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中中考试题本身的质量如何,更是备受师生和学校的关注,它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对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2011年是黑龙江省将中考命题权全部下放到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后第5年,今年15个市(地、企)中考物理试卷共有5套,其中市地独立命题的有3套,地市之间联合命题的有2套.这5套试题质量如何?从命题技术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试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呢?下面从总体印象、试题特点和问题建议三个视角加以评述.
1 试题总体印象
1.1 凸显课程的核心价值
2011年黑龙江省各市地的中考物理试题均能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立足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常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考查了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内容围绕“课标”划分的“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和能量”三个一级主题,覆盖了课程内容标准的绝大部分,充分体现出试题的基础性.
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试题从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等多个角度,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新课程理念,彰显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性.
各套试题都比较注重突出初中物理的核心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在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到,命题者在题目设计上力求灵活新颖,重视试题评价指标的效度,使各套题的梯度设置基本合理,难易也比较适当,从客观上对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今后初中物理教学发挥了正确的导向性.
1.2 试卷呈现的结构体系
1.2.1 知识内容布局基本情况
按照“课标”的要求,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从物理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为初中阶段学生打好物理知识基础以及有效促进人的发展角度来看,中考物理试题考查内容结构按照“课标”知识划分的体系结构,比例关系一般是“物质”占15%左右,“运动和相互作用”占60%左右,“能量”占25%左右.但从对5套试卷的统计情况看,有的试卷在知识内容布局结构与上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说明各地对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考查分类标准的确立有所不同,值得研究和思考.
1.2.2 目标结构考查基本情况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业评价目标的达成,其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一致的.从评价角度来说,中考是目前初中生学习成果表达的一个平台,其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有效输出,构成了学生在中考平台上的基本特征.按照新课程理念、“课标”的要求,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角度,中考考查学生的评价目标及其结构就显得很关键,这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科学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状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怎样确定评价标准的问题,应予加强研究.基于这样的思考,从物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发展性的作用来看,中考考查的目标结构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体验、实验探究三个视角比较妥当.当然,在这三个视角中,要全程关注价值观的形成,这一点更多的要从学生的答卷中予以反馈.
按照“课标”的要求,根据上述目标结构的设计思路,中考试卷的目标结构比例关系应该是知识技能占60%左右,过程体验占20%左右,科学探究占20%左右.而今年的5套试卷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命题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特别是强化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在过程体验性目标试题的设计上,最低的权重配置仅为6%,从一定程度上讲,命题者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更新、过程体验性目标的诊断技术,都将成为今后教学和命题研究的重点问题.
总体来看,各套试卷对知识技能板块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知识技能关注度过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教学评价行动跟不上新课程理念步伐,应试教育仍在作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状态;从另一个侧面也显现了目前功利教育的浓厚色彩,是迎合还是转变,凸显了中考对教学导向性的价值.中考试题目标结构的有效建立,事关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的重大课题,始终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关注,各级教育部门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研究目标结构的功能和体系,以使基层学校的教学和评价能够切实发挥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1.2.3 题型结构匹配基本情况
随着考试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诊断、选拔的评价题型日臻完善.从这5套试卷的试题结构来看,大多选用了单选、多选、填空、作图、实验、简答、计算等题型.其中,对物理学科来说,作图、实验题型的学科特征非常明显,5套题都有实验题,但只有3套题有作图题,这是个缺憾.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没有设置作图题的2套试卷,均设置了传统的简答题,值得赞赏.因为利用物理知识辨析事物诸因素之间的物理关系,解决现实中的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
在今年的5套试卷中,题型及其总量均与往年的中考题型一脉相承,求稳的特征比较明显.5套试题内部同类题型的赋分基本处于等距状态,差距不大.从题型赋分来看,单选、填空、实验和计算题型,构成了整卷的核心题型,比较好地反映了诊断学生物理知识、实践能力水平的命题初衷,整套试题在题型建构上,明显起到促进教学、稳定教学的效果.
