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山区,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笔者团队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研究,认为丹江口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应当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水源涵养工程、提高居民节水用水知识宣传、利用科技力量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丹江口市;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丹江口市担负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服务、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质保护、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稳定、地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任,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加强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不仅影响着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受水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
一、丹江口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1.丹江口市市域内水资源现状
丹江口市域内的水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地径流产生的,平均为7.92亿立方米,正常年份(P=50%)径流量7.62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P=75%)径流量6.04亿立方米, 严重干旱年份(P=95%)径流量4.17亿立方米;二是汉江、丹江汇入的客水,多年平均为382.5亿立方米;三是地下水,总量为2.2亿立方米。
丹江口市域内的客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少,而径流产生的水资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工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市供水能力已达1.8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数7.92亿立方米的22.7%;有效灌溉面积5710;现有养殖水面813.3(不包括丹江口水库)。全市总蓄水能力为1.446亿立方米(不包括丹江口水库)。现有各类引水渠4735条。全市现有乡镇供水工程16处,小型人畜饮水工程7502处,累计已解决14.07万人和17.4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年供水能力为529万立方米[1]。
2.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市境内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蓄水到70米时,其库容为290亿立方米,库面面积为1050平方公里,其中丹江口市内面积为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453平方公里,占全库面积的43.2%。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将以蓄水、调水为主,平均调水量为145亿立方米。因此,丹江口库区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二、丹江口市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1.水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堰市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1997年全市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8%,1998年占41%,且全市农田用水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输水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系数低,不到0.45;工业耗水量也较高,1997年占总用水量的36%,1998年占41%,万元产值用水量居高不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40%,生活用水、公共用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整个用水浪费严重。 1998年全市总用水量7.77亿立方米,仅占全市径流总量的2.5%,利用率极低[2]。
2.部分辖区水环境受污染,水质型缺水问题显露出来
全市60%的乡镇水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流水质达不到冬小麦用水的要求,一些县城和乡镇出现水质型缺水。 如竹溪县城自来水公司原从竹溪河取水,但由于竹溪河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使得十分丰富的竹溪河水不能取用,只能从龙坝水库取水,由于输水主干管道较远,渗漏严重,满足不了县城4.8万居民和工商业用水,使水资源丰富的竹溪县闹水荒。
3.水质环境面临常见的七大污染源的威胁这常见的七大污染源包括:(1)工厂的污染;(2)肥料和农药的污染;(3)养殖业的污染; (4)船舶的污染;(5)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 (6)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7)漂浮物污染[3]。
4.丹江口库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长期以来,库区群众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采用传统方式,一方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一方面砍薪烧柴,开荒种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给库区水质带来威胁。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期工程对库区森林植被造成重大损失,虽然经过各级政府多年的努力,丹江口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目前的39.3%,并且以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但森林覆盖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与中线工程水源区的要求仍有差距,需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都导致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难以满足长期供水的需要。
三、丹江口市水资源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不足
库区水质保护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从保护的角度,丹江口水库无单项法规、保护标准(包括功能区划、水陆域保护面积等)和相应的管理机构,不利于对水库进行合理、科学、法制化管理;由于在政策法规方面缺乏明确的保护级别和管理限度,致使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经济开发项目中受到很大制约。
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1)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部分,丹江口市在2007~2010年内要治理74条小流域,总投资2.76亿元,按中央补助、地方配套各50%的筹资比例,丹江口市仅实施这一个项目4年内要完成1.38亿的配套资金,平均每年3450万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几个亿的贫困县来说资金缺口较大。
(2)水污染治理方面,依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丹江口市近期优先项目的实施中央投资只占54%,其余部分自筹解决。丹江口市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地方财力匮乏,配套资金无力解决[4]。
3.人力资源缺乏
丹江口市水政监察大队与水利规费征收管理站合署办公,由于受经费限制,在岗人员不到10人。现有人员不仅担负着全市水政执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水事纠纷调处,而且担负着水资源费、防汛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各项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 4.执法装备缺乏
