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不同程度的降压治疗后,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状况。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36例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测定两组行降压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变化。 结果 观察组首次降压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2.5%,2次降压后下降23.1%,达到预设标准;对照组首次降压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2.7%,2次降压后下降22.7%,达到预设标准;两组降压前后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值,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降压;老年高血压;脑梗死;心率变异
[中图分类号] R544.1;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0-00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bility of heart rate afte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different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elderly hyperten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6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hanges of paramete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both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12.5% decline of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firs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3.1% declin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the presuppose standard was reached; 12.7% decline of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firs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2.7% declin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the presuppose standard was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presented 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both groups(P<0.05). Conclusion Reasonabl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can increase the paramete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which deserves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Decompression; Elder hyperten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Heart rate variation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可作为脑卒中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1-3]。通常的治疗方式是给予患者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复发率下降。为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不同程度的降压治疗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36例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4~86岁,平均(71.4±3.2)岁;高血压病程5~32年,平均(14.25±4.72)年;降压治疗前动脉血压118~145 mmHg(1 mmHg=0.133kPa),平均动脉血压(101.2±23.8) mmHg。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65~89岁,平均(73.4±2.5)岁;高血压病程6~35年,平均(21.99±5.32)年;降压治疗前动脉血压116~147 mmHg,平均动脉血压(96.8±22.3) mmH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测定两组行降压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需在试验前7 d要求两组患者均停止降压药治疗,以测定试验前的基础血压值,并记录两组患者24 h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4,5]。降压药物选用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降压效果不理想,可追加利尿药[6,7]。首次降压目标为基础血压值下降11%~16%,12周治疗后,重复执行上述试验过程。若首次降压效果无不适症状,可给予患者进一步降压操作,使降压目标下降至治疗前的20%~25%,12周治疗后,重复执行上述试验过程,且检查当日不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参数:①SDNN: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②SDNNI:24 h每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5-8];③SDANNI:24 h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9,10];④RMSSD: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11];⑤PNN50:正常相邻R-R间期的差>50 ms的心搏数所占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平均脉动压为(101.2±23.8)mmHg,首次降压后为(88.6±18.3)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12.5%;2次降压后(77.8±15.3)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23.1%,达到预设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平均脉动压为(96.8±22.3)mmHg,首次降压后为(84.5±19.8)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12.7%;2次降压后(74.8±18.3)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22.7%,达到预设标准。降压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降压前SDNN、SDANNI、RMSSD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降压比较以及2次降压比较,对照组指标参数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快慢的差异性表现,主要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及自主神经的稳定状态[12-15]。由于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均伴有心率变异性损害,对其采用降压治疗法,可不同程度地提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各项时域指标参数值,降低患者的动脉压。
心率变异性是副交感与交感神经张力与平衡变化的反映。目前心率变异性的测定是作为评价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往往在临床上得以应用[17]。许多被发现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据可靠研究证实,血压波动与自主神经的关系非常密切[18]。当动脉血压有升高迹象时,压力感受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射性心率减缓,血压发生下降;当动脉血压有下降趋势时,压力感受器所受的刺激相对减少,此时心率有所增快,血压发生上升。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是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遭受损害的表现,从而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逐步减小,通常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降低。然而心率变异性越低,则代表着预后效果愈差。另有研究发现,发生脑卒中后易导致心率变异,认为与植物神经中枢的受累有关系[19]。脑卒中后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现象,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治疗,其功能恢复缓慢,进而引发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脑源性猝死。高血压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若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有可能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但仅给予患者常规的医嘱降压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做好随访工作。通过合理的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方面,需对患者饮食习惯进行了解,并评估其膳食的合理性,嘱咐患者尽量低盐进食,控制脂质的摄入量,并告知过度摄入食盐、脂质可导致高血压病发病的严重性;在药物治疗方面,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充分把握,并评价药物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在血压变化方面,鼓励患者自行测量血压并详细记录变化情况,并由主治医生及时更新患者的电子档案信息,以助于对近期血压控制情况的评估;在疾病认识方面,随访时,根据患者病情相应变化情况,向患者重点讲解当前遇到的问题及后期应对方法,并简要介绍高血压病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以及可能并发症状等,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本次研究观察组首次降压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2.5%,2次降压后下降23.1%,达到预设标准;对照组首次降压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2.7%,2次降压后下降22.7%,达到预设标准;两组降压前后,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降压与2次降压的心率变异性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值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值,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可,刘漠晗,卢才义.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 军医进修医学院学报,2010,31(6):528-529.
