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机 构】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 5106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其他文献
恐惧是一种基本的情绪,在人类的生存和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杏仁核、背侧前扣带回、脑岛等脑区是条件化恐惧习得的认知神经基础,杏仁核、海马和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催产素与恐惧习得和恐惧消退过程密切相关.恐惧习得过程中,催产素影响杏仁核、背侧前扣带回的活动,影响杏仁核与背侧前扣带回和脑干间的功能连接,促进或抑制恐惧习得过程;恐惧消退过程中,催产素影响了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并且影响杏仁核与内侧前额叶和海马间的功能连接,促进或抑制恐惧消退过程.未来研究应从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反思、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以及对施蒂纳“唯一者”的扬弃,构建了“现实的个人”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内在规定.它是马克思人本学的基础,是构筑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核心和最终的目标.厘清“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内在意蕴,在新时代具有彰显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和构建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现实价值.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
环境光照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对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存在广泛影响,其对情绪的非视觉作用尤其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发现,环境光照的照度、色温和波长均是影响情绪的重要物理因素;短光周期、夜间人工光以及持续光照/黑暗等异常光照模式则会导致情绪障碍;光照的情绪效应还受到光照时长、时间点、个体特征、主观偏好及基因类型等的调节.光照作用于情绪的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视网膜中的内在光敏感神经节细胞将光信号投射至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直接影响情绪;另一方面光信号通过同步内部生理节律及其调节下的激素分泌、神经传递和睡眠间接影
发展性阅读障碍(下文简称为“阅读障碍”)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终身发展,还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深入探讨相关的神经机制,对实现阅读障碍的早期预测和干预十分重要.以往关于阅读障碍神经机制的模型多集中于大脑,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也与小脑异常有关,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清楚两者的关系.通过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们发现小脑在阅读障碍中可能发挥着多种功能,且小脑异常与阅读障碍可能互为因果.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阅读中小脑与大脑的功能映射假说”,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小脑与阅读的关系,以及两者与大脑的关系.
大众与个人的审美品位分别代表了审美活动在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大众品位和个人品位相结合的新趋势正在挑战传统的“普遍性”审美法则,并日益凸显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存在诸多因素可以调节大众和个人审美品位的相对比例,包括刺激类型、专业性、文化背景、先前经验和年龄等.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神经机制中,奖赏系统和默认模式网络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审美品位与审美加工模型的理论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和验证.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拓展审美对象领域、完善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与不同审美加工阶段的对应关系等方向上继续开展.
博弈中的反社会惩罚是指博弈者对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高贡献或高合作性他人实施有代价经济惩罚、消极评价或排斥打压的现象.已有研究用带惩罚的经典博弈范式证明了反社会惩罚受到多种个体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分别从侵犯、报复、社会比较、偏离群体规范、进化策略视角提出了解释其产生机制的5种假说.未来研究可在进一步厘清概念与测量指标、创新研究方法、拓展影响因素研究、明确产生机制、开展针对性干预研究方面做深入探索.
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COR)是组织行为学研究近30年中被引最高的理论之一.COR的提出源自Hobfoll对临床应激障碍的观察与思考,历经了多次修订后该理论逐步由一个压力–反应模型发展成了一个以个体资源存量及其动态变化解释行为动因的动机理论,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广泛外延的理论体系.组织行为学是资源保存理论标志性文献的施引文献的核心来源.大量组织行为学研究对COR中的资源损失漩涡、获得螺旋等核心过程进行了实证检验,涉及广泛的研究议题,使COR成为了理解员
跨期决策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跨期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单维占优模型的角度,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实验1通过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发现积极情绪下被试的时间折扣率更低,有更强的选择延迟选项的倾向.实验2运用“模拟天平任务”测量了跨期决策时的维度间差异比较,检验单维占优模型对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解释性.结果发现,维度间差异比较在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运用时间和金钱启动策略操纵维度间差异比较过程,再次验证单维占优模型的解释作用.结果发现,情绪
基于模拟创伤研究范式,采用道路交通事故影片对159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模拟创伤,考察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特质焦虑、特质分离和神经质)、工作记忆能力(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加工)对模拟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数据驱动加工正向预测不同时段闪回(即时闪回、一周闪回和触发闪回)的数量、生动性、痛苦度以及一周侵入频率;(2)神经质正向预测触发闪回痛苦度,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负向预测一周侵入频率;(3)概念加工在注意控制与即时闪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