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经典的“治家之经”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原名朱用纯。他自幼勤奋好学,曾考取秀才,清兵入关后,隐居乡间,教授学生,潜心治学,著作等身。他著有《大学中庸讲义》《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中《朱子家训》是他的代表作。
  《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全文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家训,被尊为“治家之经”。
  居身务期质朴
  《朱子家训》中很多内容是对个人生活习惯的指点,教育子孙在做小事中形成一丝不苟的个人习惯。在家训的开篇,朱柏庐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他还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朱柏庐如此关注起床、打扫、锁门、饮酒这些极为平常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平常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对整个家风、甚至家族子弟的性格、行为和修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仅几百字的家训中,朱柏庐反复劝诫子孙注重日常细节,切莫看轻平常小事,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明末清初,虽经鼎革之沧桑,但随着商业社会不断繁荣,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尤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奢侈享乐的风气不仅不衰反而愈盛,宴会动辄“罗列丰腆,穷极水陆,宴县官必取盈百簋,不如是县官亦不乐”,区区七品县令就有菜必过百的排场,其奢靡程度可想而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无论是世族大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有人被这种习气所染,甚至养成了吃喝嫖赌的不良习惯。朱柏庐深知,这种华而不实的生活风气,对家族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从细节小事劝诫子孙勤俭持家,成为这篇家训的主要内容。
  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格言警句,流传十分广泛。在时人看来,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所言其小,区区小数,价值几何,所以往往不懂珍惜,随意糟蹋。而朱柏庐生平精神宁谧,勤俭质朴,严以律己。他谆谆告诫子孙,家常器具朴实洁净,瓦器胜过金玉器皿;饮食节省精细,园圃里种的蔬菜胜过贵重珍奇的食品。要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知道父母谋衣谋食的艰难,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在日常生活中,朱柏庐也处处给家人作表率。他常对夫人说:“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这里的“居身务期质朴”,就是对立身处事行为习惯上的要求。这句话强调的是做人一定要朴实淳厚,教育子女行事要遵守行为规范。
  朱柏庐70岁生日时,很多亲戚朋友送来寿礼,他一律谢绝。甚至连儿子媳妇也只让他们行一个礼,就算是拜过老寿星了。生日宴席也几乎都是素菜,夫人担心这样做会被人笑话,他却说:“自奉必须俭约。”
  读书志在圣贤
  朱柏庐青少年时期在明末度过,他19岁那年,清军攻破昆山城。他的父亲朱集璜以一介书生奋勇抵抗清军南下,挥刀杀敌。城破后,朱集璜投水殉国。入清后,朱柏庐为殉难的父亲守孝,隐居乡间,专心学术,开设私塾,教授蒙童,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弟子就有四十余人。地方官曾经多次推举他参加博学鸿词科(科举考试的一种补充形式,以选取特殊人才入仕),他都坚拒不仕。
  教书育人之余,朱柏庐最看重的是读书。他在家训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道德与才智杰出的人,并不是為了科举功名。
  虽然朱柏庐没有出仕,但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教育子孙,“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意思是国家的赋税提前交纳完毕,即使财物剩余不多,自己也能体会到最大的快乐。“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看见贫苦亲邻,应该多加体贴抚慰。“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见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谄媚表情的人,最可耻;遇到贫苦困厄的人就做出骄横神态的人,最下贱。他痛恶官场中虚伪阿谀之风,不与官吏豪绅应酬。他还对子孙们说,一旦为官,则要“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心中想着国家,不能只考虑自己和家庭。
  垂训后世 影响深远
  《朱子家训》篇幅虽短,但涉及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各个层面的基本规范,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家的精义。它根植于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伦理规范,但又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表现出来,大多数内容具有深厚的正面价值,因此能够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自问世以后,《朱子家训》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赞许。朱柏庐的弟子顾易曾著《朱子家训演证》四卷,阐释其意。江苏昆山及其周边等地更有人将其编成词曲歌谣,到处传唱。朱柏庐去世后,全国各地相继将此文梓刻成书,各种家训选本也无不收录此篇,善书者写成字帖,使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山东有一位朱姓老人,常年在苏州经商。他乐善好施,人有困难,向其借贷,他都大方周济,也从来不问还债的事儿。到了他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问他:“那些借贷的人,都有没有借据?”老翁说:“这个你就不要问了,我枕头下面有个盒子,我死后你可以取出来看,保你一生吃用不尽。”老翁死后,其子打开匣子一看,没有别的东西,只有《朱子家训》一部。
