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在不断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水问题也成为了目前所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倘若水资源出现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我国和水之间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在对城市水适应空间的相关规划含义做出合理分析,并且从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水系统空间所制定发展方向做出恰当的讨论,提出相关建议,从而让城市与水关系能够和谐的共处。
关键词:城市水问题;水系统;城市水适应性
1 我国与水相关的规划管理现状
在最近十几年里,随着我国不断的大面积开发建设,从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为了能够加大对水资源等生态体系维护的力度,将开发与管理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相关部门都对该情况做出了研究,并且经过讨论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这样才让水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同的有关部门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水问题引起了重视,并且提出了有关要求,都着重对水的自然属性进行了强调,而且还引进了很多创新的思维理念。然而,到目前为止,较多数部门之间一起合作还不是很全面,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就会出现职责不明确、所监管的范围不清晰等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部门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的做出规定,这样许多创新的理念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落实。虽然已经出台了有关城市水系的制度,并且在其中也加入了硬性条件,同样在某些城市中还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然而还是会存在对水系自然需要没有引起重视。
2 城市水适应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原则
水系统在自然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其中水文循环的整个过程要依赖于相关的地域空间而进行,并且水系统自身就存在一定的空间属性。就拿水环境以及相应的水系统来说,在水文不断的循环时,水系统通过自然的活动以及土地的应用情况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倘若地表良好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的预防雨季出现洪涝的情况或者是发生旱季干旱的现象,并且可以利用土壤来对水体品质进行有效的净化。因此,依据大自然的生长规律,相关部门将水系统所产生的自然规律以及相关的功能统一列入城市规划中进行充分的考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我国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手段。
但是城市水系统作为一个繁琐的生态体系,该繁琐性能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天气变化、人口日益增加等,从而让系统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为了尽可能的加强水系统的适应性,其实是在符合城市相关性能的前提下,让系统能够起到抵抗风险的作用,从而达到主动应对形势的效果。相关部门对水适应进行有效的空间规划,简单的说是在在自然的条件下建立的,进而能够让城市发展和水系达到和谐的氛围,相关部门就应当采取创新的思维方式,采取恰当的手段来提高城市的适应水平,确保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避免所带来的危害,最终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的城市。
3 尊重水系统自然性的空间规划设计
3.1 “以水为先导”的空间规划
有些国家明确提出将保护自然水系作为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则,要求城市的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考虑水因子,重视水系统的自然特性,各层面空间规划要包含水专项内容,空间规划要进行水评估。在各级政府之间、以及规划和水务等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明确职责,从而把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水管理协调起来。这一积极应对水问题的水空间战略正通过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的空间规划体系得到落实。
将雨水作为宝贵的资源,水就不再被视为问题,而被视作機会。以水为先导的空间规划,强调“建造结合自然”、“为河流保留更多空间”和“亲水生活”。空间规划采取“蓝带+绿带网络”的整体构架,其中“蓝带”以水系、运河等作为连接城市各功能片区的纽带,同时开发休闲娱乐、商业、旅游等功能,整合居住和办公功能,营造城市公共空间;而“绿带”则以绿色核心与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道路、水系为渗透廊道,形成街道、广场、园林结合水系的网络化开敞空间体系。
3.2 “最佳管理实践”与低冲击开发模式
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某些国家中,是针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径流的污染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低冲击开发模式的规划过程将自然水系统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地区的水问题,可通过精明场地设计来实现。这种开发模式恰好符合“精明增长”策略中对环境及开放绿色空间保护的内容要求。
4 水适应性理念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
战略性层面,应从分析区域与城市发展要求入手,充分把握流域生态特征,研究水资源、水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水文地理环境、土壤及气候条件等,提出水系统和水资源保护的空间管制措施,进行水生态空间控制单元划分,拟定水与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一体化规划要求和规划指引。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强调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协调统一。
水问题成因复杂,传统的单一部门的管理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水问题和水危机,应建立水系统空间规划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调多方参与,鼓励通过讨论、协商、互换信息等方式为最终达成共识创造条件。由于水系统的空间界定可为城乡规划参与解决水问题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因此城乡规划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整合多部门力量,协同工作,为划定水空间体系达成共识,以便于相关管理规定的实施。
5 结语
经过一些国家实践结果说明,相关部门在对空间规划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水适应性理念是切实可行的。在城市不断的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方案来解决水问题的发生,确保城市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将水系统的相关理念融入到空间规划中,加强水适应性的发展形式。与此同时,因为水系统在有关的空间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对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倪华明,刘晨,朱刚,等.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上海案例[J].净水技术,2012,31(2):1-5.
