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移情的使用对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iri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用移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用移情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融洽,而且可以增强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本篇论文围绕语用移情的使用对红河学院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展开,通过调查红河学院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用移情的使用情况,并能针对语用移情的使用给汉语学习带来的影响提出建议,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用移情;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
  一、语用移情的研究概述
  (一)语用移情的定义
  移情(empathy)概念,虽然现在已经从美学领域扩大到了认知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领域,但是,对于这一复杂现象的探讨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1]本文采用何自然先生提出的关于移情在语用学上的概念,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
  语用移情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站在對方的角度来编码或解码。[2]一个人要想成功的移情,就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意识或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别人等同起来。例如:中国人和英国人见面,用英语打招呼时不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Where are you going”而用“It is a nice day,isn’t it”.这里,我们不再困于本民族的思维模式之中,成功的摆脱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充分尊重了对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做到了入乡随俗。
  (二)国外研究现状
  移情(Empathy)概念发端于美学,指情感的渗透,即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事物或人,从而感受其结果,最早由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于1873年提出来。 后来,延伸到心理学、修辞学、语言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许多领域。最早将移情引入语言学领域的是日本语言学家Susumu Kuno,他借用摄影术语中的“拍摄角度”来阐述该概念。他认为移情就是说话者在表述事件或状态时,把自己也投入句子的情景中,以体现他与参与对象的关系和关系的程度。[3]换句话说,“移情”就是指言者对自己在句子中所描述的事件或事件参与者的态度。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最早将语用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的是何自然先生,并提出语用移情这一术语,他认为语用在移情中的表现主要是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移情在语用学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言语交际当中,如:何自然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1991),[3]首次将移情理论应用在语用学上,阐述了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语用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体现,如:王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2009)中,[4]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仰、宗教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将语用移情应用于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李静、熊永红的《语用移情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2009),[5]作者分析了语用移情的三种策略,并探讨了语用移情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刘心爽、奚晓丹、姚迪在《语用移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13)中,[6]作者以语用移情理论为依据,结合语用-语言和社会-语用两方面来阐述语用移情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探讨语用移情的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用移情的使用对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影响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以此作为本论文数据收集的依据。
  2.调查时间及对象
  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3月30日,笔者对红河学院的50名泰国留学生进行了课外问卷调查。
  3.调查问卷
  问卷共设计了20道评述题,每个题均设有“A-E”5个选项(A=坚决反对;B=反对;C=不确定;D=同意E=非常同意)。问卷的内容涉及6个方面,其中第1-3题基于使用语用移情授课对学生汉语水平及交际能力提高的评述;第4-8题是学生对教师语言在“期望、纠错、鼓励、表扬”等方面的评述;第9-11题是关于学生对教师语言和整体课程的满意度的评述;第12-13题是关于教学活动模式及语用移情作用的评述;第14-17题关于维护学生面子的评述;第18-20题是关于老师在课堂上语用移情表现的评述。
  4.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向我校泰国留学生投出了5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49份为有效问卷,1份为无效问卷(没有做完),有效率为98%。
  (二)调查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与统计
  2.调查数据分析
  (1)使用语用移情授课对学生汉语水平及交际能力提高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40.28%和34.69%的泰国学生认为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对他们的汉语学习有帮助,而只有2.04%的人持反对的观点,14.92%则不确定,而且46.94%和30.61%的泰国学生觉得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使得自己的汉语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有48.98%和40.82%的泰国学生认为受到老师的影响自己在与别人交流或意见不合会优先替他人着想。因此,泰国学生对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的行为是持赞同的观点,认为老师的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2)教师语言在表达“期望、纠错、鼓励、表扬”等方面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有48.98%和38.78%的泰国学生表示老师在表达期许、要求时的语气应温和委婉;有51.02%和42.86%的泰国学生认为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的语言要得体;有46.94%和38.78%的泰国学生赞同老师多使用带有鼓励、表扬性语言的观点;当老师讲题与学生出现分歧时,有46.94%和36.73%的泰国学生认为恰当地做法应是根据两者的答案,依据题干进行平等地交流、讨论;把教师的授课语言与之前的做对比,有36.73%和18.38%的泰国学生认为没有感受到不同,只有8.16%的人能明显感受到与之前的不同。   (3)学生對教师语言和整体课程满意度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有44.89%和38.78%的泰国学生对教师授课语言并不满意,只有2.04%的人则表示满意;有42.86%和32.65%的泰国学生对汉语课程的总体感觉表示满意,12.24%和8.16%的人表示不满意;有51.02%和36.73%的泰国学生对教师授课时的语调要温和、肢体语言要丰富表示赞同。因此,大多数泰国学生表示对教师授课语言的满意度不高。
  (4)教学活动模式及语用移情作用的分析
  调查显示,59.18%和34.69%的泰国学生认为语用移情的使用不仅对汉语学习有帮助,而且对日常交际也有帮助,只有2.04%的人认为对日常交际没有帮助,关于教学模式选择,有55.1%和30.62%的泰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语用移情的教学模式,只有2.04%的人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大部分泰国学生会更倾向于语用移情的教学模式,而且在课堂上语用移情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汉语学习,而且对日常交际也有帮助。
