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建构与重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4910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评论家普遍认为其小说凸显两性关系中的性爱主题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迫害人性的谴责。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借助生态批评视角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试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与重构角度,对劳伦斯几部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探索,希望对当下社会的人们如何面对日益紧张和充满压力的生活寻求心理解脱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戴·赫·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自我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作为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之一的戴·赫·劳伦斯,其真正的文学创作生涯始于1905年的处女作《白孔雀》。在他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中,尤其以《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引人关注。因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直言不讳——借助犀利文笔痛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建立的道德规范的虚伪本质和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残害、以及许多作品大胆触及人类性爱生活的底线,而被卫道士们谩骂为“有伤风化”之人。在众多欣赏和褒奖他的作品文风独特的人中,又以20世纪50年代闻名于世的英国著名评论家弗·雷·利维斯最为突出,他对劳伦斯的评价最高而且影响力也最大。他曾在《劳伦斯与艺术》(1956)一文中这样评价劳伦斯:“劳伦斯首先是伟大的小说家,是最伟大的小说家中的一个,他正是主要以英语文学传统中第一流小说家的身份而留名于世的。”(蒋炳贤,1995:108-109)国内众多评论家普遍认为,劳伦斯的小说凸显两性关系中的性爱主题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迫害人性的谴责。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还借助日益兴盛的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对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试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与重构角度对劳伦斯几部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探索,希望对当下社会的人们如何面对日益紧张和充满压力的生活寻求心理解脱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一西方哲学中的自我与自我身份
  本文阐述的焦点在劳伦斯现代主义作品中自我身份的危机和重构的主题上,所以本文首先需要分别阐释哲学意义上的“自我”以及社会学意义上的“自我身份”等相关概念。关于自我,西方社会曾经有无数哲学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述和论证。勒内·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明确传达出唯心主义自信而独立的主体自我意识。那时的“自我”不受外部力量的限制和束缚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归属。“我思”和“我在”的提出合乎当时欧洲社会的时代要求,即打破封建主义和宗教教义对人性的过分束缚和囚禁。笛卡尔希望用理性思维解放人性以达到反对宗教统治的目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自我说更加凸显的是个人主体和人格的营造。而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建构起全新的自我。它不仅宣告了与笛卡尔的对立,而且批判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是自恋和“狂想”。在他看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核心是以身体自恋和自我认同双重指称构建起来的和谐的个人主体——“自我”。(张一兵,2004:12)拉康眼中的自我说则表明人类是从想象界开端的镜中自我进入社会中的自我。拉康还认为,自我意识的出现和异化是同时发生的。表面上看,主体的建立依赖于自我的异化;但事实上,自我的建构既离不开自身,当然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他者。而这个他者就来自镜中自我的影像,是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实现的。可见,自我并不是它自己的主宰。我们苦苦寻觅的自我总是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刘文,2006:24)当然,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在福柯自我理论中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在他的专著《自我的关注》一书中,福柯关注到自我与他者(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但是他所阐释的两者关系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他将更多焦点放在“主体的危机”方面。(黄华,2005:164)事实上,自我身份与自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自我指构成个人的核心部分,而自我身份则指构成个人的全部总和。自我身份具体包括自我这个个体、不同环境下的他者或者两者的互动。自我身份还指自我在集体中的身份、身体自我、反思的自我和关系自我几个方面。三者之间的积极共存和互为支持可形成完整健康的“自我身份”。个人的集体身份通常压抑着自我使他无法膨胀和失控。(蒋花,2007:3)
  二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建构与重构
  1男性自我身份的建构与重构
  劳伦斯在不同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四部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本文把这四部小说作为主题阐释的文本,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各自不同的集体和社会特定环境下的自我身份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大胆重构自我的尝试。
