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正所谓“千人千面”,特色各异。本期“E线教研”中的两位主角校本教研特色鲜明。前者先行教研制度,激发教师网络研修热情,然后推行网上自修、团队网络研课、案例推敲、资源开发等一系列科学的教研做法,颇有成效;后者从教师博客入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如何凭借教师博客平台,打破地区、校际间的空间隔阂,交流研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此平台之上构建起了一个立体的、无限拓展的教研空间。两个主角的校本教研经验都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创办于1957年的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简称伍家实小),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教师队伍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作为湖北省首批校本研究实验学校,他们于2004年开始了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了崇尚研究、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教研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
● 建立制度——激发网络研究热情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伍家实小先后制定了《伍家区实验小学网络教研管理办法》、《伍家区实验小学网络教研评估细则》、《博客评优制度》、《网络教研版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时间与质量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学校每年按照相关制度对做出成绩的教研小组和教师个人给予奖励。
同时,伍家实小强化了对校本教研网的管理。一是强化网站管理责任制,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由学校教科室和微机室统一负责(设网站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各一名,负责硬件及软件建设)。二是版主管理规范化,版主通过申报考核后由教科室聘任,并且每学期末要接受工作考核。三是评价机制快捷有效,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博客评优活动,教师博客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和教研组的考核项目中。四是实行教研组博客链接制,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中心,聚成团队教研博客群。此外,学校实行教科研周快报制,即每周公告各教研组上传日志篇数、发帖人数。这些数据将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在制度规范下,教师从起初为团队荣誉而战的被动转向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而战的主动,对教育博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一位年轻的教师曾动情地说:“博客让阅读与写作成为我的生活主题,行走在博客里,我自由书写、深刻反思,尽情与同伴分享经验与情感。我们的职业生命也因这种反思和交流获得了更多意义。”
● 精心架构网络教研平台
校内交流平台以学校校本教研网站为支撑,设有“专家引领”、“电子刊物”、“案例研究”、“教研沙龙”、“教师博客”五大栏目(http://www.wjsyxx.com/News/Default.asp?cataid=0003)。
其中,“专家引领”下设“名师课堂”和“专家讲座”,聚集了有助于解决一线教师教学问题的优秀实践及理论资源,可以实现隐性引领。“案例研究”汇集了各教研组开展案例研究的详尽资料,包括丰富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教研沙龙”是最活跃、交互性最强的一个板块,下设“公告栏”、“在线交流”、“读书沙龙”、“学科教研”、“班主任研究室”栏目,是教师发表观点、反思自我、碰撞思想、分享经验的广阔舞台。
学科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教学资源的筛选、聚合,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定期发布研究主题,组织、引领教师在网下和网上开展实践与研究。如数学教研组长余老师开学初围绕备课的话题,在网上向大家推荐了《备课的四种境界》,让大家试着对号入座,看自己身处“点”、“线”、“面”、“体”中的哪一种境界。数学教师纷纷跟帖反思自己的课: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只是备了“点”,偶尔会注意“线”,根本没有达到“面”的境界,更不用说“体”了;有的说对照四种境界,才惊喜地发现自己平时的做法是正确的。在反思的基础上,大家迫不及待地围绕“备课达到‘体’的途径与方法”展开讨论。在一番深度讨论后,教研组长整理归纳出了备好课的六大方法,放在网上和大家共享。这次交流有效提升了许多数学教师备课效率。
● 科学的研修形式——确保网络研究实效
1.网上自修
学校倡导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了解教育家的事迹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探讨典型课例等。主要通过校本教研网中的“专家引领”中的实践及理论资源,引领教师走近专家。例如,向窦桂梅、于永正、支玉恒、王嵩舟等名师学习课堂教学,向余文森、叶平、谈松华等专家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理论。
目前,伍家实小有许多教师通过网络与专家远程互动,如一位语文老师听了支玉恒老师的课以后,在网络上写下了一篇听后感。正是这篇听后感,使他有幸结识了这位闻名全国的语文名师。支老师从“网上”走到“网下”,不远千里飞到宜昌,前往伍家实小为全体语文老师上示范课进行专业引领的事情,成就了一段网络教研的佳话。
2.网上研课
伍家实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公开课预报、优质课推荐、课件推荐等活动。各学科组每周都提前将公开课的安排(主讲人、内容、时间、地点等)在网上公示,活动分五步:备课→网上发布教案→网上评备课(教师质疑、建议,备课教师答疑、优化方案)→讲课→评课(网上评课及反思)。
伍家实小年轻的梁老师为了在“我最满意的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把自己的教案设计上传到网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当晚20多位教师跟帖,一直讨论到凌晨。梁老师综合了同伴的意见之后修改了教案设计,又发布到网上,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她充满信心地走进赛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引发广泛的讨论,评委组将她的课堂实录及评委意见整理发布网上,倡导大家网上评课。教师们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本课的可取之处,也有一些教师指出了她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面对同伴无私热情的帮助,梁老师非常感动,她说:“以前上课我最多请教同组教师,但是网络使我得到了如此广泛的帮助,这大大缩短了我通向成功的道路。”
3.案(课)例研究
为了促使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真正达到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伍家实小在校本教研网上开辟了“案例研究”专栏,并针对“语文课堂提问策略”、“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分组”、“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等专题在网上开展了案例研究。通过网上案例征集、视频案例再现、网上专题研讨,拓展了案例研究的时空,提高了案例研究的实效。