2 试题特点分析
2.1 基于事實情境下考查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设计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高兴的看到,每套题都能紧紧依托教材中的情景或在教材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情景展开的命题,意在有效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发展情况.其中最明显的是在试卷中大量采用了教材中的插图或生活场景,说明命题者注重了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注重考查学生将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十分必要,应予肯定. 例1 (J卷第1题)下面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B.平面镜成像
C.用鱼叉叉鱼D.铅笔“折断”
分析 本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考查最基本的知识点,注重了试题的基础性.本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命题者试图通过本类题目促使学生更加关注教材、关注生活,从而在学习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本题的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个重点内容,凸显了初中光学知识的核心部位,具有简洁、明了、直接的特点.
例2 (H卷第20题)生活中许多实例应用到物理知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液压技术
B.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C.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惯性
D.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时,纸条向上飘起——伯努利原理
分析 由于试题中大多数图片来自于教材,很多问题的设置也是围绕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改编的,所以这样的试卷对考生的心态发挥着稳定的作用.本题4幅图片分别由4个小实验构成,是学生最熟悉的,学生在答题中有种亲切感,为有效答题奠定了基础.题中每个小实验对应一种重要的力学知识的应用:吸管吸饮料主要利用大气压,重垂线主要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玩纸飞机主要利用惯性知识,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水平飘起,应用了伯努利原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的,“课标”中也要求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2.2 基于学习生活过程体验、探究能力升华的设计
各套试题都比较注意学生对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方法、收集实验数据、结论论证等方面的考查,这是对平时实验教学乃至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探究能力发展成果达成的诊断,对今后教学进一步促进重视实验、重视体验、重视动手,激励教师更多的引领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去,发挥了很好地导向作用.
例3 (Q卷第31题)同学们常喝矿泉水.那么你尝试过利用矿泉水瓶探究一些物理问题吗?请写出两例,并将其中一例的过程加以简要描述.
分析 平时教学中学生若没有这个发现和体验的过程,是很难做出有意义描述的.透过圆形、透明、装满水的瓶子,看到瓶后的手指变粗了,这是放大镜的原理.这个情境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将其存在的物理知识提炼出来,进行整合、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假如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这个体验的过程,对于物理描述和建立问题模型都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但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出相应的情景后,能否条理清晰的进行描述,又是对学生描述事物现象、分析物质本质特征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这是一道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好题,值得赞赏.
例4 (J卷第30题)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请你从下列物品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来设计一个物理实验,并按要求填写到下面表格中.
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整合学到的物理知识,包括对已有经历体验学习过程的回忆,有效考查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分析说理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有度、收放自如的好题目.面对生活实际,发现其物理奥妙,提出物理问题,说明物理本质,对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样的试题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启迪智慧起到促进作用.
2.3 基于考查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设计
今年的5套试卷均重视对实验探究的考查,意在引导物理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物理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探究性,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想方法,形成有效的发展渠道.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知识,感知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能在生活和生产的具体问题中正确使用杠杆,是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的基本要求.
例5 (H卷第51题)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1)写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及验证的结果.
(2)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图2所示,现欲使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 ___,并说出能驱使跷跷板发生转动的条件___.
分析 该试题前半部分看似平淡,是对杠杆平衡时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考查,但紧接着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打破平衡”的条件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分析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对物理知识本质,实验过程的考查,不回避核心知识点及热点问题,将常规的素材赋予新意,该题让学生真正领会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内涵,清楚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提升了学生对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深化的理解.
例6 (H卷第52题)同学们在做教材上电学实验时,发现2B、H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其实验效果亦不同.他们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做实验来检验其猜想是否正确.
(1)林清同学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请指出她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
(2)伟鹏同学说:“不如直接用伏安法测量它们的电阻进行比较”.请你写出他的实验方案.要求:①画出电路图; ②写出实验步骤; ③进行分析论证.