  首先,劳伦斯本人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构建别具一格的自我身份,而且把这种特立独行的自我身份建构的经历大胆地展示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中。正如西方学者所指出的,劳伦斯的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小说进展的动力发生了变化,即从表现自我的两极对立变为集中表现自我。”(万莉,2007:3)关于自我,劳伦斯本人曾经这样说过:“……对我来说,那种物质的、非人性的东西要比那种老式的人性因素更使我感兴趣。那种老式的人性因素使人根据某种道德体制构想出一个人物,并使这个人物始终如一。这种道德体制正是我所反对的……你切莫在我小说人物中去寻找那种老式而稳定的自我。在我的小说人物中有另一个自我,从他们的行动来看,个性是无法识别的,事实上,个性已经消失。”(刘宪之译,2007:155)这里提到的另一个自我贯穿在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始终。它指小说中各式各样别具一格的男性自我,尤其是在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更有截然不同的男性自我存在。《虹》中的安东是典型社会化自我的代表,他最终沦落为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炮灰不足为奇;《恋爱中的妇女》中的伯金作为劳伦斯本人的代言人,他既追求男女关系中相对独立的男性自我,也追求与杰拉尔德构成的同性恋关系里的别样自我。
  不仅如此,与传统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劳伦斯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男性自我更加看重的是人性的本能恢复和自我身份的拓展。因为家庭是组成大社会的小细胞,所以劳伦斯的现代主义作品把重点由工业社会的社会大背景转移到家庭的小环境里。劳伦斯在小说中通过对家庭内部两性关系冲突的展示和寻求和谐两性关系建立的描写,力图发现解放束缚女性的途径和释放男性身体力比多的方法。所以,他不断声明是在打破传统社会中形成的固有的“旧的稳定的自我”,构建崭新的和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男性和女性自我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劳伦斯开创了英国小说创作的新天地和新思维。其实,无论从劳伦斯本人的爱情和婚姻追求,还是他自愿过流亡作家的生活,甚至于他的独特文学创作活动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一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真正的独立自我和另类自我。在他的自我字典里有女性独立的自我追求;黑暗自我也是劳伦斯作品中不断探索的目标。概括地说,劳伦斯认为人只有做自我心灵深处想做的事时,他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所以他呼吁人们去寻找灵魂深处的自我。(黑马译,2006:7)可见,劳伦斯在他作品中所展示出的男性别样自我的特殊身份,充分反映了他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的关注。
  2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与重构
  关于女性自我,劳伦斯在给爱德华·加尼特的信中这样说道:“她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内部形式,一种内在自我,不论她们受何种爱的支配,但这种内在自我是坚实存在着的,而且具有个性。”(Ibid:49)关于自我,劳伦斯还认为,人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而两性的结合,如果夫妻间能妥当处理好关系,将有助于彼此朝着这种完善和超越自我的方向迈出更大更快的步伐。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然而,要达到实现自我及超越自我这个目标,其主导关键作用的是自我本身,只有首先完成自我心灵的净化,才能进一步保持生命的活力,终而达到生命的圆满及永恒。具体地说,劳伦斯所要表现的是在现代机械文明和工业社会里受到压抑和趋向分裂的自我,以及那种遭到扭曲的人性和受到挫折的本能。(侯维瑞,1983:196)是针对女性自我遭到严重“异化”的问题,西蒙·波伏娃在其专著《第二性》中的第二章“历史”里把“他者”与“意识”比做钱币的正反两面,而在最初的耕种者的意识里,自然与母体,因两者无限神秘的生育能力,合二为一。事实上,女性的黄金时代只是一个神话。从女性被指认为“他者”之时起,性别上的相互性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大地、母亲、女神在“人”眼里,她从来就不是“人”(man)的同类。所谓社会从来只由男性组成。接着在《第二性》的第三章神话中,波伏娃进行了大胆的文化批判。她运用“他者”之刀,将女性意识从“人”的阳伞下剔除出来。她将以往的文化产物,从夏娃、圣母、永恒女性,到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逐一加以分析,审慎地给它们贴上“男性制造”的标签:男人在女人-他者身上寻求自然与同道。我们都知道自然在人心中唤起的情感是何等含混。他向她索求,她压倒他;他来自她,她是他的存在之源,也是他的意志将要征服的领地;她是一团粗糙的物质囚禁着灵魂,她是威慑无比的现实;她是偶然,也是理念;她是有限,也是全部;她是精神的反面,也是精神本身;一时是盟友,一时是敌人,她是混沌的黑暗,生命从中溢出;她是生命本身,也是生命超度后的去所。可见,波伏娃开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河,她分析了劳伦斯等五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在她看来,作为现代自然教牧师的劳伦斯,似乎不能忍受女性的智性,他给所谓病态女性开的药方都是“阳具膜拜”:查泰莱夫人终于找到了宁静,因为她找到了真谛:她愿意放弃那曾使她疲惫不堪的、坚硬、璀璨的女性能量,将自己沉入生命的浴盆,沉入五脏六腑深深的内部——那里吟唱着一首无声的欢爱之歌。《虹》中的安娜与女儿厄秀拉处在不同时代,但是展示出的女性自我形象是突出的:母亲安娜在与丈夫威尔的婚姻争斗中取得胜利,打破了“父权制”社会赋予男性的专制和武断,取得了女权主义者的权利;女儿厄秀拉更是新时代的新女性代表,不仅在爱情中大胆追求性爱自由和对男性肉体的控制权,还在精神上压制对方成为生活的主导力量。《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厄秀拉更上一层楼,她在努力建构崭新自我的过程中寻求个性的独立和建构与男性平等的“星际平衡”的两性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劳伦斯在创作他的现代主义小说时着力建构别样的女性自我新形象,重构与传统社会保守女性截然不同的现代女性自我。所以,劳伦斯的小说被波伏娃大致定性为“女性指南”的说法是不为过的,是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的。
  三结语
  总之,劳伦斯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对不同的自我身份危机和建构的探索,集中展示了时代变化带给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给后人足够的启示。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课题编号:WGW1202,课题名称: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身份危机与自我重构。
  
   参考文献:
   [1] 蒋炳贤:《劳伦斯评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一兵:《从自恋到畸镜之恋》,《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 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学术交流》,2006年第7期。
