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7(MMP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42例正常者及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中MMP17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42份正常胃黏膜组织和40份萎缩性胃炎组织中MMP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3/42)比10.0%(4/40),P>0.05],但均明显低于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8% (31/42),x2=38.74和34.10,P均<0.05];42份正常胃黏膜组织及40份萎缩性胃炎组织中MMP17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6±0.032和0.254±0.07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476±0.043,t=8.079和4.493,P均<0.05).MMP17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浆膜受累情况有关(x2=5.300、5.054、4.438,t=2.437、2.372、2.203,P均<0.05),与年龄、性别、病变长度、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均无关(P均>0.05).生存期<2年的患者MMP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期≥2年者(x2=12.71,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MMP17的表达随着胃癌进展而增强,检测MMP17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男,35岁,间断右上腹不适和腹胀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伴腹胀、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厌食油腻,活动量大时症状加重,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皮肤粗糙,青灰色面容,双颊散在分布针尖大小黑色颗粒,前胸及大腿内侧可见大片皮肤色素沉着,脾肋下5 cm,余未及异常.实验室检查:WBC5.39×109/L,中性粒细胞0.596,Hb 146 g/L,PLT 169×109/
期刊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多发生于小肠.本研究对临床疑诊小肠CD者行胶囊内镜、结肠镜、胃镜、消化道造影检查,旨在评价胶囊内镜在小肠CD诊断中的价值及优越性。
期刊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作用于胰腺组织后产生的局部炎性反应,由激活的胰酶及继而产生的炎性介质波及全身组织器官,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AP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部分呈自限性,20%~30%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SAP包含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
期刊
胃肠道不良反应是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研究指出莫沙必利有胃黏膜保护作用。阿司匹林损伤人胃黏膜细胞的机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有关。本研究将莫沙比利作用于被阿司匹林损伤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测定其对磷酸化-ERK(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莫沙比利对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是否与ERK传导通路有关。
摘 要:体验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情境设置、学生小组合作、个人体验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德法课堂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参与教学 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47 
中国食管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80%的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主要依靠化学和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预后较差.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组织类型.酸性富含半胱氨酸分泌型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cysteine,SPARC)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1
期刊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临床常见,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高,很多儿童和老年人会发生便秘[1].慢性便秘不但涉及消化科医师,还会涉及糖尿病、手术后、妊娠、肿瘤等情况,不少药物会引起便秘.便秘不但与肛门直肠疾病关系密切,而且可能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导致患者死亡。
期刊
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患者发病以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学基础,若能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有效地改善血吸虫肝病患者的预后.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亦降低[1].本研究采用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50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以期了解其对肝纤维化程度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
期刊
患者女,50岁,因尿黄10 d,纳差、恶心、乏力1周于2007年8月13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腹痛,外院查ALT1017 U/L,AST 498 U/L,TBil 218.48 μmol/L.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发病前4周内无用药和饮酒史.体格检查:无慢性肝病体征,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Alb 40.3 g/L,ALT 882 U/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