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乡妇女生育的因素——对黑龙江省1979—1988年结婚的育龄妇女分析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文献
<正> 人口计划是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须遵循的目标,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人口计划的性质直接决定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原则、手段和方法。因此,弄清人口计划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复旦大学人口所和广西人口所共同主办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与人口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由周清、郑桂珍、底书贵同志主持,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铮教授、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官员金志诚、广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韦颂平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收到论文46篇。与会代表围绕婚姻家庭与人口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
<正> 管理者在做计划生育工作时,有时会受到一些人的围攻和刁难,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就是非正式小群体在起作用。非正式小群体是指并非按领导意图结合起来,只是通过经常性的社会接触,由于感情上的不断相互融洽或观点,志趣、心理特征基本相近,以若干社会成员自发地组合起来的,其特点是他们没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权力和义务
<正>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0年2月12日至1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全国计生委主任会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4个计划单列市的计生委主任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结1989年工作,研究在199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全面贯彻落实
<正>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正> 全国第三次人口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3日在辽宁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中国人口学会、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辽宁大学的支持。会议代表50余人,收到论文40余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1.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成绩、形势和任务。代表们认为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应该到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和计划生育的先决条件中
<正> 近几年,由于政治、经济体质的不断改革,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使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根据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当前实际,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在乡镇级应该逐步推行专职负责人聘任制。就此谈几点看法。
<正>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法》实施五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现象仍屡见不鲜。旧文盲尚未根除,新文盲又在不断滋生。对此,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不足,致使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为问题的症结所在。诚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资比
<正> 河北大学人口所王洪春在来稿中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后家庭生育计划”。所谓“后家庭生育计划”(Post-Family Planning)是指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所采取的家庭生育计划。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1)宏观生育政策由控制生育转向稳定或适当鼓励生育。这是因为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后可能会续续下降,为防止人口规模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