  (5)维护学生面子的分析
  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大多数泰国学生都比较在意面子问题,46.94%和38.78%的泰国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维护学生的面子,只有4.0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当教师进行纠错或否定评价时,61.22%和30.62%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应该维护学生的面子,只有2.04%的人认为不需要;在面子和汉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上来看,48.98%和36.73%的泰国学生觉得被老师伤了面子会影响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只有4.08%的人觉得没有影响;57.14%和34.69%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多使用赞赏性的语言有利于激发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6)课堂上教师语用移情表现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对教师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问题,40.82%和16.33%的泰国学生表示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20.41%的人认为老师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46.94%和30.62%的泰国学生赞同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等语言来辅助汉语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若学生听不懂时,38.78%和32.65%的人认为老师应该把听不懂的内容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只有14.29%和8.16%的人反对这样的做法。
  (三)调查结果
  问卷分析从6个方面进行,结论如下:泰国学生认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汉语水平;泰国学生希望教师在表达期许、批评时语言要得体,多使用带有鼓励、表扬性的语言,若出现分歧时师生可以进行平等地交流、讨论;在教学模式选择上,泰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语用移情的教学模式;泰国学生比较在意面子,而且普遍认为面子会对汉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泰国学生表示对教师授课语言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表现得不强。
  三、语用移情的使用对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对策
  (一)语用移情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使用语用移情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课堂上。40.28%和34.69%的泰国学生赞同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课堂上教师语气温和委婉,并使用带有鼓励、赞赏性的语言,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语用移情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汉语学习,而且对学生的日常交际也有帮助,同时,维护好学生的面子也会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消极影响
  语用移情表现得不够或过度的语用移情对学生学习汉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语用移情表现得不够体现在教师授课语言的满意度上,44.89%和38.78%的泰国学生对教师授课语言并不满意,40.82%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表现得不明显;过度的语用移情则体现在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汉语的行为上,46.94%和38.78%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会经常使用英语等语言来辅助汉语教学和把学生不懂的汉语知识进行翻译,这样依赖于其他语言进行教学的行为不利于学生汉语思维的培养和汉语语言环境的建立。
  (二)教师针对语用移情的使用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注意教师授课语言的使用
  (1)不要使用贬义词
  在调查中显示,46.94%的泰国学生希望老师多使用带有鼓励、表扬性的语言;51.02%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使用的语言要得体;61.22%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在纠错或否定评价时要维护学生的面子。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语言要得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对其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切记不可用“不好、弱、差”之类带有贬义色彩的词。
  (2)多使用表达期许的词语
  在课堂中每位学生都期望被认可,得到老师的称赞,48.98%的泰国学生认为老师在表达期望时多用类似于“希望……,但愿……,应该……”之类的语言,而反对使用诸如“你一定要……”之类的语言。
  (3)注意祈使句的使用
  在问卷中有48.98%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在表达要求、命令时,少用直接、刺激的语言,而应多用委婉的语气;51.02%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的语调要温和。
  (4)多使用肯定句
  曾经有个外国心理学家作了一个实验,表明人在说或听到否定词时,肌肉特别紧张。[①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正如前文提到,学生是期望被老师认可、肯定的,所以老师表达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很重要。57.14%的泰国学生认为老师多使用赞赏性、认可性的语言,有利于激发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5)注意语气、语调的使用
  语气、语调的使用对学习汉语也有影响。在调查中,有48.98%和51.02%的泰国学生希望老师授课时的语气要委婉,语调要温和。例如:表扬学生时,要有饱满的情绪,表现出老师的欣喜之感。   2.增強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调查显示,有40.8%的泰国学生认为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所以如何提高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语用移情显得很重要。笔者有4点建议:首先,应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知识、信仰、道德、习俗、艺术、法律等,在此基础上对比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尤其体察并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其次,避免本民族至上主义、文化偏见,避免用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来武断地评判对方的交际行为,而要通过比较、分析、重复、记忆等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对方的文化;再次,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表达,克服自身文化的影响;最后,充分认识自我,交际双方应该有意识地做到自我监察,以很快适应新环境,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
  3.把握好语用移情的“度”
  过度的语用移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英语等语言来辅助汉语教学,并且把学生不懂的知识进行翻译的行为,对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和汉语语言环境的建立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汉语,减少其他语言的使用。
  注释:
  [1]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11-15.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汪虹.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N].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1):90-91.
