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牙周和口腔功能指标的比较

来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to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牙周和口腔功能指标.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号码法分为常规组(n=40)及实验组(n=46).常规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实验组采用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正效果,临床一般指标(包括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牙周指标[包括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和菌斑指数(PLI)],口腔功能[包括24 h花生仁咀嚼次数(MT)、咀嚼效能(ME)、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和咬合速率(SO)]以及患者矫正满意度指标[指标包含咀嚼功能、固定功能、美观程度、舒适性、方便程度及语言功能].结果 实验组的矫正总有效率(97.82%)明显高于常规组(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以及治疗总时间为(16.52±1.52)、(20.52±3.05)、(37.41±3.03)周,均明显低于常规组[(28.50±2.03)、(27.40±3.22)、(64.80±2.9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矫正1、6个月和矫正治疗结束时实验组GI、SBI和P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正前相比,两组患者矫正后24 h的MFT表达均升高,ME、MT、MF、SO均降低;实验组ME、MT、MF、MFT和SO表达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各矫正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固定矫治技术相比,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能够显著提高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有效维护牙周健康,增加牙齿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矫正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33(HPV33)阳性的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铜蓝蛋白(C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危型HPV33阳性的宫颈炎患者110例,参照其治疗方案进行均分组,两组均给予微波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甲酚磺醛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HPV感染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与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H
目的 研究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颅内压监测中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眼球横径(ETD)比值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入院的98例重症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采用腰椎穿刺术测定颅内压,手术完成后24 h内选取索诺声超声M-Turbo与6-13 MHz线阵超声探头测定ETD、ONSD,选取颅内压监护仪记录颅内压值.参考颅内压值分为研究组(n=58,颅内压≤20 mmHg)与对照组(n=40,颅内压>2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肾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确诊的LN患者87例(LN组)、慢性肾炎患者90例(对照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将LN组分为活动组57例,非活动组30例;根据肾脏穿刺活检结果:Ⅲ型21例,Ⅳ型39例,Ⅴ型27例.检测LN组和对照组、不同疾病活动情况LN患者、不同LN分型LN患者的血清CX-CL10、肾酶水平.结果 LN组的血清CXCL10、肾酶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