2006年初,伍家实小依托湖北省校本研究总课题组开发的案例研究模板,将各组开展案例研究的所有资料编制成了视频案例,形成了学校的网上案例资源库。网上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校本研修专题网站,它可以凭借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实现网下的校本教研走向网上的校际教研从而走向网上研修共同体。
4.资源开发
伍家实小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倡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并依托网络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组织教师开发了“三峡工程”、“货币天地”、“绿色生活在我身边”、“篮球公园”等专题网站,为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这些专题网站的有效开发与实施形成了伍家实小校本课程的品牌。
5.网络教学研究
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伍家实小探索出了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这为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较为成熟地可供借鉴的基本操作程序与方法。伍家实小在此基础上撰写的《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流程的研究》成果报告获得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
● 网络教研的收获与反思
1.网络教研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网络教研帮助教师彻底摆脱了独学无友的学习状态和狭隘封闭的工作状态,教师利用博客的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教学感悟、生活故事、思想历程以及精选和积累的信息资源,建立起了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网络教研使学习与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使得教师在享受参与专业研究乐趣的同时,也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家园。
2.网络教研放大了校本教研效益
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教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全国各地的教研。它拓展了校本研究的时空界限,整合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力量,形成了研究合力,放大了教育教学资源效益,有效促进了教研的紧密结合,切实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网络教研催生了新型教研文化
网络教研中博客的广泛运用,是主体思想的自由表达,是集体智慧的共同尽享。网络教研使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从而产生新的教研文化,即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
虽然网络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研究体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如少部分教师对网络教研认识不足,参与力度不够;缺少足够的专家、名师的关注与理性指导;选题比较随意,研究缺乏深度和效度等。尽管如此,网络教研已然成为我们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全心热爱、智慧投入这片乐土,它就会使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加摇曳多姿。
创办于1957年的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简称伍家实小),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教师队伍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作为湖北省首批校本研究实验学校,他们于2004年开始了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了崇尚研究、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教研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
● 建立制度——激发网络研究热情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伍家实小先后制定了《伍家区实验小学网络教研管理办法》、《伍家区实验小学网络教研评估细则》、《博客评优制度》、《网络教研版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时间与质量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学校每年按照相关制度对做出成绩的教研小组和教师个人给予奖励。
同时,伍家实小强化了对校本教研网的管理。一是强化网站管理责任制,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由学校教科室和微机室统一负责(设网站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各一名,负责硬件及软件建设)。二是版主管理规范化,版主通过申报考核后由教科室聘任,并且每学期末要接受工作考核。三是评价机制快捷有效,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博客评优活动,教师博客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和教研组的考核项目中。四是实行教研组博客链接制,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中心,聚成团队教研博客群。此外,学校实行教科研周快报制,即每周公告各教研组上传日志篇数、发帖人数。这些数据将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在制度规范下,教师从起初为团队荣誉而战的被动转向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而战的主动,对教育博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一位年轻的教师曾动情地说:“博客让阅读与写作成为我的生活主题,行走在博客里,我自由书写、深刻反思,尽情与同伴分享经验与情感。我们的职业生命也因这种反思和交流获得了更多意义。”
● 精心架构网络教研平台
校内交流平台以学校校本教研网站为支撑,设有“专家引领”、“电子刊物”、“案例研究”、“教研沙龙”、“教师博客”五大栏目(http://www.wjsyxx.com/News/Default.asp?cataid=0003)。
其中,“专家引领”下设“名师课堂”和“专家讲座”,聚集了有助于解决一线教师教学问题的优秀实践及理论资源,可以实现隐性引领。“案例研究”汇集了各教研组开展案例研究的详尽资料,包括丰富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教研沙龙”是最活跃、交互性最强的一个板块,下设“公告栏”、“在线交流”、“读书沙龙”、“学科教研”、“班主任研究室”栏目,是教师发表观点、反思自我、碰撞思想、分享经验的广阔舞台。
