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桂河的了解是那部“二战”题材的荣膺奥斯卡七项大奖的经典影片——《桂河大桥》。当我知道马上要走近桂河大桥,心中掩饰不住地激动了。
我们从曼谷出发穿越了半个泰国,经过近4个小时长途跋涉才到了桂河大桥所在的离泰缅边境很近的北碧府,这里因为以前曾经大量种植鸦片又被称作小金三角。看到公路两旁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田野,真的很想留在这里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到了桂河边已经是下午4点了,桂河——泰国境内的第三大河流,它不仅是缅甸、泰国的国界,同时见证了世界毒品大王张其富(昆山)的兴衰。因担心太阳要下山,我不顾两旁商铺和美味的诱惑赶到了桂河大桥。现在的桂河大桥,没有什么肃杀之气,与电影中的蛮荒全然不同,一辆从缅甸回泰国的旅游纪念火车刚好开过,很多游客在欢呼雀跃地拍照,此时此景谁会想到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谁会想到这是承载了几万人生命的大桥?
走在桥上,似乎历史被还原,似乎战争的硝烟刚逝去。这是令中国人民、东南亚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难忘的一条大河,一座大桥。
横跨桂河的桂河大桥,是二战时日本驱使盟军俘虏的“杰作”。由于这条连接泰国和缅甸的415公里的铁路牺牲了无数性命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著名的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
1942年,日本已经侵占了大片东南亚地区,为了取道泰国进攻缅甸和印度,方便运输供给,日军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泰缅边境的铁路。于是日军从1942年9月起强迫英、美等国的盟军战俘和大批东南亚国家的平民到泰缅边境充当劳工。当时,泰国北碧府西部地区是一片荒芜人烟的山区,气候炎热,瘴气笼罩,虐疾流行。为了让本需6年才能筑成的铁路在1年内完工,日军用刺刀逼迫数十万劳工日夜施工。繁重的劳动,恶劣的条件,致使1.6万名盟军战俘和10万平民死在饥饿与病痛中,死在了日军的皮鞭下。
桂河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一过河便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开凿在悬崖绝壁上。当年,很多劳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桥时变成孤魂野鬼的。桂河大桥也被称为“死亡之桥”。但是这一计划还没有完成日本便投降了。建造此桥的故事1957被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后,作为经典反战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成为战争片的经典,桂河大桥也因此声名大震。
战后,泰国政府花重金将这条铁路和大桥从盟国手中赎回并对大桥进行了重新修建。眼前的桂河大桥不如电影中的险峻、高大。桥头两颗未爆炸的重镑炸弹模型提醒人们这里曾是战场,这两颗炸弹系二战盟军炸桥过程中未引爆的炸弹。黑色的弹身,红色的弹舵,它站在那儿,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60多年前惨绝人寰的日日夜夜和日本侵略扩张的罪恶行为。
据导游介绍,日军常把数百战俘绑在桥上,作为阻止盟军轰炸的人质,如此虐待战俘的手段令人发指。尤其1945年二战结束那年,美国飞机炸毁了这座大桥,又有许多修桥者遇难,扶着黑漆漆的桥栏,走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铁轨上,真真切切感受到每一根枕木下都埋着盟军死难者的冤魂。
桂河安静的流过,真的很难想象60年前在这里曾有过激烈的战斗。桥那边就是缅甸,历史上缅甸和泰国是一对冤家,但是此刻,大家抛弃了旧日的恩怨,为更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
桥头两岸已经生长起来高大而茂盛的热带树,附近商店林立,两旁河岸多出许多水上餐厅,餐厅的布置与景观都十分优美,地道的泰国菜也十分迷人。
河水澎湃,好像物化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语言:反战、和平。通过铁桥,我踏上了缅甸国土。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没有界碑,货币通行,一派和睦升平景象。这里的椰子10泰珠一个,我喝着冰凉清爽的椰子汁,感受着今天的幸福。当夜幕降临后,桂河显得更加平和,两岸茂密的植被,远处此起彼伏的山峰,还有近处游船上的点点灯火,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丽。
在桥东,我们看到一座小型铁路博物馆,展出蒸汽火车头和当时特别的交通工具,如可在铁轨上行走的两用汽车,原来这就是日本当年修建铁路时使用过的火车,或许这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
桂河不远处就是占地千余亩的盟军公墓,听导游讲,这里埋葬了近7000名军士,但里面有完整遗体的墓穴很少,大多埋的是肢体的一部分,墓碑上有名字的也不多,有的只是刻了一个姓。陵园里前面的墓穴是我们英勇的中国远征军牺牲将士。后面象宝塔一样尖尖的是泰国人的墓穴。中国烈士的墓地数不胜数,四方的水泥墓碑平整排列在草地上,墓碑大小不一,有高有低,他们死前是军士,死后依然有军士的气势。
一座座洁白的墓碑整齐排列在鲜花椰树中,很多年过去了,仍有不少人前来凭吊,墓碑前的鲜花安详怒放着,它提醒着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来此的欧美游客非常多,他们许多人是背包客,晚上就在桥头住下,缅怀他们的前辈,有些就是他们的亲人长眠在此。
傍晚时分,我们坐上桂河上的“漂流屋”逆流而上,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两岸的美景。这种漂流屋很大,足可以摆开一个羽毛球场,上面设施齐备,还可以唱卡拉OK,就是没有动力,要靠拖船牵引,所以叫“漂流屋”。木屋里的我们且宴且高歌,我转头迎向桂河的夜,众多与我们一样的木筏在缓缓漂移,或觥筹交错,或推杯换盏。
桂河的夜晚非常安静,桂河的水无声地流淌,大家唱起了歌,越唱越高兴,歌声越飘越远,是呀,和平的歌曲怎能唱尽,怎能唱完……
我们从曼谷出发穿越了半个泰国,经过近4个小时长途跋涉才到了桂河大桥所在的离泰缅边境很近的北碧府,这里因为以前曾经大量种植鸦片又被称作小金三角。看到公路两旁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田野,真的很想留在这里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到了桂河边已经是下午4点了,桂河——泰国境内的第三大河流,它不仅是缅甸、泰国的国界,同时见证了世界毒品大王张其富(昆山)的兴衰。因担心太阳要下山,我不顾两旁商铺和美味的诱惑赶到了桂河大桥。现在的桂河大桥,没有什么肃杀之气,与电影中的蛮荒全然不同,一辆从缅甸回泰国的旅游纪念火车刚好开过,很多游客在欢呼雀跃地拍照,此时此景谁会想到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谁会想到这是承载了几万人生命的大桥?
