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BNP(B型尿钠肽)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衰疑似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BNP、CK-MB、CTnI检测,比较BNP检测与其它检测指标对急性心衰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行BNP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82.3.5%(14/17),敏感性为94.73 %(126/133);行CTnI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8.33%(28/48),敏感性为78.43%(80/102);行CK-MB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3.70%(29/54),敏感性为52.08%(50/96);可见BNP检测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衰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BNP检测在急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B型尿钠肽;早期诊断;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病,早期快速正确的诊断,方能够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该病的病理机制复杂,表现多样,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目前诊断急性心衰最实用和安全的诊断方法是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但是该手段很难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查,因此需要其它检测手段在早期对急性心衰做出可靠的诊断。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对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取血液行BNP、CK-MB、CTnI检测,比较在急性心衰患者早期诊断中BNP检测与其它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心衰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有男性83例,女性67例,患者年龄在50~88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63.5±6.2)岁;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50~86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62.5±6.0)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来院就诊后即行BNP、CK-MB、CTnI检测。方法:对研究对象采集3ml静脉血,使用美国博适快速定量心梗/心衰诊断仪定量测定BNP、CK-MB、CTnI三项指标,BNP>100 pg/ml,CK-MB>8.2ug/L,CTnI>1ug/L即为阳性。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后行心脏彩超等检查,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BNP、CK-MB及CTn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在诊断急性心衰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
行BNP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82.3.5%(14/17),敏感性为94.73 %(126/133);行CTnI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8.33%(28/48),敏感性为78.43%(80/102);行CK-MB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3.70%(29/54),敏感性为52.08%(50/96);可见BNP检测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性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大、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急性血流动力学的障碍等,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前壁心梗引起的急性左心衰[3]。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会使心衰的症状进一步恶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无特异性,不能仅仅依靠临床表现对患者确诊,右心导管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有创且费用高昂,不能在临床很好的推广,心脏彩超及放射性核素检查虽然无创,但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在急诊时较难作为快速筛查手段对急性心衰做出早期诊断,临床上需要快速,有效的检查手段在早期对急性心衰做出诊断[4]。
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及分泌,半衰期在22分钟左右,较短,常在左室壁张力及左室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合成及分泌增加,因此能够反应心脏负荷,是心衰的重要指标;BNP能够抗统RAAS系统,因此具有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利钠、利尿等作用。CTnI、CK—MB作为反应心肌损伤较为的标志物,患者发生心衰时,冠状动脉血流发生改变,会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此时,患者的CTnI、CK—MB会有升高[5]。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150例急诊疑似急性心衰患者行BNP、CK-MB及CTnI检查,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急性心衰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患者,因此提示患者有无急性心衰;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各项检查手段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发现行BNP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82.3.5%(14/17),敏感性为94.73 %(126/133);行CTnI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8.33%(28/48),敏感性为78.43%(80/102);行CK-MB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3.70%(29/54),敏感性为52.08%(50/96);可见BNP检测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急性心衰早期行BNP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手段,因此可以应用于急性心衰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心衰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BNP检测在急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红年,马立明,姜超等.B型尿钠肽在急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23-524.
[2] 郭春霞.B型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35):1-2,3.
[3] 钟媛.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水平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3):96.
[4] 金霞,马晶茹.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26):3-6.
[5] 李冬玲,刘放,李光敏等.血清N-BNP、cTnT、MYO、CK-MB和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72-2774.
关键词:B型尿钠肽;早期诊断;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病,早期快速正确的诊断,方能够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该病的病理机制复杂,表现多样,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目前诊断急性心衰最实用和安全的诊断方法是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但是该手段很难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查,因此需要其它检测手段在早期对急性心衰做出可靠的诊断。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对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取血液行BNP、CK-MB、CTnI检测,比较在急性心衰患者早期诊断中BNP检测与其它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心衰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有男性83例,女性67例,患者年龄在50~88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63.5±6.2)岁;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50~86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62.5±6.0)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来院就诊后即行BNP、CK-MB、CTnI检测。方法:对研究对象采集3ml静脉血,使用美国博适快速定量心梗/心衰诊断仪定量测定BNP、CK-MB、CTnI三项指标,BNP>100 pg/ml,CK-MB>8.2ug/L,CTnI>1ug/L即为阳性。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后行心脏彩超等检查,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BNP、CK-MB及CTn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在诊断急性心衰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
行BNP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82.3.5%(14/17),敏感性为94.73 %(126/133);行CTnI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8.33%(28/48),敏感性为78.43%(80/102);行CK-MB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3.70%(29/54),敏感性为52.08%(50/96);可见BNP检测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性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大、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急性血流动力学的障碍等,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前壁心梗引起的急性左心衰[3]。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会使心衰的症状进一步恶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无特异性,不能仅仅依靠临床表现对患者确诊,右心导管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有创且费用高昂,不能在临床很好的推广,心脏彩超及放射性核素检查虽然无创,但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在急诊时较难作为快速筛查手段对急性心衰做出早期诊断,临床上需要快速,有效的检查手段在早期对急性心衰做出诊断[4]。
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及分泌,半衰期在22分钟左右,较短,常在左室壁张力及左室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合成及分泌增加,因此能够反应心脏负荷,是心衰的重要指标;BNP能够抗统RAAS系统,因此具有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利钠、利尿等作用。CTnI、CK—MB作为反应心肌损伤较为的标志物,患者发生心衰时,冠状动脉血流发生改变,会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此时,患者的CTnI、CK—MB会有升高[5]。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150例急诊疑似急性心衰患者行BNP、CK-MB及CTnI检查,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急性心衰患者的BNP、CK-MB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患者,因此提示患者有无急性心衰;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各项检查手段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发现行BNP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82.3.5%(14/17),敏感性为94.73 %(126/133);行CTnI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8.33%(28/48),敏感性为78.43%(80/102);行CK-MB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为53.70%(29/54),敏感性为52.08%(50/96);可见BNP检测诊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急性心衰早期行BNP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手段,因此可以应用于急性心衰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心衰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BNP检测在急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红年,马立明,姜超等.B型尿钠肽在急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23-524.
[2] 郭春霞.B型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35):1-2,3.
[3] 钟媛.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水平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3):96.
[4] 金霞,马晶茹.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26):3-6.
[5] 李冬玲,刘放,李光敏等.血清N-BNP、cTnT、MYO、CK-MB和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72-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