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渐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缺乏对班级的归属感,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疏远,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创新中学班级模式成了众多老师不断寻求的目标。
人是管理的核心,创新是管理的灵魂。为贯彻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管理的创新。班集体作为教育的关键组织,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班级管理创新包括了目标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活动创新、评价方式创新等诸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班级成员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自主制定的班级制度的制约下,开展互动性活动,以多元评价满足其积极的心理需求,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生成。我在这里主要谈的是有关创新班级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
制度创新——由他律到自律。“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多年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制度,几乎全校各个班都是一个标准,这种刚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种管理制度的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暴露了许多局限性,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班级管理的效能得不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发展,这种管理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管理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指的是管理者根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推陈出新,对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根据新情况、新需要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无论哪种形式,第一,要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同,制度的内容、标准也就不同;第二,制度由学生参与制定,让学生自己制定出本班的班规。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们对自身表现出来的自主和自由的需要,又能使学生懂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和自由并非不加约束,而是在既有约束、又可超越的前提下的自由与自主。班规是让全班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保证,它们具有强制性,必须学会尊重它们,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纪律、维护纪律、遵守纪律,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创新是班级管理创新的关键。
随着学校规模、内部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教育思想理念的发展,我国的班主任制度面临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班级年级合作社”制度代替班主任制度,由原来意义上的班主任和不同科任教师共同组成班级管理的“班级年级合作社”。“班级年级合作社”全面负责班级的管理、学科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家校联系等方面的工作,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融为一体。
在师生关系上,班主任制度是“一对多”,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班级的自主管理、学生发展的指导都面临困难。“班级年级合作社”将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变成多种形式:“多对一”,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分析诊断和实施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一对多”, 班级年级合作社教师分工担任学生的导师;“一对一”,班级年级合作社教师对学生干部、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多对多”,班级年级合作社教师共同与学生一起组织大型活动,班级年级合作社组成多个有教师指导的活动小组。这样,既保留了班级同学交流机会多、信息来源广的优点,也初步具有了个别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往多的优点。
在现行的学校管理框架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学由备课组把关,而德育直接由班主任个人落实,多个平行班导致管理的困难。如果形成“班级年级合作社”,就可以构成相对比较完整的三级直线职能管理:直线组织的校长、年级组长、备课组和班级年级合作社,配合教学、德育两大职能部门,学校的组织就可以进一步优化。
“班级年级合作社”制度解除了班主任与班级的“绑定关系”,有利于转变现代师生关系,班级年级合作社的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没有了班主任的“贴近管理”,有利于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而全面的指导确保了自主管理不偏离预设目标。
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可喜的是,这样一种改革思路已经在国内部分学校进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效。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什么具体的改革方法,我国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班主任制度,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时候了。
人是管理的核心,创新是管理的灵魂。为贯彻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管理的创新。班集体作为教育的关键组织,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班级管理创新包括了目标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活动创新、评价方式创新等诸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班级成员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自主制定的班级制度的制约下,开展互动性活动,以多元评价满足其积极的心理需求,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生成。我在这里主要谈的是有关创新班级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
制度创新——由他律到自律。“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多年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制度,几乎全校各个班都是一个标准,这种刚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种管理制度的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暴露了许多局限性,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班级管理的效能得不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发展,这种管理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管理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指的是管理者根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推陈出新,对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根据新情况、新需要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无论哪种形式,第一,要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同,制度的内容、标准也就不同;第二,制度由学生参与制定,让学生自己制定出本班的班规。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们对自身表现出来的自主和自由的需要,又能使学生懂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和自由并非不加约束,而是在既有约束、又可超越的前提下的自由与自主。班规是让全班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保证,它们具有强制性,必须学会尊重它们,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纪律、维护纪律、遵守纪律,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创新是班级管理创新的关键。
随着学校规模、内部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教育思想理念的发展,我国的班主任制度面临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班级年级合作社”制度代替班主任制度,由原来意义上的班主任和不同科任教师共同组成班级管理的“班级年级合作社”。“班级年级合作社”全面负责班级的管理、学科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家校联系等方面的工作,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融为一体。
在师生关系上,班主任制度是“一对多”,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班级的自主管理、学生发展的指导都面临困难。“班级年级合作社”将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变成多种形式:“多对一”,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分析诊断和实施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一对多”, 班级年级合作社教师分工担任学生的导师;“一对一”,班级年级合作社教师对学生干部、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多对多”,班级年级合作社教师共同与学生一起组织大型活动,班级年级合作社组成多个有教师指导的活动小组。这样,既保留了班级同学交流机会多、信息来源广的优点,也初步具有了个别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往多的优点。
在现行的学校管理框架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学由备课组把关,而德育直接由班主任个人落实,多个平行班导致管理的困难。如果形成“班级年级合作社”,就可以构成相对比较完整的三级直线职能管理:直线组织的校长、年级组长、备课组和班级年级合作社,配合教学、德育两大职能部门,学校的组织就可以进一步优化。
“班级年级合作社”制度解除了班主任与班级的“绑定关系”,有利于转变现代师生关系,班级年级合作社的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没有了班主任的“贴近管理”,有利于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而全面的指导确保了自主管理不偏离预设目标。
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可喜的是,这样一种改革思路已经在国内部分学校进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效。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什么具体的改革方法,我国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班主任制度,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