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育技术在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教育技术中心作为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者,应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进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信息化教学深入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课堂;重要性
一、制定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机制
教育技术中心应准确把握信息技术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紧扣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协助机关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全面激活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各个要素。
一是要成立以院系领导、教务人员、技术专家、教学督导专家参加的院校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规划决策和组织管理等工作,使信息化教学朝着正规、高效、有序化方向发展;二是要成立以技术专家、各级网站管理员、老师学生技术骨干参加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小组,负责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及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拟定措施,进而全面推广普及,使信息化教学得以又快又好地开展;三是将检查、考核、评比与奖励措施制度化并贯穿始终,积极实行精品课程与配套电子课件立项资助制度,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申请资助制度,优秀个人网站与学习网站资助制度,优秀老师和优秀课程定期观摩制度,网络站点与课程资源年度评比制度,老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格与职称评定挂钩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好率与班级评优评先挂钩制度等一系列旨在激励老师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提高开发精品信息资源积极性、提升信息环境服务保障力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四是研发和建立系统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发挥教学指挥中心作用,对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全程实时、公开透明、科学高效的管理与评估。形成学生评教、老师评学、学生老师评管相结合,自我评价、单位评价、专家评价现结合的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在横向上加快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速度,在纵向上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深度。
二、营造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
推进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三个方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切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各级领导、教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科老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要素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因此,教育技术中心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政策的指导下,一要加强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三要协同督导部门及时修订督导细则权重,引导老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四要主动与教务部门加强协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老师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性为目的,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具体措施及办法;五要适时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满足全员特别是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对技术、手段和能力的不断需求;六要积极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发现并分析解决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意识,形成教学各部门和教育技术中心通力合作和互相支持、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运用无缝结合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条件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将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教学设想成为现实。
(一)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环境条件
硬环境方面,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特点统筹制定规划,进一步加大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等硬件建设力度,推行多级运维员、教室管理员等管理维护制度,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设备完好率。软环境方面,要处理好“配发”与“开发”、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性、兼容性和规范性问题。采取市场采购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加快建设和完善教学、办公、管理、评估等应用系统的步伐,依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多开发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易用、实用、好用的应用平台。
(二)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资源条件
首先,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网络思想,形成网上资源大家建大家用的长效机制,使网上资源得以极大丰富和及时更新维护;其次,要从提高信息资源开发质量入手,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纳入学科课程建设体系,与学科专业建设和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相配套,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各类人员信息素养,进一步规范统一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个人博客、学科网站等教学资源的建设、验收和评比标准,促使建设者形成“宁缺勿滥”的精品意识,避免堆积陈旧、雷同、垃圾信息和信息孤岛等现象出现,使信息资源“用的顺手,学的解渴”。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安全体系
一是从提高个人安全保密意识和能力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维护园区局域网安全稳定性,提高用户网络使用素质;二是加强网络身份认证准入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信息审计系统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高技术防护和监管能力;三是抓住信息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环节,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实行谁发布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學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目前,信息化教学正在各院校全面展开,相信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该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云峰,柴和平,庄孝彰,黄劲松.军校教育信息化研究[J].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2]亓树林.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1).
[3]季丹丹,郝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课堂;重要性
一、制定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机制
教育技术中心应准确把握信息技术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紧扣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协助机关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全面激活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各个要素。
一是要成立以院系领导、教务人员、技术专家、教学督导专家参加的院校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规划决策和组织管理等工作,使信息化教学朝着正规、高效、有序化方向发展;二是要成立以技术专家、各级网站管理员、老师学生技术骨干参加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小组,负责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及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拟定措施,进而全面推广普及,使信息化教学得以又快又好地开展;三是将检查、考核、评比与奖励措施制度化并贯穿始终,积极实行精品课程与配套电子课件立项资助制度,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申请资助制度,优秀个人网站与学习网站资助制度,优秀老师和优秀课程定期观摩制度,网络站点与课程资源年度评比制度,老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格与职称评定挂钩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好率与班级评优评先挂钩制度等一系列旨在激励老师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提高开发精品信息资源积极性、提升信息环境服务保障力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四是研发和建立系统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发挥教学指挥中心作用,对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全程实时、公开透明、科学高效的管理与评估。形成学生评教、老师评学、学生老师评管相结合,自我评价、单位评价、专家评价现结合的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在横向上加快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速度,在纵向上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深度。
二、营造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
推进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三个方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切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各级领导、教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科老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要素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因此,教育技术中心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政策的指导下,一要加强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三要协同督导部门及时修订督导细则权重,引导老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四要主动与教务部门加强协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老师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性为目的,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具体措施及办法;五要适时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满足全员特别是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对技术、手段和能力的不断需求;六要积极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发现并分析解决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意识,形成教学各部门和教育技术中心通力合作和互相支持、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运用无缝结合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条件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将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教学设想成为现实。
(一)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环境条件
硬环境方面,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特点统筹制定规划,进一步加大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等硬件建设力度,推行多级运维员、教室管理员等管理维护制度,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设备完好率。软环境方面,要处理好“配发”与“开发”、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性、兼容性和规范性问题。采取市场采购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加快建设和完善教学、办公、管理、评估等应用系统的步伐,依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多开发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易用、实用、好用的应用平台。
(二)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资源条件
首先,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网络思想,形成网上资源大家建大家用的长效机制,使网上资源得以极大丰富和及时更新维护;其次,要从提高信息资源开发质量入手,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纳入学科课程建设体系,与学科专业建设和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相配套,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各类人员信息素养,进一步规范统一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个人博客、学科网站等教学资源的建设、验收和评比标准,促使建设者形成“宁缺勿滥”的精品意识,避免堆积陈旧、雷同、垃圾信息和信息孤岛等现象出现,使信息资源“用的顺手,学的解渴”。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安全体系
一是从提高个人安全保密意识和能力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维护园区局域网安全稳定性,提高用户网络使用素质;二是加强网络身份认证准入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信息审计系统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高技术防护和监管能力;三是抓住信息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环节,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实行谁发布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學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目前,信息化教学正在各院校全面展开,相信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该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云峰,柴和平,庄孝彰,黄劲松.军校教育信息化研究[J].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2]亓树林.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1).
[3]季丹丹,郝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