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所国家级素质教育示范校,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为此,笔者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率先尝试开设课前五分钟,为学生搭设了沟通课堂内外的平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安排语文的课前五分钟呢?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将课堂外和教材外的知识适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做到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延伸,把课堂学习和课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使语文教育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否则,必然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思维阻塞,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一.诵读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诵读经典不光能涵养品德、规范行为,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鉴于此,我校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行“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活动,每学期初,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都要依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制定相应的经典诵读内容。这些内容,一部分是老师提供的固定书目,一部分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如去年所教的四年级,一学年里,利用课前五分钟,学生逐步完成了《三字经》的经典诵读;每周完成了《论语》中的一句古训诵读,学生自主选择背诵的古诗词达20余首。这些经典内容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关注新闻,洞察大千世界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迅速传播。学生关注的也不仅仅是成绩,他们强调个性的张扬,对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儿几乎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对现实人生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课前五分钟学生在每周要闻的内容选择上大多是和广泛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引入课堂,使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更多的关注天下事,逐步培养他们善良、正值与爱国之心。
如2012年6月16日傍晚18时37分许,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第二天是周一,恰好该班长杨佳宁五分钟演讲,她除了报道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还上网认真查阅了航天员在太空的住宿、饮食和娱乐情况,使所有的同学在惊喜之余,更多的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新闻,激发了孩子们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欲望。课堂上,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听讲专注,学习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感悟生活,体验七彩人生
语文是生活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应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叶老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课前五分钟,我每周都要安排两次关于感悟生活的演讲,演讲的人选一般是按照学号依次顺延。学生都要根据自己演讲的日期提前做好准备,精心选择内容,力求内容真实又不缺乏新意,使大家听后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校举行的“写作之星”作文大赛中,我班八名参赛学生所写的《我眼中的_______》,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感悟打动了评委老师被全部入围。
四.积累语言,实现妙笔生花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就告诉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每周的课前五分钟安排两次美文赏析,每次的赏析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有时根据单元教学内容仅仅为学生提供选择方向。美文赏析大多是名家名篇的经典片段,它并非一读了之,而是要求有任务的同学,提前选择好内容,并对美文作出赏析和评价。其他同学可以相机发表看法,有难度的教师适当给予点拨和帮助。对于大家形成共识的经典之处,最后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每学期下来,笔者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课上回答问题出口成章;口语交际滔滔不绝,动笔习作妙笔生花。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我们的语文课前五分钟。
朱淑玲,教师,现居河北玉田。
那么如何安排语文的课前五分钟呢?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将课堂外和教材外的知识适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做到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延伸,把课堂学习和课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使语文教育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否则,必然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思维阻塞,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一.诵读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诵读经典不光能涵养品德、规范行为,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鉴于此,我校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行“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活动,每学期初,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都要依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制定相应的经典诵读内容。这些内容,一部分是老师提供的固定书目,一部分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如去年所教的四年级,一学年里,利用课前五分钟,学生逐步完成了《三字经》的经典诵读;每周完成了《论语》中的一句古训诵读,学生自主选择背诵的古诗词达20余首。这些经典内容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关注新闻,洞察大千世界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迅速传播。学生关注的也不仅仅是成绩,他们强调个性的张扬,对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儿几乎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对现实人生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课前五分钟学生在每周要闻的内容选择上大多是和广泛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引入课堂,使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更多的关注天下事,逐步培养他们善良、正值与爱国之心。
如2012年6月16日傍晚18时37分许,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第二天是周一,恰好该班长杨佳宁五分钟演讲,她除了报道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还上网认真查阅了航天员在太空的住宿、饮食和娱乐情况,使所有的同学在惊喜之余,更多的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新闻,激发了孩子们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欲望。课堂上,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听讲专注,学习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感悟生活,体验七彩人生
语文是生活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应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叶老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课前五分钟,我每周都要安排两次关于感悟生活的演讲,演讲的人选一般是按照学号依次顺延。学生都要根据自己演讲的日期提前做好准备,精心选择内容,力求内容真实又不缺乏新意,使大家听后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校举行的“写作之星”作文大赛中,我班八名参赛学生所写的《我眼中的_______》,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感悟打动了评委老师被全部入围。
四.积累语言,实现妙笔生花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就告诉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每周的课前五分钟安排两次美文赏析,每次的赏析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有时根据单元教学内容仅仅为学生提供选择方向。美文赏析大多是名家名篇的经典片段,它并非一读了之,而是要求有任务的同学,提前选择好内容,并对美文作出赏析和评价。其他同学可以相机发表看法,有难度的教师适当给予点拨和帮助。对于大家形成共识的经典之处,最后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每学期下来,笔者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课上回答问题出口成章;口语交际滔滔不绝,动笔习作妙笔生花。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我们的语文课前五分钟。
朱淑玲,教师,现居河北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