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光学2018年第39卷第2期 目录
【出 处】
:
应用光学
【发表日期】
:
2018年39期
【基金项目】
: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筛查手段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大多数ICC明确诊断时已经是晚期,给ICC的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治疗ICC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对于一些不可手术切除或只能行R1切除、淋巴结转移阳性的ICC,经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类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精准外科理念下采用荧光造影剂染色引导手术在外科各个领域得到蓬勃发展,它具有帮助指导外科手术,并为外科医师提供实际可见的荧光显像的作用。临床上,荧光造影剂可用于显示肿瘤轮廓并且识别度高,实时引导手术,定位淋巴结转移,发现微小转移病灶,并在术中识别重要的解剖结构,避免可能发生的副损伤。人们对于能介导外科手术的荧光造影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对经典荧光造影剂如吲哚菁绿、亚甲蓝等的研究和外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时气道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及其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TLR-4/MyD88)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VILI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S组行气管切开术;VILI组和P组行气管切开术后连接小动
胃血吸虫病是血吸虫虫卵侵犯消化道黏膜并在胃壁沉积引起的急慢性特异性炎性病变。该病少见,且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有时较难诊断。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与诊断技术的提高,该病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蓝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误诊为早期胃癌的胃血吸虫病,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的方法焊接了HG785D高强钢, 研究了不同热源顺序下激光功率和送丝速度对焊接过程的影响。观察了复合焊过程中等离子体的动态变化, 并获取了不同热源顺序下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 揭示了焊接过程热源耦合机理。结果表明, 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 焊缝熔深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大, 焊缝熔深逐渐减小。相较于电弧先导, 激光先导等离子体的体积较大且电子温度较高, 焊缝熔深较大, 同时接头的抗拉强度较大, 但塑性较弱, 且接头各区域的显微硬度较大。
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制备了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器件结构为ITO/MoO3(x nm)/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8-biphenyl)-4,4-diamine(NPB)(40 nm)/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60 nm)/LiF(1 nm)/Al(150 nm),其中x=0,5 nm。实验中,对ITO基片进行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够有效减小ITO表面的接触角。通过对器件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a dual depletion p-i-n (PIN) photodiode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It is assumed that the light is incident on the N side and the drift region is located between the N contact and the absorption region. The numerical model takes
理论上研究了在非消多普勒Λ型三能级热原子系统中基于相干烧孔方法的光速减慢。通过数值求解系统的密度矩阵, 全面分析了能级匹配、激发态能级的自发辐射弛豫和基态能级间的相干弛豫等条件对光速减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干烧孔方法由于引进了原子相干效应, 可以在三能级系统中获得比二能级系统中的普通光学烧孔方法更好的光速减慢效果, 而且不受能级匹配条件的限制。该方法有助于在具有非消多普勒能级结构的热原子系统中实现原子相干效应, 为在更一般的原子系统中实现光速减慢和光信息的存储提供可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具有很高的折射率分辨率。但是其折射率分辨率对金属膜厚度非常敏感,影响了SPR传感器的适用性。使用一种叫做“偏振干涉”的技术,来减小光谱型SPR传感器的折射率对金膜厚度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面,偏振干涉能够降低SPR光谱的最小值,提高使用非最佳金属膜的SPR传感器的折射率分辨率。金膜厚度在28.16~54.38 nm范围内变化时,系统的折射率分辨率达到3.9×10-7~8.1×10-7RIU(折射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