丹江口市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共51条,分别源出南、北两山区,总流域面积2136 平方公里,总长1888公里,全都汇入丹江口水库。2014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回水长度287公里,其中汉江和丹江的回水长度分别是194公里和93公里,库面日常巡查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添置大量的执法船只。
5.项目实施中未达到预定目标
例如:丹江口市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国家在核定概算时压缩了原上报初设的工程投资,项目初设做了重新编制并经国家批复,管网规格由大改小,一级管网由1200公分减为1000公分,部分路段甚至减为600公分,干管由100公分减为80公分,部分污水无法收集。
6.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归口部门不统一
十堰市河流水系分布较广,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与乡镇供水分割管理,各自为政,造成了供水不协调,水资源费难于征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合理,影响了综合开发利用效益。
四、对丹江口市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建议
南水北调把丹江口推上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作为核心水源区,一方面要保护好水源,另一方面又要发展经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丹江口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1.合理开发、节约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1)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产业,全面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结构协调、布局合理、产业化经营的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体系。
(2)坚持经济与生态并举,林、草、果、茶、药全面发展,确保荒山绿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当家田地旱涝保收能力。加大沼气等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力度。运用整体、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根据不同海拔、气候、土壤及经济社会条件,大力推广多元间套、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本、降耗、增收、增效。
(3)大力扩展二三产业空间。依托“武当山、源头水”两张世界级旅游名片,发挥山水一体特色,突出丹江口大坝核心景观,加快库区生态水体旅游开发,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造“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旅游品牌。
2.水土保持,建设水源涵养工程
坚持长抓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营造一个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主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积极构建核心水源区生态安全屏障,把汉江两岸打造成百里绿色长廊和库区生态示范区。抢抓国家实施“长治”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大机遇,继续坚持开展“长治”、“久治”、示范区建设、生态修复试点等工程的建设。在形成的远山生态修复、近路高效农业、库区优质桔橙综合治理的生态防护体系后要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环保节水意识
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其实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很缺乏。所以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广泛开展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宣传和警示教育,广泛宣传,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多做节水护水知识宣传,使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深入人心。搞好水资源教育工作,教育要深入居民家中,深入课堂,使得人人知道中国水资源状况,人人能从内心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
4.加大调水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1)加强农业源污染的治理。
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农业污染治理: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置。建设污水管网、厌氧处理池(含氧化塘、净化池)、垃圾池、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购置垃圾翻斗车、勾臂式垃圾车、垃圾中转箱。建成污水截污处理工程,保证生活、工业污水全部集中处理。②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程建设。支持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并推行标准化生产,带动调水区域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发展。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排水管网。④建立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开展“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主体,大力推行“五改三建” (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建沼气池、建致富园、建生态庭院)的政策。
(2)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的省界水质水量监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要认真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库区水质有影响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对未通过“三同时”验收的项目不允许开工生产。
5.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保护水资源
(1)推广先进技术。
大力推广生物净化、测土配方施肥、舍饲养畜、水源涵养种植模式等先进的实用技术。如在荒山荒坡、疏林地治理上,推广如刺槐+侧柏(或白刺花、苔草),栓皮栎+白刺花+苔草等适于不同立地条件的10种水源涵养种植模式,从单一化向多种群、多层次植物群落结构演替,有效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
(2)加强科技合作。
积极与长江委监测中心、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几家单位合作开展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治理效益、坡耕地种草养畜、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等专题研究,为库区防治水土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5]。
(3)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界水量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的依据之一,对省界水质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依据之一。加强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参考文献
[1]陈焱.浅谈水库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21):159.
[2]方金德.建立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再利用研究体系的积极意义[J].海峡科学,2010(6).
[3]史艳梅,李同战.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0(9).
[4]史瑞兰,孙照东,刘永峰.对我国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几点认识[J].人民黄河,2009(06).
[5]谢宗惠. 加强水资源保护 综合利用水资源[N]. 中国水运报,2006.03.13.