  [3]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11-15.
  [4]王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 安徽文学月刊,2009(7):324-325.
  [5]李静、熊永红.语用移情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6):121-123.
  [6]刘心爽、奚晓丹、姚迪.语用移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2):148-149.
  [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11-15.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汪虹.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N].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1):90-91.
  [4]王坤.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4月,第12页.
  [5]王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安徽文学月刊,2009(7):324-325.
  [6]李静、熊永红.语用移情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6):121-123.
  [7]刘心爽、奚晓丹、姚迪.语用移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2):148-149.
  [8]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其他文献
《隐秘花园》巧妙地从少年的视角叙事,将青春期大胆、幼稚、好奇地心理通过简洁明快又惟妙惟肖的对话、细致入微的白描刻画的淋漓尽致,使“我”这一叙述者形象鲜活,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作者以隐秘花园中的灵异事件制造情节冲突和悬念,赋予江南水乡的幽暗、神秘色彩,使情节一波三折,具有很強的可读性。  这篇作品肌理细腻,语言质朴、清新、简洁,似畅达而实丰厚,在清新通俗的对话和白描中,将苏州文化的美丽、精致、神秘
期刊
【摘要】:七八十年代之交以王蒙为代表的对“意识流小说”的探索导致了八九十年代文学最初的空间化倾向。这些小说对时间序列进行了切割,现实的时间结构内化为人物的心理与意识。尽管这种“意识流”有别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但其矛头直指“十七年”时期以来小说创作背后的“进步性”时间意识,从而实现了对政治性时间框架的突围。  (一)中国式的“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视觉文化下的产物。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
期刊
【摘要】:我们每个人都至少读过一两篇海明威的小说,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但是生活中的海明威的性格乖张,非常暴戾。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和父母的关系紧张,先后结过四次婚,没有对孩子尽过责任,把他自己和朋友、恩师的关系都搞的非常糟糕。他的的成就和缺点都离不开他自恋人格障碍。  【关键词】:海明威;伟大;小说家;暴戾;糟糕  自恋一词源于希腊神话。但是作为心理学术
期刊
【摘要】:本文以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于文本细读,对作品当中体现出的死亡意识进行全面的探讨,并通过对于艾玛、查理·包法利等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来解读《包法利夫人》中死亡意识的现代性以及其死亡书写所具有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死亡意识;艾玛;现代性  一 引言  作为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成名之作,《包法利夫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法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老庄和孔孟思想及其一系列基础的理论范畴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保有强大生命力。儒道两家在成为古代文学思想渊源起点的同时,也受到了后世儒生、道生的广泛传承。本文旨在探讨儒道两派文论对后世的渗透和影响及发现儒道两家在思想体系上的交叉和区别。  一.儒学思想体系及其传承  儒家的文艺思想是以“诗教”为核心,故强调诗乐的教化功能,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文学的社会作用。《论语·子路》
期刊
今夜,你是上帝撒下的火种  红的发亮  從风开始起火  滚瓜烂熟射入皑皑雪山  深蓝色的蚕丝被  从此走进  一张康乃馨的床  零点的钟声  敲打火种里的雪花  今夜,你是上帝撒下的火種  红的发亮
期刊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汪曾祺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审美价值上,而较少关注其文化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老北京酒客的习惯与新时期商品经济下酒客们吃喝的不同特点,表现老北京安闲文化的流逝,体会作者对于安闲的老北京文化的惋惜之情。  【关键词】:安乐居;老北京文化;安闲;惋惜  汪曾祺的许多小说读起来像是一篇篇抻长了的散文,是诗化的小说。其实读完《安乐居》就有这种感觉,不注重情节,不注重故事,作者
期刊
【摘要】:孙犁的《亡人逸事》从夫妻四十年的风雨年华中,择取了妻子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时的几个镂心刻骨的片段,使亡妻的音容笑貌,脾气秉性跃然纸上。这篇散文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以其散而不乱的结构,典型形象的塑造和生动细致的表现手法,在现当代悼亡散文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悼亡文学;孙犁;《亡人逸事》;语言风格  《亡人逸事》是孙犁的一篇悼亡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悼亡之作,从古代潘岳
期刊
回眸  神山崗仁波钦  再回眸  圣湖玛旁雍措  我深情地凝望  ——乘法口訣  平方、立方  纸已写完,答案不知还有多少?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相等,相爱  是亿万次的回眸。
期刊
【摘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认真研读,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设置和所反映的人生哲理与民族意识两个方面,评析了这篇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人生哲理、民族意识  1.前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开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