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走”在乡间小路上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阅点距离远、山路崎岖,是四川旺苍县推广全民阅读的难题。为了延长公共文化服务半径,当地以试点村落农家书屋为核心,在社组集中地带挂起图书漂流柜。
  图书从县城“走”到乡村,从农家书屋“走”进居民家中,流淌在田野上的这缕书香,让阅读成为村里的一道新风景。


  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城南,群山连绵,公路一直向山上延伸,直入东河镇红垭村。
  春日正暖,村民辜朝兵爬上山坡,走向自家的养鸡场。辜朝兵的养鸡经验,来自在农家书屋里的阅读充电;而他跟阅读结缘的故事,还得从当地探索实施农家书屋延伸到社、建设图书漂流体系说起。
  畅通资源,县城图书村里借还
  远远望见旺苍县图书馆的中巴车摇摇晃晃地开进红垭村,辜朝兵总要第一时间往村委会旁的农家书屋跑去。中巴车送来县图书馆的最新书籍,再把村民们上次借阅的书籍统一带走。
  2019年5月起,旺苍县尝试打通村社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一张图书卡可以在全县通借通还,便利乡村读者借阅。同时,通过定期更新书籍,不断充实农家书屋的藏书库存。为了规范管理书籍,还统一给所有农家书屋的书籍编码并登记上网,实现图书“定向追踪”。
  变了样的农家书屋,成了辜朝兵空闲时去得最勤的地方。他之前干过网箱养鱼的活计,由于不懂养殖吃了不少亏。2018年回乡后,他建起了养鸡场,在村里的农家书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养鸡全书》。平日里,他时不时来书屋阅读,尤其爱看农业管理、养殖方面的书籍。每次到县城采买货物,他也总喜欢到县图书馆借几本书回家。“这是前几天在县图书馆借的《养鸡100个为什么》,正读得起劲嘞!”辜朝兵说,看完在农家书屋就能还,十分方便。
  辜朝兵还记得,几年前农家书屋刚建好时,书架上的书不多,品类也比较单一,村民不感兴趣,书屋人气也不高。而这两年,他发现书屋里陈列的是县里统一编码的书籍,类型也更贴合村民的实际阅读需求。
  现在,辜朝兵已经成为村里的养鸡大户。多少天给鸡打一次疫苗、养鸡场如何消毒杀菌……辜朝兵从书里学来一招又一招。看到辜朝兵从阅读里尝到“甜头”,村民们也时不时到书屋里学习知识。“真应了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辜朝兵感叹。
  开展漂流,专人定期更新图书
  距离红垭村五六公里的凤阳村,兽医李清涛是名爱书人,《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等书常年摆放在他的案头,还定下每周到农家书屋阅读一次的小目标。
  最近两年,李清涛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到农闲去村五社的图书漂流柜借书。
  为了推广全民阅读,延伸服务半径,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5月起,旺苍县开始探索实施农家书屋延伸到社,将凤阳村、红垭村等作为试点村,以村里的农家书屋为核心,在各个社组集中地带挂起了图书漂流柜。图书从县城“走”到农家书屋,再从农家书屋“走”向居民家中,一个图书漂流体系在试点村落建立起来。
  “旺苍县有60%的区域为山区,各个村落地广人稀,山路崎岖,村民们到农家书屋来一趟,短则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说起实行图书漂流的初衷,旺苍县文旅体局副局长何晓军表示,就是希望拉近公共图书资源与读者的距离,解决山区群众阅读难的问题。
  每两个月挑选5—10本书籍送到图书漂流柜,让村民们根据需要登记借阅……凤阳村文化辅导员许明蓉对这份工作早已轻车熟路。平日里,她要负责擦拭农家书屋的阅读桌,把阅读完毕的书籍摆放回书柜,再定期到各个社组更新漂流柜内的图书。
  红垭村文化辅导员昝立,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近两年。村农家书屋内,书桌上的意见簿密密麻麻写满了村民对书屋和漂流柜的反馈意见。每当县城图书馆的中巴车来到村里,昝立会第一时间反馈,县图书馆会根据村民建议选择下次送来的图书。
  来到图书漂流柜前,打开挂在墙上的蓝色小箱子,李清涛一眼看到一本养殖类的新书。许明蓉说,李清涛上次提起,希望多送来点关于鸡病防治的书。刚好春节前县图书馆送来了新书,假期一过,她赶紧把李清涛心心念念的书带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上。”捧着新书,李清涛乐呵呵地说。
  如今,每个试点村都有这样的兼职文化辅导员。辅导员由村里聘请,文化部门给予一定补助,负责管理维护农家书屋,收集村民意见,并定期更新图书漂流柜。
  融入日常,读书风尚浸润山村
  前阵子,昝立多了项新任务,组建“图书银行”,通过收集村民闲置的图书,来充实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
  红垭村农家书屋内,文学历史、农业经营管理、农技知识等总计2000余册各类书籍塞满书架。其中,县里配备的有1800册,来自“图书银行”的捐赠图书有300册。
  春节前后,昝立动员村民将家里闲置的图书捐赠过来。“交换一本书,阅读百本书”,昝立说,知识不会因为捐赠图书而减少,反而加倍增多。
  令她惊喜的是,每次发出倡议,大家总是热情回应。村民昝曉萍在幼儿园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散文、诗集,经常网购图书。每读完一本书,她都很积极地捐到书屋。书屋里有不少适合小朋友阅读的童话书,昝立说,书屋里每次“上新”,都会吸引许多小朋友来“抢书”。
  “平常最喜欢和我妈一起来这儿看书。”在红垭村农家书屋,刚读完一本诗集的昝晓萍感叹,村里这几年书香越来越浓。
  读书逐渐成为不少村民的日常,学习知识的风尚浸润山村。无论假日时节还是农闲时分,去农家书屋阅读,正成为旺苍县田野上的一道新风景。
