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对科学发展本身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批判,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和进步亦是如此。中国行政学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经过公共行政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危机。在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教授、中山大学马骏教授的发起和倡导下,2007年5月在中山大学举办了以“反思中国公共行政研究”为主题的青年学术论坛。本刊特约请此次论坛的几位主题发言人将发言整理成文,予以发表,期望能够以此引发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科发展问题的关注,通过不同观点、见解之间的争论和辩驳,促进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对科学发展本身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批判,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和进步亦是如此。中国行政学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经过公共行政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危机。在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教授、中山大学马骏教授的发起和倡导下,2007年5月在中山大学举办了以“反思中国公共行政研究”为主题的青年学术论坛。本刊特约请此次论坛的几位主题发言人将发言整理成文,予以发表,期望能够以此引发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科发展问题的关注,通过不同观点、见解之间的争论和辩驳,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其他文献
社会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建立在权益平等的基础之上。当前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利益受损者有强烈的不公平感与受剥夺感,受益者也开始产生程度不同的不公平感,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敏感性在持续上升,这表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关注公平的新时代。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权益失衡是导致社会公平感弱化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变革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家特别需要消除制度性歧视、弥补制度缺失,根据公平正义共享原则来改造事关公民基本经济社会权益的制度安排,通过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援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来促进社会公平,并为之提供健
近年来,中文学术界不时出现一种声音,批判现代儒学知识化的趋势。不少人强调:传统儒学是一套关于生命的学问,而不只是一套知识系统;它是一套整体的学问,无法被纳入现代的学科分类之中。他们忧虑:在现代西方的学术体制中,传统儒学会被割裂,因而丧失其主体性与生命力。在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正当性)”之争论中,也不时冒出这类的声音。这种忧虑自有其道理,但亦有其盲点。因为传统学术的专业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也是西方传统(如西方神学)所要面对的问题。现代学术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它固然有所遮蔽,亦有所开显。将传统儒学纳入现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16年,仅靠零敲碎打式的改革已不足以充分发挥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效率,需要一次根本性的财政体制改革。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应从养人养机构转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性比具体的划分更为重要,较多地依靠自身收入会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除进一步完善税收划分制度外,还需正式启动地方债。为了进一步规范"对口支援",应建立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应取消税收返还,地方因此而减少的财力可以通过重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来加以统筹解决。一般性转移支付
基于《论语》流传之"原意"难以掌握的观念,本文将讨论面对《论语》时的一些基本的概念考量。对被敬仰的传统文献应秉持更宽阔的阅读空间。诠释者要表现出其学习之诚意,并能以谦逊的态度明确地承认其知识之不足以及其易错之可能性。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中国人民大学共有21项成果获奖。其中,法学院王利明教授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一书获法学一等奖;经济学院黄泰岩、王检贵的《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和统计学院赵彦云等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3)——区域竞争力发展主题研究》分获经济学和统计学二等奖。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上发表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一文获经济学三等奖。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亟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数,度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利用指数功效函数的改进模型编制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6)对我国2004年和200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国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结构性特点。中国发展指数测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科学评价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制定地区发展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了推进我国管理哲学基础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与2007年4月21-22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管理哲学创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实践领域的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管理哲学创新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除专业工作者外,多数民众的历史知识获得,主要不是通过历史著作的阅读。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历史教育中,绝大多数人群的历史教育停滞在初级阶段。高中以后的大学教育,除了历史专业以外,很少有专业涉及历史。原来大学中文系多开设中国历史课程,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同学曾经与历史系的同学接受同样的中国通史教育。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的中文系取消了中国历史课程,这导致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结果尚且如此,其他与中国历史关系疏远的专业,其历史教育可想而知。因为普通教育系统中,对于国民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