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交流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方式,由于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和支配性,采用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交流取向.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数学课堂上主体性交流活动的实施策略.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着绝对的主导性,而在以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为教学目标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已不再明显,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
一、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在主体性数学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是知识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鼓励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并提出见解,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教师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神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轻松和自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
主体性课堂有着多种交流方式,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交流”等.
1.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主体性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主导,学生可以发挥主体性.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主要方式有课堂提问和课堂质疑两种.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在教师的提问中,如果学生的回答正确,但与教材不同、与教师的教学程序设定不同,也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也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双向化,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活动不仅只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同样也有提问题的权利.
课堂提问和质疑,是学生要求自我提高和完善的信号.学生通过质疑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记住和应用.质疑,在主体性数学教学中,是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的自由交流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虽然这种交流有着“收效低、费时间”的缺点,但也有其优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意识,使学生发现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提高学生的思想独立性.
三、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主体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交流至关重要,这也决定了主体性课堂活动的实施要有一定的策略性.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自由互动,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有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想法.教师既要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又要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努力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2.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交流
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质疑,是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习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认知水平上有所提升.
3.运用多层次讨论,促进主体交流的升华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谈话与交流,是师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主体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间的争论还是学生间的讨论与争辩,都是主体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这些争论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思考,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主体性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开拓学生创新、自主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和解决问题.主体性数学课堂实施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策略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唐岩,汪卫东.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大众,2007(2).
[2]席建花.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8(10).
(责任编辑黄桂坚)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着绝对的主导性,而在以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为教学目标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已不再明显,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
一、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在主体性数学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是知识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鼓励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并提出见解,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教师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神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轻松和自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
主体性课堂有着多种交流方式,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交流”等.
1.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主体性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主导,学生可以发挥主体性.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主要方式有课堂提问和课堂质疑两种.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在教师的提问中,如果学生的回答正确,但与教材不同、与教师的教学程序设定不同,也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也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双向化,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活动不仅只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同样也有提问题的权利.
课堂提问和质疑,是学生要求自我提高和完善的信号.学生通过质疑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记住和应用.质疑,在主体性数学教学中,是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的自由交流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虽然这种交流有着“收效低、费时间”的缺点,但也有其优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意识,使学生发现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提高学生的思想独立性.
三、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主体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交流至关重要,这也决定了主体性课堂活动的实施要有一定的策略性.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自由互动,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有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想法.教师既要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又要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努力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2.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交流
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质疑,是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习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认知水平上有所提升.
3.运用多层次讨论,促进主体交流的升华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谈话与交流,是师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主体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间的争论还是学生间的讨论与争辩,都是主体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这些争论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思考,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主体性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开拓学生创新、自主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和解决问题.主体性数学课堂实施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策略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唐岩,汪卫东.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大众,2007(2).
[2]席建花.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8(10).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