[2] 周建华,程昌霞,王斌,等.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2):152-154.
[3] 刘志红,张红宇,王红宇,等.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7):22-23.
[4] 杨晓云,左萍,余彦,等.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研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4):202-204. [5] 曾春芳,何喜民,李天发,等.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2011,51(29):36-37.
[6] 翚崇柳,凌政,吕海权,等. 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后有效降压1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0, 10(9):1409.
[7] 漆军华.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 河北医学,2012,18(6):835-837.
[8] 李佐民,邓宇英,杨震. 冠心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3):173-175.
[9] 邵迴龙,梁家立,钟萍,等. 运动锻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1):10-14.
[10] 阮炳新,田永群,莫丽琼. 心率减速力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72-73.
[11] 张树龙. 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6):389-407.
[12] 崔璐琦,赵小梅. 冠心病患者心率和心率变异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6(3):628-629.
[13] 李杰.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38-40.
[14] 肖慧敏,黄美琴,李青.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16-1117.
[15] 封红灵,翟俊豪. 临界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意义[J]. 疑难病杂志,2009,8(9):541-542.
[16] 林利雅,陈小明,李自成. 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心率变异性分析[J]. 广东医学,2010,28(3):440.
[17] 江美芝,罗兆文,赵蔚诗. 阿托伐他汀防治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2):32-33.
[18] 金铃胆,李贵,陈舒玲.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4):1683-1685.
[19] 羊月华. 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3):64-65.
(收稿日期:2016-03-24)
[关键词] 降压;老年高血压;脑梗死;心率变异
[中图分类号] R544.1;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0-00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bility of heart rate afte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different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elderly hyperten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6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hanges of paramete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both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12.5% decline of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firs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3.1% declin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the presuppose standard was reached; 12.7% decline of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firs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2.7% decline was presente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the presuppose standard was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presented 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the patients from both groups(P<0.05). Conclusion Reasonabl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can increase the paramete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elderl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which deserves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Decompression; Elder hyperten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Heart rate variation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可作为脑卒中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1-3]。通常的治疗方式是给予患者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复发率下降。为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不同程度的降压治疗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36例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4~86岁,平均(71.4±3.2)岁;高血压病程5~32年,平均(14.25±4.72)年;降压治疗前动脉血压118~145 mmHg(1 mmHg=0.133kPa),平均动脉血压(101.2±23.8) mmHg。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65~89岁,平均(73.4±2.5)岁;高血压病程6~35年,平均(21.99±5.32)年;降压治疗前动脉血压116~147 mmHg,平均动脉血压(96.8±22.3) mmH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测定两组行降压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需在试验前7 d要求两组患者均停止降压药治疗,以测定试验前的基础血压值,并记录两组患者24 h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4,5]。降压药物选用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降压效果不理想,可追加利尿药[6,7]。首次降压目标为基础血压值下降11%~16%,12周治疗后,重复执行上述试验过程。若首次降压效果无不适症状,可给予患者进一步降压操作,使降压目标下降至治疗前的20%~25%,12周治疗后,重复执行上述试验过程,且检查当日不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参数:①SDNN: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②SDNNI:24 h每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5-8];③SDANNI:24 h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9,10];④RMSSD: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11];⑤PNN50:正常相邻R-R间期的差>50 ms的心搏数所占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平均脉动压为(101.2±23.8)mmHg,首次降压后为(88.6±18.3)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12.5%;2次降压后(77.8±15.3)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23.1%,达到预设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平均脉动压为(96.8±22.3)mmHg,首次降压后为(84.5±19.8)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12.7%;2次降压后(74.8±18.3)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22.7%,达到预设标准。