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般认为佛像崇拜是佛教信仰的固有表现.东汉佛教的传入,促使佛像崇拜在汉地流行,并影响着偶像崇拜传统的确立.但近年对印度和健陀罗地区的佛教研究显示,佛像崇拜在该地区的广泛确立要到公元200年之后,晚于佛像进入中国.故有必要重新考虑佛像在汉地是否一开始就被视作崇拜对象,占据佛教实践和核心.有关汉地佛教叙事的研究进一步为这一思考提供了基础.四世纪前建构的佛教叙事强调经典对于佛教传播的重要性,四世纪后图像的比重才开始上升.分析二到六世纪佛道论辩文章的写作也显示,五世纪后佛像崇拜始被认知为佛教最突出的表现.而实物考
【机 构】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佛像崇拜是佛教信仰的固有表现.东汉佛教的传入,促使佛像崇拜在汉地流行,并影响着偶像崇拜传统的确立.但近年对印度和健陀罗地区的佛教研究显示,佛像崇拜在该地区的广泛确立要到公元200年之后,晚于佛像进入中国.故有必要重新考虑佛像在汉地是否一开始就被视作崇拜对象,占据佛教实践和核心.有关汉地佛教叙事的研究进一步为这一思考提供了基础.四世纪前建构的佛教叙事强调经典对于佛教传播的重要性,四世纪后图像的比重才开始上升.分析二到六世纪佛道论辩文章的写作也显示,五世纪后佛像崇拜始被认知为佛教最突出的表现.而实物考察也显示,同一时期汉地民间造像活动突然转盛.这些变化似乎说明一个动态的汉地佛像观的存在.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重新思考汉地佛像观念的演变,认为五世纪是佛像从世俗转为神圣的关键时期.原因是五世纪法身观讨论将丈六佛像等同于幽玄法身,赋予了佛像神圣属性,促使造像和佛像崇拜广泛流行.这一新观点有助于重新考虑汉地偶像崇拜传统的确立,更全面地把握汉地早期佛教的形态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以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目标的“非升即走”制度引入我国。作为一种教师评聘制度,“非升即走”制定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这项制度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从三个方面来完善这项制度:优化晋升、续聘机制,使青年教师的创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强化功利化氛围监管与扭转,营造高校健康科研创新生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保障制度。
参与率过低是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一问题是否能够通过改革企业年金的建立模式予以转变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本文参考英国2012年“软强制性”第二支柱养老金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建立“软强制性”企业年金的建议,以期有效扩大参与率,使第二层次养老保障名副其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相对健全。但就目前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应用中来看,仍存在一系列有待改进之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实现我国战略发展目标,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将主要对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为之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
水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物品,但地球上可供饮用的淡水占比很少,只有1%左右。虽然水源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但一些水源也可能传播疾病,所以需要做好水质检测,以保证人们的饮用水质量安全。在饮用水水质检验过程中,理化指标是一项重点,包括色度、溶出度、金属元素等。对此,文章总结了生活饮用水的水源现状及理化检验原因,并探讨进行水质理化指标检验的样本准备及相关标准,然后提出常用的检验技术,最后研究如何保证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符合标准,可供安全饮用。
新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急需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如此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当中普遍面临着图书馆服务效能得不到有效彰显、社会关注小,读者利用率低,影响力下降等问题。为此,本文将在简单介绍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社会影响力的现状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来给出优化建议,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稳健发展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事资料的整理、保存、分析、鉴定、统计等,将每位员工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体现出员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本文主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建设与管理的过程和效果,可供相关人事档案管理单位进行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往使用的传统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使用要求。当今,通过对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储存,构建电子档案管理体系,整合纸质档案管理方法,实现了新旧档案管理模式各有阵地又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了新时代档案管理又快又好发展。因此,本文就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就二者融合管理发展进行了浅析。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了媒体融合的新业态。进入融媒体时代,读者审美品位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品鉴逐步上升到了对其艺术性的需求,美术编辑要正视新时代媒体变革带来的挑战,在理念、方式与技术等多个层面实现美术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创新,全面提升美术编辑工作水平,努力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全新发展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视觉作品。
列文森的梁启超传与近代中国思想史三部曲,是20世纪中期西方中国学的重要作品.本文从人物传记时空的角度出发,解读列文森的史学方法以及时代背景.列文森开创了一种与“学案”不同的动态思想史模式,把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把思想承载者所处的时空结构纳入视野,他把研究的重点设定在思想的流变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稳定文本.他运用这个方法,将梁启超以及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思想者塑造为具有现代典范意义的开创性人物.这些人物在面对“古、今、中、外”的多元知识伦理选项的时候,心理结构复杂,自我内省不断,然而都能够毅然跨
"本事—本文—读者反应"是一种常见于史传的叙事模式.由于这一模式适于表示信息传递的有效完成,宋人将其广泛地应用到了骈文批评当中,用以强调骈文对读者情绪的激荡.宋人借用这一叙事模式,将"感动人心"确立为评价骈文的重要标准,并认为准确地将文辞与其具体语境相契合是引发读者共鸣的关键.同时,宋人在关注骈文引发读者反应时尤注重读者群体的反馈,体现出宋代骈文批评特有的公共意识.其中包含着批评家对骈文创作的一种规诫,以警示骈文作者不要因不恰当的用语而卷入文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