分析 该题考查的内容為电学中的核心知识“伏安法测电阻”.“课标”中要求将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要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能设计“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探究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感知“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原理、过程和研究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试题通过铅笔芯这一常见的身边物品在电学实验中的现象,创设出了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的情境,并通过合作交流进而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以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在试题中考查了控制变量、转换、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 3 问题分析与建议
3.1 个别试卷设问的效度欠佳
在一份试卷中的试题本应有难易之分,但难点的设置应与教学要求相关,应能保证有足够的区分度和效度.因中考试卷承载着检测与选拔的双重功能,所以不能为提高难度而失去对区分度和效度的追求.
例7 (H卷第50题)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
(2)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的熔点是___;②冰的熔化规律是___.
(3)请从能量角度解释冰的熔化现象.
分析 本实验是物态变化部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探究,是一个很好的考试素材.题目(1)(2)两问考查的较基础,考查了测量工具的选取,考查了分析图像总结实验规律,都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指标.(3)问是综合性问题,学生回答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参考答案中的“使冰内部分子的运动及结构发生变化”,学生几乎回答不出来.此类试题注重基础考查、学科特点,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为了提高区分度,一味地提高试题的难度,甚至命制偏题、怪题,就是不足取的了.必须清楚难度太高,区分度也就没有了,这是命题技术的大忌.尤其在参考答案的设计上,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万万不可偏颇,绝对化.
3.2 有些试题设置的情景不符合实际
命题的素材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试题引导学生体会物理认识的应用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并值得赞赏的.但也发现有些试题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所设置的情景严重脱离实际.这种现象有悖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例8 (H卷第16题)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
A.身高1.68 m B.质量50 kg
C.体温36.5 ℃D.步行速度10 m/s
分析 学生的信息档案项目有体重、身高等等,却没有见到过有步行速度一项设置的,显然这不符合常理.本题意在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立意很好,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不能一味地为了考查某个知识点,脱离实际的硬性设置试题情境,这是不可取的.可以说,此类问题在教学中极为普遍,希望广大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生活实际情境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地为考查知识而设置情境,要树立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奠定良好基础.
2011年黑龙江省的中考的5套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状况,在弘扬新课程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上,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个别部位出现的问题,也应引起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注意.建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統筹部署下,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引领下,加大对中考命题工作研究的力度,特别是要寻求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持续形成和不断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路径和诊断达成的有效策略、实施办法,以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1 试题总体印象
1.1 凸显课程的核心价值
2011年黑龙江省各市地的中考物理试题均能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立足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常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考查了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内容围绕“课标”划分的“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和能量”三个一级主题,覆盖了课程内容标准的绝大部分,充分体现出试题的基础性.
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试题从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等多个角度,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新课程理念,彰显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性.
各套试题都比较注重突出初中物理的核心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在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到,命题者在题目设计上力求灵活新颖,重视试题评价指标的效度,使各套题的梯度设置基本合理,难易也比较适当,从客观上对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今后初中物理教学发挥了正确的导向性.
1.2 试卷呈现的结构体系
1.2.1 知识内容布局基本情况
按照“课标”的要求,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从物理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为初中阶段学生打好物理知识基础以及有效促进人的发展角度来看,中考物理试题考查内容结构按照“课标”知识划分的体系结构,比例关系一般是“物质”占15%左右,“运动和相互作用”占60%左右,“能量”占25%左右.但从对5套试卷的统计情况看,有的试卷在知识内容布局结构与上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说明各地对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考查分类标准的确立有所不同,值得研究和思考.
1.2.2 目标结构考查基本情况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业评价目标的达成,其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一致的.从评价角度来说,中考是目前初中生学习成果表达的一个平台,其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有效输出,构成了学生在中考平台上的基本特征.按照新课程理念、“课标”的要求,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角度,中考考查学生的评价目标及其结构就显得很关键,这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科学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状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怎样确定评价标准的问题,应予加强研究.基于这样的思考,从物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发展性的作用来看,中考考查的目标结构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体验、实验探究三个视角比较妥当.当然,在这三个视角中,要全程关注价值观的形成,这一点更多的要从学生的答卷中予以反馈.