降压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降压前SDNN、SDANNI、RMSSD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降压比较以及2次降压比较,对照组指标参数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快慢的差异性表现,主要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及自主神经的稳定状态[12-15]。由于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均伴有心率变异性损害,对其采用降压治疗法,可不同程度地提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各项时域指标参数值,降低患者的动脉压。
心率变异性是副交感与交感神经张力与平衡变化的反映。目前心率变异性的测定是作为评价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往往在临床上得以应用[17]。许多被发现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据可靠研究证实,血压波动与自主神经的关系非常密切[18]。当动脉血压有升高迹象时,压力感受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射性心率减缓,血压发生下降;当动脉血压有下降趋势时,压力感受器所受的刺激相对减少,此时心率有所增快,血压发生上升。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是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遭受损害的表现,从而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逐步减小,通常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降低。然而心率变异性越低,则代表着预后效果愈差。另有研究发现,发生脑卒中后易导致心率变异,认为与植物神经中枢的受累有关系[19]。脑卒中后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现象,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治疗,其功能恢复缓慢,进而引发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脑源性猝死。高血压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若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有可能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但仅给予患者常规的医嘱降压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做好随访工作。通过合理的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方面,需对患者饮食习惯进行了解,并评估其膳食的合理性,嘱咐患者尽量低盐进食,控制脂质的摄入量,并告知过度摄入食盐、脂质可导致高血压病发病的严重性;在药物治疗方面,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充分把握,并评价药物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在血压变化方面,鼓励患者自行测量血压并详细记录变化情况,并由主治医生及时更新患者的电子档案信息,以助于对近期血压控制情况的评估;在疾病认识方面,随访时,根据患者病情相应变化情况,向患者重点讲解当前遇到的问题及后期应对方法,并简要介绍高血压病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以及可能并发症状等,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本次研究观察组首次降压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2.5%,2次降压后下降23.1%,达到预设标准;对照组首次降压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2.7%,2次降压后下降22.7%,达到预设标准;两组降压前后,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降压与2次降压的心率变异性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值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值,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可,刘漠晗,卢才义.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 军医进修医学院学报,2010,31(6):528-529.
[2] 周建华,程昌霞,王斌,等.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2):152-154.
[3] 刘志红,张红宇,王红宇,等.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7):22-23.
[4] 杨晓云,左萍,余彦,等.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研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4):202-204. [5] 曾春芳,何喜民,李天发,等.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2011,51(29):36-37.
[6] 翚崇柳,凌政,吕海权,等. 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后有效降压1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0, 10(9):1409.
[7] 漆军华.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 河北医学,2012,18(6):835-837.
[8] 李佐民,邓宇英,杨震. 冠心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3):173-175.
[9] 邵迴龙,梁家立,钟萍,等. 运动锻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1):10-14.
[10] 阮炳新,田永群,莫丽琼. 心率减速力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72-73.
[11] 张树龙. 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6):389-407.
[12] 崔璐琦,赵小梅. 冠心病患者心率和心率变异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6(3):628-629.
[13] 李杰.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38-40.
[14] 肖慧敏,黄美琴,李青.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16-1117.
[15] 封红灵,翟俊豪. 临界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意义[J]. 疑难病杂志,2009,8(9):541-542.
[16] 林利雅,陈小明,李自成. 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心率变异性分析[J]. 广东医学,2010,28(3):440.
[17] 江美芝,罗兆文,赵蔚诗. 阿托伐他汀防治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2):32-33.
[18] 金铃胆,李贵,陈舒玲.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4):1683-1685.
[19] 羊月华. 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3):64-65.
(收稿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