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文体意识,培养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树立观念、确立方法、分类渗透三个角度探讨有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文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a码】A
一、文体意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文体意识,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文本阅读欣赏及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和形象及其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对不同形式的文本进行欣赏阅读、正确理解,并赋予文本的未定空白处新的含义。作为读者,对不同文章体裁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是其语文修养及读写技能的高度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体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体裁、题材。此外,标准还建议小学语文注意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选文及学生的文体把握做了要求,文体意识以其特有的主体性、凝聚性和导向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读写实践成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文体意识,培养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有利于提升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确的文体意识能有效制约小学生的文体规范,给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依据,提升其情感表达的效果。培养小学生文体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同的文章体裁具有不同的文体模式,学生掌握多种文体模式及其特点,形成文体意识,自然会在阅读欣赏作品过程中有效把握文体要点,其阅读鉴赏能力自然也得以不断提升;而学生在尝试写作时,则会在不断遵循原有文体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变异,形成自身独有的文体风格,从而开拓出更为深远的写作天地,其写作水平不断增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相关举措
(一)树立观念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观念普遍不高,人们普遍认为文体属于语文知识层面的范畴,其概念化、逻辑性较强,不适用于小学语文。事实上,文体形式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不同的文体特征、韵味、美感及每种文体独特的篇章结构,使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样式中感知文学特色、文学体味,培养小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和谐整合,对语文意蕴的正确审美。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起文体意识的观念,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体意识的渗透,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其次,熟悉课程标准及教材单元目标,明确不同学生阶段的课标要求,在进行不同体裁种类的文章教学之时,能够在尊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充分彰显语文作品中不同文学体裁的美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再次,小学语文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文体理论知识素养,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了解不同文体的类别及其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亲身示范自身的文体意识,让学生感知文体意识在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唤起学生树立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效率。
(二)确立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起文体意识观念后,需要确立一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文体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形式多样的文章体裁种类,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儿歌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文体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文章体裁的文体特点,理解不同文本的文体特征。例如,教学记叙文时,让学生明白记叙文这一种文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六要素,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叙述、描写等,帮助学生明确所学课文的文体,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的话语系统思考分析这一文体,撷取形象生动的文章范例,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较,同时强化相关的文体内容训练,将文体意识自然而然地渗透入学生脑中,培养并确立学生的文体意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清楚文体意识不是单纯的文体知识,因此除了给学生传授文体知识,强化相关的文体内容训练,教师还应将文体知识、文体内容训练与其他构成语文素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连接、组合并重构,培养、树立学生全面而正确的文体意识。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不断钻研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知识储备,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游刃有余地进行各类不同文本模式的教学,彰显语文作品中不同文体的美感。
(三)分类渗透
文体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风格,也表达着不同的内容述求,其整体感知方式、语言形式、领悟方式、运用的实践方式也各有不同,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渗透,从而实现一针见血、渗透人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文章,最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真切的感受,教师根据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确立不同的整体感知方式,抓住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关注文章本身,感悟文章的神韵,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与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有效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而不同的文体同样具备风格迥异的语言形式及领悟方式,例如小说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虚构艺术,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表现细节及典型环境,而散文则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描绘,具备形散而神凝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解读文章语言的多种变换角度,感受其语言冲击力,而诗歌则是诗人思想感情及丰富想象力的精华浓缩,教师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品析诗歌字词、理解诗歌意象上,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强化学生对诗歌这一文体特点的感悟。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根据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例如引导学生抄写优美词句、书写日记散文、填词造句等等,充分提升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体现语言运用的价值,彰显文本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竹平.文体意识重在“渗透”[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
[2]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文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a码】A
一、文体意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文体意识,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文本阅读欣赏及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和形象及其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对不同形式的文本进行欣赏阅读、正确理解,并赋予文本的未定空白处新的含义。作为读者,对不同文章体裁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是其语文修养及读写技能的高度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体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体裁、题材。此外,标准还建议小学语文注意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选文及学生的文体把握做了要求,文体意识以其特有的主体性、凝聚性和导向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读写实践成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文体意识,培养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有利于提升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确的文体意识能有效制约小学生的文体规范,给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依据,提升其情感表达的效果。培养小学生文体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同的文章体裁具有不同的文体模式,学生掌握多种文体模式及其特点,形成文体意识,自然会在阅读欣赏作品过程中有效把握文体要点,其阅读鉴赏能力自然也得以不断提升;而学生在尝试写作时,则会在不断遵循原有文体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变异,形成自身独有的文体风格,从而开拓出更为深远的写作天地,其写作水平不断增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相关举措
(一)树立观念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观念普遍不高,人们普遍认为文体属于语文知识层面的范畴,其概念化、逻辑性较强,不适用于小学语文。事实上,文体形式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不同的文体特征、韵味、美感及每种文体独特的篇章结构,使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样式中感知文学特色、文学体味,培养小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和谐整合,对语文意蕴的正确审美。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起文体意识的观念,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体意识的渗透,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其次,熟悉课程标准及教材单元目标,明确不同学生阶段的课标要求,在进行不同体裁种类的文章教学之时,能够在尊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充分彰显语文作品中不同文学体裁的美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再次,小学语文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文体理论知识素养,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了解不同文体的类别及其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亲身示范自身的文体意识,让学生感知文体意识在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唤起学生树立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效率。
(二)确立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起文体意识观念后,需要确立一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文体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形式多样的文章体裁种类,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儿歌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文体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文章体裁的文体特点,理解不同文本的文体特征。例如,教学记叙文时,让学生明白记叙文这一种文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六要素,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叙述、描写等,帮助学生明确所学课文的文体,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的话语系统思考分析这一文体,撷取形象生动的文章范例,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较,同时强化相关的文体内容训练,将文体意识自然而然地渗透入学生脑中,培养并确立学生的文体意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清楚文体意识不是单纯的文体知识,因此除了给学生传授文体知识,强化相关的文体内容训练,教师还应将文体知识、文体内容训练与其他构成语文素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连接、组合并重构,培养、树立学生全面而正确的文体意识。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不断钻研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知识储备,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游刃有余地进行各类不同文本模式的教学,彰显语文作品中不同文体的美感。
(三)分类渗透
文体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风格,也表达着不同的内容述求,其整体感知方式、语言形式、领悟方式、运用的实践方式也各有不同,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渗透,从而实现一针见血、渗透人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文章,最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真切的感受,教师根据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确立不同的整体感知方式,抓住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关注文章本身,感悟文章的神韵,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与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有效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而不同的文体同样具备风格迥异的语言形式及领悟方式,例如小说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虚构艺术,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表现细节及典型环境,而散文则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描绘,具备形散而神凝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解读文章语言的多种变换角度,感受其语言冲击力,而诗歌则是诗人思想感情及丰富想象力的精华浓缩,教师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品析诗歌字词、理解诗歌意象上,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强化学生对诗歌这一文体特点的感悟。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根据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例如引导学生抄写优美词句、书写日记散文、填词造句等等,充分提升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体现语言运用的价值,彰显文本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竹平.文体意识重在“渗透”[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
[2]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