【关键词】丹江口市;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丹江口市担负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服务、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质保护、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稳定、地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任,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加强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不仅影响着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受水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
一、丹江口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1.丹江口市市域内水资源现状
丹江口市域内的水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地径流产生的,平均为7.92亿立方米,正常年份(P=50%)径流量7.62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P=75%)径流量6.04亿立方米, 严重干旱年份(P=95%)径流量4.17亿立方米;二是汉江、丹江汇入的客水,多年平均为382.5亿立方米;三是地下水,总量为2.2亿立方米。
丹江口市域内的客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少,而径流产生的水资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工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市供水能力已达1.8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数7.92亿立方米的22.7%;有效灌溉面积5710;现有养殖水面813.3(不包括丹江口水库)。全市总蓄水能力为1.446亿立方米(不包括丹江口水库)。现有各类引水渠4735条。全市现有乡镇供水工程16处,小型人畜饮水工程7502处,累计已解决14.07万人和17.4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年供水能力为529万立方米[1]。
2.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市境内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蓄水到70米时,其库容为290亿立方米,库面面积为1050平方公里,其中丹江口市内面积为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453平方公里,占全库面积的43.2%。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将以蓄水、调水为主,平均调水量为145亿立方米。因此,丹江口库区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二、丹江口市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1.水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堰市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1997年全市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8%,1998年占41%,且全市农田用水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输水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系数低,不到0.45;工业耗水量也较高,1997年占总用水量的36%,1998年占41%,万元产值用水量居高不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40%,生活用水、公共用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整个用水浪费严重。 1998年全市总用水量7.77亿立方米,仅占全市径流总量的2.5%,利用率极低[2]。
2.部分辖区水环境受污染,水质型缺水问题显露出来
全市60%的乡镇水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流水质达不到冬小麦用水的要求,一些县城和乡镇出现水质型缺水。 如竹溪县城自来水公司原从竹溪河取水,但由于竹溪河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使得十分丰富的竹溪河水不能取用,只能从龙坝水库取水,由于输水主干管道较远,渗漏严重,满足不了县城4.8万居民和工商业用水,使水资源丰富的竹溪县闹水荒。
3.水质环境面临常见的七大污染源的威胁这常见的七大污染源包括:(1)工厂的污染;(2)肥料和农药的污染;(3)养殖业的污染; (4)船舶的污染;(5)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 (6)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7)漂浮物污染[3]。
4.丹江口库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长期以来,库区群众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采用传统方式,一方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一方面砍薪烧柴,开荒种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给库区水质带来威胁。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期工程对库区森林植被造成重大损失,虽然经过各级政府多年的努力,丹江口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目前的39.3%,并且以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但森林覆盖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与中线工程水源区的要求仍有差距,需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都导致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难以满足长期供水的需要。
三、丹江口市水资源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不足
库区水质保护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从保护的角度,丹江口水库无单项法规、保护标准(包括功能区划、水陆域保护面积等)和相应的管理机构,不利于对水库进行合理、科学、法制化管理;由于在政策法规方面缺乏明确的保护级别和管理限度,致使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经济开发项目中受到很大制约。
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1)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部分,丹江口市在2007~2010年内要治理74条小流域,总投资2.76亿元,按中央补助、地方配套各50%的筹资比例,丹江口市仅实施这一个项目4年内要完成1.38亿的配套资金,平均每年3450万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几个亿的贫困县来说资金缺口较大。
(2)水污染治理方面,依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丹江口市近期优先项目的实施中央投资只占54%,其余部分自筹解决。丹江口市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地方财力匮乏,配套资金无力解决[4]。
3.人力资源缺乏
丹江口市水政监察大队与水利规费征收管理站合署办公,由于受经费限制,在岗人员不到10人。现有人员不仅担负着全市水政执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水事纠纷调处,而且担负着水资源费、防汛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各项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 4.执法装备缺乏
丹江口市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共51条,分别源出南、北两山区,总流域面积2136 平方公里,总长1888公里,全都汇入丹江口水库。2014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回水长度287公里,其中汉江和丹江的回水长度分别是194公里和93公里,库面日常巡查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添置大量的执法船只。