[2]姜立晖,程小文.低冲击开发模式解决城市雨洪[J].中国减灾,2010,(9):32-33.
(作者单位: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规划分局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关键词:城市水问题;水系统;城市水适应性
1 我国与水相关的规划管理现状
在最近十几年里,随着我国不断的大面积开发建设,从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为了能够加大对水资源等生态体系维护的力度,将开发与管理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相关部门都对该情况做出了研究,并且经过讨论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这样才让水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同的有关部门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水问题引起了重视,并且提出了有关要求,都着重对水的自然属性进行了强调,而且还引进了很多创新的思维理念。然而,到目前为止,较多数部门之间一起合作还不是很全面,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就会出现职责不明确、所监管的范围不清晰等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部门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的做出规定,这样许多创新的理念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落实。虽然已经出台了有关城市水系的制度,并且在其中也加入了硬性条件,同样在某些城市中还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然而还是会存在对水系自然需要没有引起重视。
2 城市水适应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原则
水系统在自然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其中水文循环的整个过程要依赖于相关的地域空间而进行,并且水系统自身就存在一定的空间属性。就拿水环境以及相应的水系统来说,在水文不断的循环时,水系统通过自然的活动以及土地的应用情况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倘若地表良好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的预防雨季出现洪涝的情况或者是发生旱季干旱的现象,并且可以利用土壤来对水体品质进行有效的净化。因此,依据大自然的生长规律,相关部门将水系统所产生的自然规律以及相关的功能统一列入城市规划中进行充分的考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我国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手段。
但是城市水系统作为一个繁琐的生态体系,该繁琐性能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天气变化、人口日益增加等,从而让系统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为了尽可能的加强水系统的适应性,其实是在符合城市相关性能的前提下,让系统能够起到抵抗风险的作用,从而达到主动应对形势的效果。相关部门对水适应进行有效的空间规划,简单的说是在在自然的条件下建立的,进而能够让城市发展和水系达到和谐的氛围,相关部门就应当采取创新的思维方式,采取恰当的手段来提高城市的适应水平,确保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避免所带来的危害,最终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的城市。
3 尊重水系统自然性的空间规划设计
3.1 “以水为先导”的空间规划
有些国家明确提出将保护自然水系作为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则,要求城市的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考虑水因子,重视水系统的自然特性,各层面空间规划要包含水专项内容,空间规划要进行水评估。在各级政府之间、以及规划和水务等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明确职责,从而把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水管理协调起来。这一积极应对水问题的水空间战略正通过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的空间规划体系得到落实。
将雨水作为宝贵的资源,水就不再被视为问题,而被视作機会。以水为先导的空间规划,强调“建造结合自然”、“为河流保留更多空间”和“亲水生活”。空间规划采取“蓝带+绿带网络”的整体构架,其中“蓝带”以水系、运河等作为连接城市各功能片区的纽带,同时开发休闲娱乐、商业、旅游等功能,整合居住和办公功能,营造城市公共空间;而“绿带”则以绿色核心与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道路、水系为渗透廊道,形成街道、广场、园林结合水系的网络化开敞空间体系。
3.2 “最佳管理实践”与低冲击开发模式
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某些国家中,是针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径流的污染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低冲击开发模式的规划过程将自然水系统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地区的水问题,可通过精明场地设计来实现。这种开发模式恰好符合“精明增长”策略中对环境及开放绿色空间保护的内容要求。
4 水适应性理念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
战略性层面,应从分析区域与城市发展要求入手,充分把握流域生态特征,研究水资源、水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水文地理环境、土壤及气候条件等,提出水系统和水资源保护的空间管制措施,进行水生态空间控制单元划分,拟定水与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一体化规划要求和规划指引。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强调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协调统一。
水问题成因复杂,传统的单一部门的管理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水问题和水危机,应建立水系统空间规划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调多方参与,鼓励通过讨论、协商、互换信息等方式为最终达成共识创造条件。由于水系统的空间界定可为城乡规划参与解决水问题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因此城乡规划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整合多部门力量,协同工作,为划定水空间体系达成共识,以便于相关管理规定的实施。
5 结语
经过一些国家实践结果说明,相关部门在对空间规划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水适应性理念是切实可行的。在城市不断的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方案来解决水问题的发生,确保城市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将水系统的相关理念融入到空间规划中,加强水适应性的发展形式。与此同时,因为水系统在有关的空间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对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倪华明,刘晨,朱刚,等.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上海案例[J].净水技术,2012,31(2):1-5.
[2]姜立晖,程小文.低冲击开发模式解决城市雨洪[J].中国减灾,2010,(9):32-33.
(作者单位: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规划分局规划编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