  谈起下一步的计划,何晓军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图书漂流和更新的速度有所受限,“今年,希望在北部山区将图书漂流模式推广开来,为农家书屋投放更多书籍,让更多村民乐享书香。”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世代荒乡总怨穷,敢先包产领头功。  三千沃土秋粮熟,十八村民手印红,  花鼓催灯寻富路,凤凰浴火向青桐。  淮河两岸春潮涌,崗上梨花二月风。
期刊
从南湖,顶着一轮明月或满天星光  如同父母凝视我的目光  越驶越近,越近越亮  湖水是冷是热,我无法知晓  父辈无法知晓。我一度  走到湖岸,顺着历史的繩结  一个结一个结地数过去  一直数到一九二一  红花顶着血滴迎向阳光  湖水溅上手背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歌声  与共产党宣言,握拳举起的右手  和入党誓词一起响彻东方夜空  红船,从一湖静水徐徐启航  波浪翻涌,淹没了腐朽制度  
期刊
书读得最开心的时候,是凭兴致读书。身边如果有本书,随手翻翻,既和做课题、搞科研没有丝毫联系,也和做作业、赶任务搭不上边际。这种时候读书,心情往往是最高兴的,因为既没有一定要读出什么来的负担,也没有一定要从书本里研究出什么来的压力。通常的情况是,只要那本书能够看得下去,就一定会读下去。凭兴致读书时对书的范围是没有什么限制的,而且何时读书也从来不去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读书的姿势大概也是不很雅观的,坐
期刊
請铭记  那一张红色的船票  先辈们曾高举着它登上红船  于是南湖的粼粼波光中  火热的信仰缓缓起锚  革命在岁月长河里勇敢航行  那船票把纯粹理想变成奋斗的桨  请感恩  那一张红色的船票  祖辈们凭它登上无畏的破冰船  这便是劈开屈辱的新中国  拥有比钢铁更坚硬的脊梁  解放的旗帜飘扬在重生的航道  那船票把卑躬屈膝变成昂首阔步  请珍惜  那一张红色的船票  父辈们用它登上改革年代的货船  
期刊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西尔维娅·惠特曼是位于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的所有人。这家著名的波西米亚风格的书店,由美国人西尔维娅·比奇创办于1919年。20世纪20年代,书店是当时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聚集地,如埃兹拉·庞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等。1941年,西尔维娅·比奇宁可关闭书店,也不肯将最后一本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卖给纳粹占领军官员。  西尔维娅·惠特曼的父亲乔治·惠特曼于1951年成为这家著名书
期刊
四月,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风轻拂,天清气爽。当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书香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中华大地充溢着书香。  3月31日,“百年辉煌共读华章”——上海、湖南、江西、安徽等五省在武汉联合点亮“长江读书节”的阅读之灯,拉开了四月全民阅读月的序幕。接着,黑龙江第七届“书香中国·龙江读书月”、广东“南国花正红”、重庆四川成渝双城阅读联动、云南“书香云南·全民阅读月”、陕西以“百年征程·
期刊
书名:《人民至上》  作者:阮青  出版: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作出的精辟
期刊
其实我不太关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关心的是我为什么读书。我觉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关心我为什么要读书,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反思我一生,读书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不是我们了,我是我。  什么意思呢?其实读书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读完书之后是想变得和人一样,还是想变得和人不一样。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在那悬着,读书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但这个事情是分成两步走的,第一步,你必须先得变得跟人一样,然
期刊
距离不能触及的岛屿,心曾经在痛  宛如海洋蓝色的梦想  渴望覆盖国的家、水的边缘  南海的鱼群漂泊已久,在守望中  聆听海岸呼唤  像海鸟一次次无助的飞翔  翅翼被沉重的阴影束缚  航母的心结,错过了盛开的浪花  让异国的舰船长驱直入  祖国的胸怀,总是抱不拢远方的孩子  在屈辱中强忍泪水  用愤怒的海浪捶打失落的岛礁  有家就有温暖,就有穿过海洋的庇护  一滴水可以洞穿坚硬的石头  让祖国挺直脊
期刊
夜幕沉沉,寒风呼啸。关上窗户,我坐在书桌前,翻开《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书厚过砖头,600多页,二十五章。昨夜一气看到第十二章“中国的昨日与现在”,今晚接着行云流水地往下读,争取在明夜啃掉这块沉甸甸的砖头。速读的习惯和能力由来已久,是我上初中时被父亲单位的“大笔杆子”逼出来的。也是他,把我引上的阅读之路。  我上的中学就在我的出生地。它是全县最偏僻的一个农耕小镇,也是公社“首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