5.项目实施中未达到预定目标
例如:丹江口市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国家在核定概算时压缩了原上报初设的工程投资,项目初设做了重新编制并经国家批复,管网规格由大改小,一级管网由1200公分减为1000公分,部分路段甚至减为600公分,干管由100公分减为80公分,部分污水无法收集。
6.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归口部门不统一
十堰市河流水系分布较广,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与乡镇供水分割管理,各自为政,造成了供水不协调,水资源费难于征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合理,影响了综合开发利用效益。
四、对丹江口市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建议
南水北调把丹江口推上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作为核心水源区,一方面要保护好水源,另一方面又要发展经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丹江口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1.合理开发、节约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1)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产业,全面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结构协调、布局合理、产业化经营的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体系。
(2)坚持经济与生态并举,林、草、果、茶、药全面发展,确保荒山绿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当家田地旱涝保收能力。加大沼气等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力度。运用整体、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根据不同海拔、气候、土壤及经济社会条件,大力推广多元间套、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本、降耗、增收、增效。
(3)大力扩展二三产业空间。依托“武当山、源头水”两张世界级旅游名片,发挥山水一体特色,突出丹江口大坝核心景观,加快库区生态水体旅游开发,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造“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旅游品牌。
2.水土保持,建设水源涵养工程
坚持长抓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营造一个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主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积极构建核心水源区生态安全屏障,把汉江两岸打造成百里绿色长廊和库区生态示范区。抢抓国家实施“长治”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大机遇,继续坚持开展“长治”、“久治”、示范区建设、生态修复试点等工程的建设。在形成的远山生态修复、近路高效农业、库区优质桔橙综合治理的生态防护体系后要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环保节水意识
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其实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很缺乏。所以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广泛开展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宣传和警示教育,广泛宣传,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多做节水护水知识宣传,使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深入人心。搞好水资源教育工作,教育要深入居民家中,深入课堂,使得人人知道中国水资源状况,人人能从内心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
4.加大调水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1)加强农业源污染的治理。
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农业污染治理: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置。建设污水管网、厌氧处理池(含氧化塘、净化池)、垃圾池、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购置垃圾翻斗车、勾臂式垃圾车、垃圾中转箱。建成污水截污处理工程,保证生活、工业污水全部集中处理。②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程建设。支持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并推行标准化生产,带动调水区域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发展。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排水管网。④建立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开展“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主体,大力推行“五改三建” (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建沼气池、建致富园、建生态庭院)的政策。
(2)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的省界水质水量监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要认真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库区水质有影响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对未通过“三同时”验收的项目不允许开工生产。
5.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保护水资源
(1)推广先进技术。
大力推广生物净化、测土配方施肥、舍饲养畜、水源涵养种植模式等先进的实用技术。如在荒山荒坡、疏林地治理上,推广如刺槐+侧柏(或白刺花、苔草),栓皮栎+白刺花+苔草等适于不同立地条件的10种水源涵养种植模式,从单一化向多种群、多层次植物群落结构演替,有效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
(2)加强科技合作。
积极与长江委监测中心、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几家单位合作开展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治理效益、坡耕地种草养畜、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等专题研究,为库区防治水土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5]。
(3)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界水量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的依据之一,对省界水质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依据之一。加强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及时发布水资源公报等信息。
参考文献
[1]陈焱.浅谈水库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21):159.
[2]方金德.建立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再利用研究体系的积极意义[J].海峡科学,2010(6).
[3]史艳梅,李同战.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0(9).
[4]史瑞兰,孙照东,刘永峰.对我国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几点认识[J].人民黄河,2009(06).
[5]谢宗惠. 加强水资源保护 综合利用水资源[N]. 中国水运报,200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