走在桥上,似乎历史被还原,似乎战争的硝烟刚逝去。这是令中国人民、东南亚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难忘的一条大河,一座大桥。
横跨桂河的桂河大桥,是二战时日本驱使盟军俘虏的“杰作”。由于这条连接泰国和缅甸的415公里的铁路牺牲了无数性命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著名的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
1942年,日本已经侵占了大片东南亚地区,为了取道泰国进攻缅甸和印度,方便运输供给,日军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泰缅边境的铁路。于是日军从1942年9月起强迫英、美等国的盟军战俘和大批东南亚国家的平民到泰缅边境充当劳工。当时,泰国北碧府西部地区是一片荒芜人烟的山区,气候炎热,瘴气笼罩,虐疾流行。为了让本需6年才能筑成的铁路在1年内完工,日军用刺刀逼迫数十万劳工日夜施工。繁重的劳动,恶劣的条件,致使1.6万名盟军战俘和10万平民死在饥饿与病痛中,死在了日军的皮鞭下。
桂河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一过河便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开凿在悬崖绝壁上。当年,很多劳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桥时变成孤魂野鬼的。桂河大桥也被称为“死亡之桥”。但是这一计划还没有完成日本便投降了。建造此桥的故事1957被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后,作为经典反战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成为战争片的经典,桂河大桥也因此声名大震。
战后,泰国政府花重金将这条铁路和大桥从盟国手中赎回并对大桥进行了重新修建。眼前的桂河大桥不如电影中的险峻、高大。桥头两颗未爆炸的重镑炸弹模型提醒人们这里曾是战场,这两颗炸弹系二战盟军炸桥过程中未引爆的炸弹。黑色的弹身,红色的弹舵,它站在那儿,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60多年前惨绝人寰的日日夜夜和日本侵略扩张的罪恶行为。
据导游介绍,日军常把数百战俘绑在桥上,作为阻止盟军轰炸的人质,如此虐待战俘的手段令人发指。尤其1945年二战结束那年,美国飞机炸毁了这座大桥,又有许多修桥者遇难,扶着黑漆漆的桥栏,走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铁轨上,真真切切感受到每一根枕木下都埋着盟军死难者的冤魂。
桂河安静的流过,真的很难想象60年前在这里曾有过激烈的战斗。桥那边就是缅甸,历史上缅甸和泰国是一对冤家,但是此刻,大家抛弃了旧日的恩怨,为更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
桥头两岸已经生长起来高大而茂盛的热带树,附近商店林立,两旁河岸多出许多水上餐厅,餐厅的布置与景观都十分优美,地道的泰国菜也十分迷人。
河水澎湃,好像物化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语言:反战、和平。通过铁桥,我踏上了缅甸国土。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没有界碑,货币通行,一派和睦升平景象。这里的椰子10泰珠一个,我喝着冰凉清爽的椰子汁,感受着今天的幸福。当夜幕降临后,桂河显得更加平和,两岸茂密的植被,远处此起彼伏的山峰,还有近处游船上的点点灯火,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丽。
在桥东,我们看到一座小型铁路博物馆,展出蒸汽火车头和当时特别的交通工具,如可在铁轨上行走的两用汽车,原来这就是日本当年修建铁路时使用过的火车,或许这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
桂河不远处就是占地千余亩的盟军公墓,听导游讲,这里埋葬了近7000名军士,但里面有完整遗体的墓穴很少,大多埋的是肢体的一部分,墓碑上有名字的也不多,有的只是刻了一个姓。陵园里前面的墓穴是我们英勇的中国远征军牺牲将士。后面象宝塔一样尖尖的是泰国人的墓穴。中国烈士的墓地数不胜数,四方的水泥墓碑平整排列在草地上,墓碑大小不一,有高有低,他们死前是军士,死后依然有军士的气势。
一座座洁白的墓碑整齐排列在鲜花椰树中,很多年过去了,仍有不少人前来凭吊,墓碑前的鲜花安详怒放着,它提醒着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来此的欧美游客非常多,他们许多人是背包客,晚上就在桥头住下,缅怀他们的前辈,有些就是他们的亲人长眠在此。
傍晚时分,我们坐上桂河上的“漂流屋”逆流而上,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两岸的美景。这种漂流屋很大,足可以摆开一个羽毛球场,上面设施齐备,还可以唱卡拉OK,就是没有动力,要靠拖船牵引,所以叫“漂流屋”。木屋里的我们且宴且高歌,我转头迎向桂河的夜,众多与我们一样的木筏在缓缓漂移,或觥筹交错,或推杯换盏。
桂河的夜晚非常安静,桂河的水无声地流淌,大家唱起了歌,越唱越高兴,歌声越飘越远,是呀,和平的歌曲怎能唱尽,怎能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