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即整合.据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树立“五主体”的思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看书、观察、操作、探求、思考、发现、归纳,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包括引导、指导、劝导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数学教学应重视自学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开始安排自学内容时,不宜太难,太多,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讲小数加减法时,要求学生把下列三点弄明白:(1)为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2)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吗?(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末位对齐对不对?为什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集体的讨论,从未知到已知,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简单易学的自学课程,使学生既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又增强了信心,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教材为主源
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也不能脱离教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综合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比如活动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出“我想学习”、“我要好好学习”.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独立的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五、以提高师生素质为主旨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应以提高师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学的宗旨.一切有利于师生素质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值得肯定与提倡.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以上是本人对于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五主体思想”的粗浅认识.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以学生为主体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看书、观察、操作、探求、思考、发现、归纳,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包括引导、指导、劝导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数学教学应重视自学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开始安排自学内容时,不宜太难,太多,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讲小数加减法时,要求学生把下列三点弄明白:(1)为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2)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吗?(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末位对齐对不对?为什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集体的讨论,从未知到已知,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简单易学的自学课程,使学生既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又增强了信心,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教材为主源
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也不能脱离教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综合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比如活动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出“我想学习”、“我要好好学习”.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独立的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五、以提高师生素质为主旨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应以提高师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学的宗旨.一切有利于师生素质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值得肯定与提倡.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以上是本人对于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五主体思想”的粗浅认识.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