让侥幸的想法最终随着战争烟消云散,还不如一开始就投降认输好了。
  是的,与其抗争,不如直接投降吧。
  于是便有了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驾驶着鱼雷,和你唠叨着这些毫无意义的话语。
  化作黑洞的鱼雷,击中了一艘战舰。周围的战舰像是受惊的鸟群一般,飞快地四散开来。它们惧怕鱼雷,却不忘在重整队形的过程中,朝着鱼雷来袭的方向,也发射出由头颅操控的鱼雷。
  这一切,我都无暇观看。现在,我在另一个头颅中,滚落向另一枚鱼雷。战争不光要精简,也要高效。欣赏战争,不过是浪费时间,就像是思考战争的意义一样,毫无意义。
  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什么事情,是错误的。似乎那件事是对于战争意义的思考。又好似是另一个问题:我原本是来飞行的,为什么到了最后,变成了鱼雷驾驶员?
  【责任编辑:迟 卉】
  ①相对论中的钟慢效应:物体越接近光速,其参考系内的时间流速相较于参考系之外越慢。
  ①小写c为光速符号。
其他文献
科幻小说能够引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进而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但科幻小说本身却并不是以科学家为读者对象的,造就了硬科幻类型的坎贝尔曾经声称,他的杂志上发表的科幻小说是给工程师看的,但也没说是给科学家看。显然,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对于专业科学家而言过于幼稚简陋了,其中的硬伤也常常让他们难以容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读过大量的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西方类型文学,深知写出好小说不容易,但在小
宗教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意思是“没事不上门”,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最初源自佛教,用来形容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才能进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来才引申为“有事而来”。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高中政治课本中浅显地讲解了有关宗教的一些知识,我们也从中了解到,宗教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
1  我是鼓起了有生以来累积的全部勇气和疯狂去做这件事的。我的所有理智、所有器官——就连眼皮也跳个不停——通通要我别做这件傻事。我的左脑分析出“一定会失败”的结果,右脑也警告我:“你一定会非常后悔非常痛苦,比鸡鸡被砂石车碾过要难过一百倍、一千倍!”  但我觉得,如果我不做这件事,一定会后悔。不对,是抱憾终生……就像六岁搬家时我没跟隔壁小美约好,六年级转学前在淑丽面前支支吾吾……那是此生最痛苦难熬的
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科幻剧集,《西部世界》在2016年10月上映伊始,就引发了科幻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在剧中,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展示了拟人机器人的可能形态,剧情则融合了二元心智理论和随之而来的伦理探讨,使得这部写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西部为背景的科幻作品,凸显出一种特别的气质。比起浩渺无垠的幽暗宇宙和难以想象的异星生物,无论是那片被时间遗忘的红土峡谷,还是以人类自己为模板打造的智能个体,似乎都离
未来学诸定律    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被科幻迷广为传诵,但他在1974年创造的“未来学三定律”却鲜为人知,这个三定律规定了科幻预言的方法,具体如下:  1.正在发生的事情仍将继续发生;  2.对显而易见的事物需慎重对待,因为没有几个人会注意到它;  3.考虑后果。  科幻作家在考虑新科技造成的后果时,不仅要看到第一层影响,还要看到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影响。比如说,谁都有可能预言汽车的发明,
编者按:  《三体》英文版广受好评,大家的目光也因此日渐国际化,中国科幻与世界科幻的差异也引起了更多关注。本栏目顺应这种趋势,策划在本期和下期分别采访国外和国内的两位科幻作家,对他们提出相同的问题,以期从创作者的角度呈现这种差异。本期我们先刊出对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斯万维克( Michael Swanwick)的访谈。  斯万维克生于1950年,曾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西奥多·斯特金奖、世界奇幻奖等
会画画的幻迷向科幻作家表达喜爱的方式有哪些呢?除了为他们的小说及小说中的场景、人物画插画,还包括为作者本人画肖像!这不,百度“科幻世界”贴吧里的“我叫Y小H”同学就为自己心仪的大大们画了肖像画:比冉爷本人眼睛要大得多的卡通冉爷(有幻迷说去掉胡子就是阿缺!)、呆萌的大刘,以及不怎么像阿缺的阿缺(阿缺居然还想拿去当头像,太蛊惑视听了!)……右边三张图没有加注释,大家能猜出他们是谁吗?(这个问题好像太简
婚礼,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此刻,除了化妆间特有的脂粉香气,还有一种紧张的情绪浸染着房间的每一寸空气。慧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芙蓉色的唇釉点缀着樱唇,衬得她面若桃花。优雅洁白的曳地蓬裙式婚纱,纯洁得像天空中的云。再过半个小时,也就是十二点整,她就要在神父的见证下,嫁给她最心爱的男人,想到这里,慧子情不自禁地露出羞涩而甜美的微笑。  慧子小心翼翼地提着婚纱长长的裙摆,望向窗外。天气似乎格外眷顾
最佳原创图书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  最佳引进图书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基里尼亚加》  译林出版社《火星救援》  最佳相关图书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的物理学》  最佳科幻游戏  腾讯《雷霆战机》(网址:http://lt.qq.com)  最佳翻译奖  孙加  最佳新人奖  犬儒小姐  最佳美术奖  鲨鱼丹  最佳编辑奖  科幻世界杂志社 李克勤  四川科学技术
我叫吉尔。我身处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要去的目的地更是让你难以想象。如果你认为我是因为喜欢才会到这般境地,那你一定是个疯子。  其实疯的是我。你——或者你们——是永不可能读到这些文字的,可我手边有纸、有铅笔,还有时间,用不完的时间。因此我会把所发生的一切都记下来,并尽量做到如实而详尽。  一句话——为什么不呢?  一天早上,我早早出去觅食。单身女性凌晨时外出才最安全。这个时段,拉帮结派的毛头小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