   [4] 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蒋花:《压抑的自我 异化的人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6] 万莉:《人性的回归: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作品研究》,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7] 劳伦斯,刘宪之译:《劳伦斯书信选》,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8]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9] 劳伦斯,黑马译:《劳伦斯论美国名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作者简介:丁礼明,男,1967—,安徽淮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理论,工作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很多新写实主义作家创作出大量以爱情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写的是“凤凰男”与“孔雀女”的情感纠葛与家庭矛盾,运用的都是中国灰姑娘模式写作,这种写作模式除有传统的影响外,还有现实社会和作家创作的要求。  关键词:灰姑娘模式凤凰男心理期待传统渊源现实写照作者偏见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提起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马上会想起那些美丽的画面,女孩、王子、水
期刊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强调了食物链的重要性。食物链的智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意识到自己与自然万物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关系,而且通过分析,论文认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类有必要重新认识到自己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建立一种正确的食物文化,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纵情夏日》芭芭拉·金索尔弗食物链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文学的象征艺术往往对作品的抽象表达具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作家都有其语言特色,特别是对于浪漫主义作家来说更是如此。霍桑作为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其语言有着鲜明的特色。也因此,他成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本文基于语言和谐视角,试从象征手法方面对霍桑的小说进行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语言和谐视角霍桑小说象征手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作家的
期刊
摘要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小说创作的最高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的一些短篇作品中的高超艺术技巧和深邃的创作思想,如《笑面人》。这篇作品虽因情节安排上的混乱而饱受评论界的批评,但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思想却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的主人公不仅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更从侧面反衬出了塞林格这个社会道德捍卫者的孤独。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笑面人形象的解读,着力探寻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文学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部小说《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的比较,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共同主题,并对二者主题表现方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人和自然自然主义不同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  1自然主义  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其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家左拉。左拉等人认为,社会上的人是由环
期刊
摘要论文基于叙事学叙述视角的基本理论,剖析了《暮光之城》系列作品的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在塑造吸血鬼世界的“皇族”沃尔图里家族和“素食族”卡伦家族的代表卡莱尔·卡伦的形象时运用的叙事策略,进而指出,该系列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与作者梅尔塑造人物时匠心独运的叙事策略功不可没。  关键词:叙述视角《暮光之城》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暮光之城》小说及叙述视角简介  美
期刊
摘要《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作为一个重要的悲剧女性,在时代的风雨和爱情的泥潭中不断挣扎,历尽坎坷。她与三个男人所发生的情感纠葛及冲突,可以归结为:有欲无情——与科马罗夫斯基畸形的“爱”;有名无实——与安季波夫的不幸婚姻;有爱无缘——与日瓦戈医生无悔的爱,探究拉拉的爱情悲剧是挖掘这部世界名著主题表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本文试从理智与情感、心灵与肉体、善良与邪恶等视域以及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解读拉拉的
期刊
摘要杰克·伦敦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他也是拼搏和历险的代名词。伦敦的小说多以意志坚强的超人形象示人,正如《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身处凶险而又远离文明的荒芜沼泽,却用他强悍坚韧、勇敢无畏的精神唱出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礼赞,也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他”是一个战胜精神困境的强者,也是一个回归野性的“人”,更是强大生命的象征。  关键词:《热爱生命》英雄生命野性超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研究者、效仿者、批评者纷纷聚焦于这个神秘的大陆。人们企图通过研究这些作品,找出这个文学爆炸的原因。同样,身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界代表人物的韩少功也将眼光投向这种文学现象。民族性、本土性是他在研究中的发现,于是,将文学扎根于民族的土壤,韩少功开始了他文学创作的转型。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民族性寻根文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魔
期刊
摘要郭沫若早期诗歌具有浓郁的死亡意识。这种在诗行中反复闪现的死亡意识,不仅强化了诗歌的情绪表达,对诗歌的内在结构进行赋形,还深深影响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美学风格。当然,死亡意识的形成根源于风云激荡的时代氛围和作家不幸的爱情经历,而它的升华则得益于作家早期浪漫唯美的美学趣味与泛神论的思想底蕴。  关键词:郭沫若早期诗歌死亡意识情绪结构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在郭沫若早期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