  可见,《朱子家训》确实在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思想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胡世民荐自《中国纪检监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生态学理论出发,对图书馆用户需求管理开展研究。在分析图书馆用户需求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学视角下图书馆用户需求管理在研究角度、管理角度上的转变。丰富并拓展了用户需求管理理念,提出了用户需求的管理起点观、用户需求资源观、用户需求的系统负熵观等观点。最后,构建了生态学视角下的图书馆用户需求管理模式。本文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和拓展,尤其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探究图书馆相关管理工作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篇,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大事件。陈独秀在这一历史进程的政治大舞台上,当之无愧地扮演了主角。  日本归来立志唤醒民众  1915年6月中旬,在东京驶往上海的一艘海轮的甲板上,一位身着灰色西服的中年男子,双手叉腰,英姿勃发。他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陈独秀。  
期刊
1  我有一个朋友,就叫她阳光姑娘吧。阳光姑娘总是带着一脸温煦的微笑,像秋日朗朗的阳光。  阳光姑娘生长于大城市,从小在少年宫接受培训,主持、编舞、唱歌样样都行,各种运动无所不会,还能自己拍视频和剪辑,是我渴望成为的那种姑娘。这些技能她从未主动提及,只是在某个被需要、被委任的时刻,她默默地接受任务,而且不动声色地完成。  她样貌、家境、学历都无可挑剔,然而对自身各方面的优势,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优越
〔摘要〕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的学科馆员营销服务为案例,分析了学科馆员营销服务的特点,据此提出营销服务策略。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服务营销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14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60-02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行
打好行前基础,保障留学安全,王学军已构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总结并优化了实践方法。  一直以来,留学安全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认可其重要性,却又常常得不到真正关注。囿于网络空间海外安全问题数据信息有限,线下的留学安全培训渠道也还不够通畅,尽管学生和家长都知道需要保障留学安全,但触及留学生活具体细节难免问题频发。  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89万,无论是庞大的留学基数还是日益发达的各类媒体,都提
我们村庄的微信公众号,已满一周岁了。它在互联网的海洋里,飘着村庄里的稻花香,让远在城里的游子们串在一根村庄的老藤上,再次感受着农历24节气的天光雨露。  去年中秋节前夕,我们几个从村庄出来的人,在城里大排档喝酒。喝着喝着,老杨突然“呜呜”地哭了起来。老杨在城里是一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从我们那个村庄出来已30多年。老杨从来都是一个豁达爽朗的人,他的哭声把几个男人顿时弄得尴尬起来。“哎,老杨你就痛痛快
〔摘 要〕以新浪微博为背景,本文在界定企业微博质量的定义及其构成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微博质量的测量指标,构建了企业微博质量影响用户行为意向的概念模型。通过应用SmartPLS2.0对33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微博质量可以划分为信息质量和交互质量两个维度,它们通过用户满意和信任这两个中间变量正向影响用户行为意向。最后,本文对改善企业微博质量,企业有效利用微博培
中国式全球化的本质,是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再全球化进程,由此建立世界贸易的新通道。  一年前杭州的G20峰会,中国还只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建言献策者。今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國已成为全球化的“议程设置者”和“议题主导者”。从最初作为“世界工厂”的世界贸易体系最低起点,到现在资助修建跨半个地球的世界最大基础设施,地位的转换更富实质性内容,也更加令人瞩目。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在朋友圈里晒步数、在微博上晒跑步公里数……如今,人们的健康素养逐渐提高,坚持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很多人却只重视运动量,认为时间越长、运动得越多效果越好。事实真的如此吗?到底多少运动量才算合适?专家提醒大家,运动量不但应因人而异,还要考虑自身的运动目标。  想减肥 每周30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专家指出,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控制饮食和保证运动量才是健康的减肥方式。  建议每周进行300分钟高
在画里睡上一晚怎么样?在与艺术大师作品中一模一样的卧室里住一天,会不会离他更近一点?  最近,芝加哥艺术馆准备举办一场画展,名叫“梵高的卧室”。画展主要展出印象派大师梵高《阿尔勒的卧室》的三幅画作,和其余36幅作品。对梵高而言,阿尔勒是个重要的地方。1888年,梵高搬到法国小城阿尔勒,被那里和煦的阳光和田野吸引,虽然只居住了15个月,却创作了200幅画作。创作进入高峰期的梵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