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自主高效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的平台,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分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倾听、体验、分享、评价等合作互动过程,达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建组;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自主高效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效地增进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体会。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以4~6人为一组,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真正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二、 科学建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建、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本着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原则,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精神。
一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或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二是各小组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教师可以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出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相关要求。
三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小组各成员在组内交流或各小组参与全班交流时,小组成员应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
三、 善于把握合作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 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关键,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 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我提出问题:(ad 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三) 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自主创新的生长点之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小组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四、 有效引导,激励评价,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它的优劣,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只有做到环环紧扣,才能收到成效。
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目标。
總之,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时,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更新合作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翟少辉.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
[2]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15.
[3]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
作者简介:
龚发龙,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
关键词:小组合作;建组;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自主高效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效地增进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体会。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以4~6人为一组,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真正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二、 科学建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建、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本着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原则,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精神。
一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或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二是各小组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教师可以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出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相关要求。
三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小组各成员在组内交流或各小组参与全班交流时,小组成员应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
三、 善于把握合作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 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关键,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 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我提出问题:(ad 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三) 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自主创新的生长点之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小组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四、 有效引导,激励评价,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它的优劣,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只有做到环环紧扣,才能收到成效。
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目标。
總之,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时,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更新合作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翟少辉.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
[2]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15.
[3]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
作者简介:
龚发龙,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