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出导向法”提倡将产出活动作为驱动手段和教学目标,将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输出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目标,要实现英语教学高效课堂,便要实现教学活动中输入和输出的完美对接。作业一直以来是教学输出的重要形式,作业布置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当前教学模式下作业布置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级英语” 教学输出 作业布置
进入21世纪以来,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外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了不断的探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的同时,还要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秋芳教授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直强调教学输出对改善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先后提出“输出驱动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及基于二者的“产出导向法”等重要论述,认为英语教学要以输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才能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直以来,作业布置是教学输出最主要的手段和形式,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输入,轻输出”的理念导向,使得英语教师对此环节常常草率处理,从而导致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级英语”课程特征
高级英语是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高级英语”课程多采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上、下两册教材,全套教材共30篇课文,一般教学周期为一学年。由于内容多、难度大、学时有限,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在时间分配上不均衡,课文讲解、语篇分析几乎占据所有的课堂时间,语言输出的时间极其有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之后仅能掌握部分词汇,大概理解文章的表层意义,文本赏析能力及人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高级英语”作业布置现状
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迫于上述课程特征而轻视或甚至省略了“说”、“写”等语言输出技能,认为有了教学输入,教学输出就自然会产生,长此以往,便形成“重输入,轻输出”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在作业布置环节显得尤为严重。传统的“高级英语”作业设计大多采用课后练习中的释义和翻译等简单死板的形式,学生机械地记忆或甚至抄写参考答案便能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也极其粗糙。如此布置的作业毫无设计可言,存在如下弊端:首先,传统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课后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由于其内容都来源于课文,在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再加上辅导书的辅助,作业的完成过程完全否定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完成情况无法反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传统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作业形式的呆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作业内容没有任何期待,作业完成的过程也没有任何的探索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被抹杀。最后,传统的作业形式缺乏时效性,无法培养学生的知识活用能力。作业形式和内容若不能和实践生活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学用脱节”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用能力未得到培养,也无法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
三、“高级英语”作业布置策略
作为教学输出重要手段的作业布置要真正起到消化、巩固、检查和活用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必须根据“高级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为目标,实现作业布置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一)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在教学输出中的效果,首先要保证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作业角色的多样性。“高级英语”课程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的不同,作业形式可除释义、翻译等,还可有主题作文写作、课文赏析小论文、关键词语料搜集、主题演讲或朗诵、书摘、读后感等多种形式,除此以外,还能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主题视频及音频的搜集、新闻资料的小结缩写、录制主题访谈小视频或短剧。如针对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一课“Hurricane Camille”的措辞特征和“灾难”主题,可将作业设计为“破坏”词簇的总结和拓展,以“某一灾难”事件新闻稿的撰写,或“某一灾难”新闻采访的微视频录制;在第一册中收录奥巴马的演讲“A More Perfect Union”和丘吉尔的演讲“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可让学生对这两篇政治演讲词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第二册中的“Love Is a Fallacy”,其情景喜剧的体裁形式很适合让学生依据课文拍摄短剧微视频,引导他们亲身体现文章的巧妙设计和幽默叙事。作业设计的多样性还要求做到作业角色的多样性。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安排不同的角色。如在新闻访谈形式的作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对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语料搜集形式的作业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搜集不同关键词的语料,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作业设计在形式和角色上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由于传统的“高级英语”作业设计主要以课本习题为基本形式,因此可以说毫无时效性可言,即作业设计与社会时代背景及社会实践活动是脱节的,这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中“学”和“用”的脱节,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没有机会用上,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考虑作业内容与输出任务是否对接,也就是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时是否需要用到所学的相关知识;然后要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符或略高于学生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重视完成作业所需相关材料的时效性,即输出材料要新而实用。作业设计的时效性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不断更新人文知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关注焦点,从而将作业设计与其感兴趣的话题材料结合起来;教师还要不断了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各领域的新发展,不断掌握社会的热点话题,从而不仅把作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还不断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并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例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整理某一词域的网络流行用语,听新闻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转述新闻,或看热播电影片段写影评分析其措辞特征和修辞手法,以小组为单位翻译电影台词等,都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学会活用所学知识。
四、结语
结合“高级英语”英语语篇教学课程的课型特征,如若实现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将把“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參考文献:
[1]Nunan 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4]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关键词: “高级英语” 教学输出 作业布置
进入21世纪以来,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外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了不断的探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的同时,还要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秋芳教授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直强调教学输出对改善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先后提出“输出驱动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及基于二者的“产出导向法”等重要论述,认为英语教学要以输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才能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直以来,作业布置是教学输出最主要的手段和形式,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输入,轻输出”的理念导向,使得英语教师对此环节常常草率处理,从而导致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级英语”课程特征
高级英语是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高级英语”课程多采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上、下两册教材,全套教材共30篇课文,一般教学周期为一学年。由于内容多、难度大、学时有限,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在时间分配上不均衡,课文讲解、语篇分析几乎占据所有的课堂时间,语言输出的时间极其有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之后仅能掌握部分词汇,大概理解文章的表层意义,文本赏析能力及人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高级英语”作业布置现状
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迫于上述课程特征而轻视或甚至省略了“说”、“写”等语言输出技能,认为有了教学输入,教学输出就自然会产生,长此以往,便形成“重输入,轻输出”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在作业布置环节显得尤为严重。传统的“高级英语”作业设计大多采用课后练习中的释义和翻译等简单死板的形式,学生机械地记忆或甚至抄写参考答案便能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也极其粗糙。如此布置的作业毫无设计可言,存在如下弊端:首先,传统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课后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由于其内容都来源于课文,在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再加上辅导书的辅助,作业的完成过程完全否定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完成情况无法反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传统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作业形式的呆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作业内容没有任何期待,作业完成的过程也没有任何的探索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被抹杀。最后,传统的作业形式缺乏时效性,无法培养学生的知识活用能力。作业形式和内容若不能和实践生活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学用脱节”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用能力未得到培养,也无法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
三、“高级英语”作业布置策略
作为教学输出重要手段的作业布置要真正起到消化、巩固、检查和活用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必须根据“高级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为目标,实现作业布置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一)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在教学输出中的效果,首先要保证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作业角色的多样性。“高级英语”课程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的不同,作业形式可除释义、翻译等,还可有主题作文写作、课文赏析小论文、关键词语料搜集、主题演讲或朗诵、书摘、读后感等多种形式,除此以外,还能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主题视频及音频的搜集、新闻资料的小结缩写、录制主题访谈小视频或短剧。如针对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一课“Hurricane Camille”的措辞特征和“灾难”主题,可将作业设计为“破坏”词簇的总结和拓展,以“某一灾难”事件新闻稿的撰写,或“某一灾难”新闻采访的微视频录制;在第一册中收录奥巴马的演讲“A More Perfect Union”和丘吉尔的演讲“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可让学生对这两篇政治演讲词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第二册中的“Love Is a Fallacy”,其情景喜剧的体裁形式很适合让学生依据课文拍摄短剧微视频,引导他们亲身体现文章的巧妙设计和幽默叙事。作业设计的多样性还要求做到作业角色的多样性。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安排不同的角色。如在新闻访谈形式的作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对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语料搜集形式的作业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搜集不同关键词的语料,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作业设计在形式和角色上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由于传统的“高级英语”作业设计主要以课本习题为基本形式,因此可以说毫无时效性可言,即作业设计与社会时代背景及社会实践活动是脱节的,这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中“学”和“用”的脱节,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没有机会用上,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考虑作业内容与输出任务是否对接,也就是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时是否需要用到所学的相关知识;然后要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符或略高于学生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重视完成作业所需相关材料的时效性,即输出材料要新而实用。作业设计的时效性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不断更新人文知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关注焦点,从而将作业设计与其感兴趣的话题材料结合起来;教师还要不断了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各领域的新发展,不断掌握社会的热点话题,从而不仅把作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还不断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并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例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整理某一词域的网络流行用语,听新闻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转述新闻,或看热播电影片段写影评分析其措辞特征和修辞手法,以小组为单位翻译电影台词等,都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学会活用所学知识。
四、结语
结合“高级英语”英语语篇教学课程的课型特征,如若实现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将把“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參考文献:
[1]Nunan 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4]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