学科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教学资源的筛选、聚合,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定期发布研究主题,组织、引领教师在网下和网上开展实践与研究。如数学教研组长余老师开学初围绕备课的话题,在网上向大家推荐了《备课的四种境界》,让大家试着对号入座,看自己身处“点”、“线”、“面”、“体”中的哪一种境界。数学教师纷纷跟帖反思自己的课: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只是备了“点”,偶尔会注意“线”,根本没有达到“面”的境界,更不用说“体”了;有的说对照四种境界,才惊喜地发现自己平时的做法是正确的。在反思的基础上,大家迫不及待地围绕“备课达到‘体’的途径与方法”展开讨论。在一番深度讨论后,教研组长整理归纳出了备好课的六大方法,放在网上和大家共享。这次交流有效提升了许多数学教师备课效率。
● 科学的研修形式——确保网络研究实效
1.网上自修
学校倡导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了解教育家的事迹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探讨典型课例等。主要通过校本教研网中的“专家引领”中的实践及理论资源,引领教师走近专家。例如,向窦桂梅、于永正、支玉恒、王嵩舟等名师学习课堂教学,向余文森、叶平、谈松华等专家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理论。
目前,伍家实小有许多教师通过网络与专家远程互动,如一位语文老师听了支玉恒老师的课以后,在网络上写下了一篇听后感。正是这篇听后感,使他有幸结识了这位闻名全国的语文名师。支老师从“网上”走到“网下”,不远千里飞到宜昌,前往伍家实小为全体语文老师上示范课进行专业引领的事情,成就了一段网络教研的佳话。
2.网上研课
伍家实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公开课预报、优质课推荐、课件推荐等活动。各学科组每周都提前将公开课的安排(主讲人、内容、时间、地点等)在网上公示,活动分五步:备课→网上发布教案→网上评备课(教师质疑、建议,备课教师答疑、优化方案)→讲课→评课(网上评课及反思)。
伍家实小年轻的梁老师为了在“我最满意的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把自己的教案设计上传到网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当晚20多位教师跟帖,一直讨论到凌晨。梁老师综合了同伴的意见之后修改了教案设计,又发布到网上,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她充满信心地走进赛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引发广泛的讨论,评委组将她的课堂实录及评委意见整理发布网上,倡导大家网上评课。教师们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本课的可取之处,也有一些教师指出了她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面对同伴无私热情的帮助,梁老师非常感动,她说:“以前上课我最多请教同组教师,但是网络使我得到了如此广泛的帮助,这大大缩短了我通向成功的道路。”
3.案(课)例研究
为了促使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真正达到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伍家实小在校本教研网上开辟了“案例研究”专栏,并针对“语文课堂提问策略”、“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分组”、“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等专题在网上开展了案例研究。通过网上案例征集、视频案例再现、网上专题研讨,拓展了案例研究的时空,提高了案例研究的实效。
2006年初,伍家实小依托湖北省校本研究总课题组开发的案例研究模板,将各组开展案例研究的所有资料编制成了视频案例,形成了学校的网上案例资源库。网上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校本研修专题网站,它可以凭借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实现网下的校本教研走向网上的校际教研从而走向网上研修共同体。
4.资源开发
伍家实小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倡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并依托网络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组织教师开发了“三峡工程”、“货币天地”、“绿色生活在我身边”、“篮球公园”等专题网站,为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这些专题网站的有效开发与实施形成了伍家实小校本课程的品牌。
5.网络教学研究
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伍家实小探索出了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这为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较为成熟地可供借鉴的基本操作程序与方法。伍家实小在此基础上撰写的《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流程的研究》成果报告获得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
● 网络教研的收获与反思
1.网络教研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网络教研帮助教师彻底摆脱了独学无友的学习状态和狭隘封闭的工作状态,教师利用博客的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教学感悟、生活故事、思想历程以及精选和积累的信息资源,建立起了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网络教研使学习与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使得教师在享受参与专业研究乐趣的同时,也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家园。
2.网络教研放大了校本教研效益
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教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全国各地的教研。它拓展了校本研究的时空界限,整合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力量,形成了研究合力,放大了教育教学资源效益,有效促进了教研的紧密结合,切实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网络教研催生了新型教研文化
网络教研中博客的广泛运用,是主体思想的自由表达,是集体智慧的共同尽享。网络教研使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从而产生新的教研文化,即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
虽然网络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研究体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如少部分教师对网络教研认识不足,参与力度不够;缺少足够的专家、名师的关注与理性指导;选题比较随意,研究缺乏深度和效度等。尽管如此,网络教研已然成为我们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全心热爱、智慧投入这片乐土,它就会使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加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