按照“课标”的要求,根据上述目标结构的设计思路,中考试卷的目标结构比例关系应该是知识技能占60%左右,过程体验占20%左右,科学探究占20%左右.而今年的5套试卷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命题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特别是强化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在过程体验性目标试题的设计上,最低的权重配置仅为6%,从一定程度上讲,命题者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更新、过程体验性目标的诊断技术,都将成为今后教学和命题研究的重点问题.
总体来看,各套试卷对知识技能板块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知识技能关注度过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教学评价行动跟不上新课程理念步伐,应试教育仍在作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状态;从另一个侧面也显现了目前功利教育的浓厚色彩,是迎合还是转变,凸显了中考对教学导向性的价值.中考试题目标结构的有效建立,事关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的重大课题,始终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关注,各级教育部门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研究目标结构的功能和体系,以使基层学校的教学和评价能够切实发挥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1.2.3 题型结构匹配基本情况
随着考试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诊断、选拔的评价题型日臻完善.从这5套试卷的试题结构来看,大多选用了单选、多选、填空、作图、实验、简答、计算等题型.其中,对物理学科来说,作图、实验题型的学科特征非常明显,5套题都有实验题,但只有3套题有作图题,这是个缺憾.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没有设置作图题的2套试卷,均设置了传统的简答题,值得赞赏.因为利用物理知识辨析事物诸因素之间的物理关系,解决现实中的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
在今年的5套试卷中,题型及其总量均与往年的中考题型一脉相承,求稳的特征比较明显.5套试题内部同类题型的赋分基本处于等距状态,差距不大.从题型赋分来看,单选、填空、实验和计算题型,构成了整卷的核心题型,比较好地反映了诊断学生物理知识、实践能力水平的命题初衷,整套试题在题型建构上,明显起到促进教学、稳定教学的效果.
2 试题特点分析
2.1 基于事實情境下考查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设计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高兴的看到,每套题都能紧紧依托教材中的情景或在教材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情景展开的命题,意在有效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发展情况.其中最明显的是在试卷中大量采用了教材中的插图或生活场景,说明命题者注重了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注重考查学生将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十分必要,应予肯定. 例1 (J卷第1题)下面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B.平面镜成像
C.用鱼叉叉鱼D.铅笔“折断”
分析 本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考查最基本的知识点,注重了试题的基础性.本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命题者试图通过本类题目促使学生更加关注教材、关注生活,从而在学习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本题的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个重点内容,凸显了初中光学知识的核心部位,具有简洁、明了、直接的特点.
例2 (H卷第20题)生活中许多实例应用到物理知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液压技术
B.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C.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惯性
D.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时,纸条向上飘起——伯努利原理
分析 由于试题中大多数图片来自于教材,很多问题的设置也是围绕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改编的,所以这样的试卷对考生的心态发挥着稳定的作用.本题4幅图片分别由4个小实验构成,是学生最熟悉的,学生在答题中有种亲切感,为有效答题奠定了基础.题中每个小实验对应一种重要的力学知识的应用:吸管吸饮料主要利用大气压,重垂线主要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玩纸飞机主要利用惯性知识,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水平飘起,应用了伯努利原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的,“课标”中也要求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2.2 基于学习生活过程体验、探究能力升华的设计
各套试题都比较注意学生对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方法、收集实验数据、结论论证等方面的考查,这是对平时实验教学乃至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探究能力发展成果达成的诊断,对今后教学进一步促进重视实验、重视体验、重视动手,激励教师更多的引领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去,发挥了很好地导向作用.
例3 (Q卷第31题)同学们常喝矿泉水.那么你尝试过利用矿泉水瓶探究一些物理问题吗?请写出两例,并将其中一例的过程加以简要描述.
分析 平时教学中学生若没有这个发现和体验的过程,是很难做出有意义描述的.透过圆形、透明、装满水的瓶子,看到瓶后的手指变粗了,这是放大镜的原理.这个情境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将其存在的物理知识提炼出来,进行整合、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假如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这个体验的过程,对于物理描述和建立问题模型都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但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出相应的情景后,能否条理清晰的进行描述,又是对学生描述事物现象、分析物质本质特征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这是一道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好题,值得赞赏.
