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康霖同志讨论中央银行货币问题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有关货币乘数与中央银行货币的讨论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一些基本看法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对于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都是十分不利的。为此,特就曾康霖同志《论中央银行提供的货币与专业银行提供的货币的关系》一文(见《金融研究1988年第3期第24页,以下略称《论关系》),提出一些商讨意见。 1.货币,对于货币拥有者来说是一种资产,而对于发行者来说只能是一种负债。如果指
其他文献
<正> 通货膨胀确实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对于通货膨胀的生成与传导,理论界见仁见智,颇有分歧。前不久我们拜读了刘慧勇,顾伟国二位同志撰写韵《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实证分析》一文(载《金融研究》1988年12期,以卞简称《实》文),感到其基本命题和逻辑均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现提出来请教并借此阐明我们的观点。
<正> 一、宏观调控系统作用断层。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构成了我国的银行体系,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本来意义上讲,它应成为"控制与搞括"的统一体。但是,国家规定专业银行实行"垂直领导"(包括"行政和业务"两方面的垂直领导),从而形成了专业银行分支机构是由当地人民银行领导还是由上级专业银行领导的矛盾关系。在实践中,人民银行总行运用国家信贷计划、金融政策直接作用于专业银行总行,再向下分解则就是专业银行条条上的调控手段起作用了。反映到地方中央银行就显得调控乏力,甚至形同虚
<正> 农副产品收购,由于无资金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打白条现象。一九八八年下半年,政府、银行、收购部门无不在为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发愁,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是资金总量不足,结症是资金结构不合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挪用一年比一年严重,商品销售后资金归位一年比一年难,收购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遗留问题一年比一年多。由于收购资金被挪用挤占,在收购旺季,无资金兑现,银行被迫用定期存单或转帐支票取代,收购部门也被迫打白条应付农民,严重地挫伤了
<正> 目前,人民银行在统计全辖区的现金收支时,未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字全部考虑在内,致使统计出来的货币净投放或净回笼有遗漏。在原来,诸如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之初都是在专业银行开户,有的虽然在人民银行开户,但不与人行发行库发生关系,其缴存、提取的现金只是作为人行自身的现金收支。那时,统计全辖区现金收支不存在漏掉非银行金融机
<正> 一、银行参与企业投资入股,容易刺激企业"投资饥饿症",加剧资金供求矛盾, 不利于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在我国资金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银行参与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投资,无疑是将本来由分散性、盲目性、消费性资金转化为集中性、计划性、积累性的,用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又重新分散到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去,这些企业和企业集团资金都普遍匮乏,一般通过正常渠道又不易得到解决,银
<正> 货币数量、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在改革以后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最为关心的三个宏观经济变量。对任何国家特别是今天的中国来说,寻求长期的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毫无疑问将在所有各项考虑中居于优先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显然无法回避或者忽略任何对经济增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所有这些因素中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明显地处于特殊的地位。事实上,尽管依然存在计划和许多非货币因素的限制,货币变动和通货膨胀几乎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里或多或少地对经济增长施加了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力。此外,从稳定的角度
<正> 通货膨胀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三种机制,或三种因素的叠加:(1)使通货膨胀产生(发生或消亡)的因素,(2)使通货膨胀持续或保持下去的因素,(3)使通货膨胀合法化的因素。目前,我们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实际上主要讨论的是第一个问题。这一篇文章,主要是想讨论第二、第三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并不矛盾,实际上是互相补充的。
<正> 面对近年来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加剧的严峻经济形势,经济、金融理论界对实施何种货币政策以及如何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搭配等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但是,对货币政策时差问题则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实际上,货币政策时差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正> 当前在我国的货币和信用工作上,存在若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和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我有如下一些看法: 一、如何制止国民收入超分配和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所以发生通货膨胀,直接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出现国民收入超分配现象。因此,能否克服这一现象就成为能否制止通货膨胀的关键一环。然而这并不是可以轻易作到的。
专业银行交叉竞争是否带来了金融秩序混乱和银行信誉的下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交叉竞争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刻剖析,它涉及到我们企业化改革的方向,涉及到从大一统的人民银行改为四家专业银行这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企业化改革的方向,专业银行应该追逐利润,应该有自己在开户、结算、设立网点方面的自主权,但问题是在资金供给制没有根本改变,大锅饭没有打破,职工干坏也不用担心解雇的现实国情下,这种竞争就难免是扭曲的,甚至演变为部门间的争强斗胜,也为"团结你我他,都来吃国家"提供了可能。专业银行间的竞争应掌握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