例4 (J卷第30题)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请你从下列物品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来设计一个物理实验,并按要求填写到下面表格中.
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整合学到的物理知识,包括对已有经历体验学习过程的回忆,有效考查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分析说理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有度、收放自如的好题目.面对生活实际,发现其物理奥妙,提出物理问题,说明物理本质,对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样的试题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启迪智慧起到促进作用.
2.3 基于考查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设计
今年的5套试卷均重视对实验探究的考查,意在引导物理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物理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探究性,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想方法,形成有效的发展渠道.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知识,感知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能在生活和生产的具体问题中正确使用杠杆,是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的基本要求.
例5 (H卷第51题)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1)写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及验证的结果.
(2)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图2所示,现欲使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 ___,并说出能驱使跷跷板发生转动的条件___.
分析 该试题前半部分看似平淡,是对杠杆平衡时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考查,但紧接着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打破平衡”的条件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分析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对物理知识本质,实验过程的考查,不回避核心知识点及热点问题,将常规的素材赋予新意,该题让学生真正领会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内涵,清楚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提升了学生对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深化的理解.
例6 (H卷第52题)同学们在做教材上电学实验时,发现2B、H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其实验效果亦不同.他们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做实验来检验其猜想是否正确.
(1)林清同学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请指出她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
(2)伟鹏同学说:“不如直接用伏安法测量它们的电阻进行比较”.请你写出他的实验方案.要求:①画出电路图; ②写出实验步骤; ③进行分析论证.
分析 该题考查的内容為电学中的核心知识“伏安法测电阻”.“课标”中要求将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要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能设计“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探究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感知“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原理、过程和研究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试题通过铅笔芯这一常见的身边物品在电学实验中的现象,创设出了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的情境,并通过合作交流进而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以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在试题中考查了控制变量、转换、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 3 问题分析与建议
3.1 个别试卷设问的效度欠佳
在一份试卷中的试题本应有难易之分,但难点的设置应与教学要求相关,应能保证有足够的区分度和效度.因中考试卷承载着检测与选拔的双重功能,所以不能为提高难度而失去对区分度和效度的追求.
例7 (H卷第50题)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
(2)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的熔点是___;②冰的熔化规律是___.
(3)请从能量角度解释冰的熔化现象.
分析 本实验是物态变化部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探究,是一个很好的考试素材.题目(1)(2)两问考查的较基础,考查了测量工具的选取,考查了分析图像总结实验规律,都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指标.(3)问是综合性问题,学生回答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参考答案中的“使冰内部分子的运动及结构发生变化”,学生几乎回答不出来.此类试题注重基础考查、学科特点,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为了提高区分度,一味地提高试题的难度,甚至命制偏题、怪题,就是不足取的了.必须清楚难度太高,区分度也就没有了,这是命题技术的大忌.尤其在参考答案的设计上,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万万不可偏颇,绝对化.
3.2 有些试题设置的情景不符合实际
命题的素材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试题引导学生体会物理认识的应用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并值得赞赏的.但也发现有些试题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所设置的情景严重脱离实际.这种现象有悖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例8 (H卷第16题)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
A.身高1.68 m B.质量50 kg
C.体温36.5 ℃D.步行速度10 m/s
分析 学生的信息档案项目有体重、身高等等,却没有见到过有步行速度一项设置的,显然这不符合常理.本题意在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立意很好,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不能一味地为了考查某个知识点,脱离实际的硬性设置试题情境,这是不可取的.可以说,此类问题在教学中极为普遍,希望广大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生活实际情境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地为考查知识而设置情境,要树立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奠定良好基础.
2011年黑龙江省的中考的5套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状况,在弘扬新课程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上,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个别部位出现的问题,也应引起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注意.建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統筹部署下,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引领下,加大对中考命题工作研究的力度,特别是要寻求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持续形成和不断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路径和诊断达成的有效策略、实施办法,以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