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很多新写实主义作家创作出大量以爱情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写的是“凤凰男”与“孔雀女”的情感纠葛与家庭矛盾,运用的都是中国灰姑娘模式写作,这种写作模式除有传统的影响外,还有现实社会和作家创作的要求。
关键词:灰姑娘模式凤凰男心理期待传统渊源现实写照作者偏见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提起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马上会想起那些美丽的画面,女孩、王子、水晶鞋、南瓜马车,等等。我们最熟知的情节都来自于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其实“灰姑娘”似的童话流传在各地的版本很多,在中国也有许多相似的传说。东西方相隔遥远,灰姑娘故事并不是在哪一方的影响下产生的。荣格学派心理学家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着“集体无意识”现象,没有影响却会出现某些共同的意识。灰姑娘故事的广为流传,体现了世人对“灰姑娘”存在着共同的难以割舍的情结。但不管是哪种版本,这个故事通常包括这些共同的要素:一位美丽善良而历经不幸的女孩子,妈妈早早离世,新家庭中的成员对女孩子欺侮虐待,好心的女巫帮助女孩子克服困难,并送给女孩一双鞋,这双鞋有神奇的力量,能帮助女孩识别身份,最终让女孩获得了完美的爱情。后来,斯蒂·汤普森在《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把“灰姑娘”故事归为阿奈尔-汤普森故事类型,把所有像灰姑娘特色的女孩称为灰姑娘的人物类型,把和灰姑娘相似的故事叙事称为灰姑娘叙事模式。后世很多作家的创作都受到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如19世纪英国作家群中简·奥斯丁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灰姑娘的叙事模式,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写的就是一个灰姑娘的奋斗史,不过对传统的灰姑娘模式进行了颠覆和变异。
近年来,中国新写实主义从婚姻家庭的视角出发,写出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很多作家的创作受到了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但叙述中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异。下面以几部具体的作品为例,浅议一下作家们的创作是怎样受到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又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怎样的变异。
中国著名家庭婚姻作家王海的《新结婚时代》,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中两代人、三对恋人的婚恋。北京高知家庭的顾小西,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生何建国相恋,非常恩爱,结婚后,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为了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价值、待人处事等观念发生争执。三天两头的争吵令双方疲惫不堪,家庭危机重重,但最后终于获得了对方的理解,继续幸福地生活。六六原名张辛,创作了一系列的婚恋小说。《双面胶》中上海姑娘胡丽娟与来自偏远的黑龙江的小伙亚平相恋结婚,夫妻如胶似漆。但自从婆婆与公公来家后,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夫妻经历了多次冲突,最终以一出家庭惨剧而收场。阑珊的《婆婆来了》中的北京姑娘何琳与来自农村的郑传志相恋结婚后,传志对何琳疼爱有加,何琳感到很幸福。后来,婆婆从乡下来到城里,与何琳产生了种种不愉快,传志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左右为难,何琳在婆婆的欺骗下身心疲惫、万念俱灰。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小说,如《金婚》、《王贵与安娜》等。
不难发现,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男主人公都是典型的“凤凰男”。所谓凤凰男,就是出生在农村,大多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大城市中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逐渐站稳脚跟。(《新结婚时代》中的男主角何建国来自山东沂蒙山区,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现为一家著名IT公司的业务骨干,年薪12万。《双面胶》中的李亚平来自于黑龙江省一个工人家庭,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是上海一家游戏开发公司的技术骨干工程师,年薪12万。)然后和大城市中家境不错的女孩恋爱结婚并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员,成为家乡人羡慕的“飞出去的金凤凰”。和妻子本来相亲相爱,但这段婚姻往往不随人所愿,幸福的生活却被男方的母亲或其他家人破坏,最后走到分崩离析的境地。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小说在框架结构上受到了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即一个出身贫寒的人遇到一个出身相对“高贵”的人,两人相爱,但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遭到了现实世界“邪恶”势力的破坏,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获得幸福。情节套路也与其相似,如:门第落差或财富、学识方面的落差;主人公英俊貌美,性格单纯善良,易产生误会纠葛或遭刻意阻挠。但这些小说在人物性别细节处理上对灰姑娘情节的叙事模式又有着变异。
首先,从人物来看,“凤凰男”是灰姑娘模式中“灰姑娘”的变异。各方面都优秀的“凤凰男”出生在农村,这很像一位落难的王子,和灰姑娘模式中的“灰姑娘”是一位落难的“公主”,两者很相似,“凤凰男”可看做是灰姑娘模式中“灰姑娘”的变异。“凤凰男”在现实中需要条件优越的城市女孩“孔雀女”的帮助,孔雀女反串为灰姑娘模式中的“王子”角色,去帮助拯救现实中的“落难的王子”,为他们在城市扎根助一臂之力。
其次,从故事情节看,也具有灰姑娘模式。“凤凰男”与“孔雀女”相亲相爱,特别幸福。但往往不随人所愿,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却被一股力量所破坏。在小说中,这种破坏力量往往来自于男方的母亲或其他家人,这些人颇似灰姑娘模式中的“后母”。这一角色是阻碍夫妻走向幸福的障碍物。
这种变异也被称为“中国式的灰姑娘模式”,“中国式的灰姑娘叙事模式”,其大为流行的原因如下:
1女性读者对“灰姑娘”的青睐
大多数的女孩在成长中都有相同的心理发展过程,小时候看童话最喜欢的是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从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来讲,觉得自己就是一位公主,但是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很平凡,并没有公主那么漂亮和引人注目,发觉自己更像是一位灰姑娘,也希望灰姑娘的美好梦想能在自己身上实现。弗洛伊德认为,作家都是白日梦患者,作品就是作家的白日梦。其实读者也是一个白日梦患者,把自己梦想中想成为的人物与作品中的人契合,然后痴迷这些人物而喜爱某部作品。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灰姑娘的梦想,都有一种灰姑娘的情结,进而非常喜爱灰姑娘模式的作品。
2中国灰姑娘模式有着传统的渊源
中国的灰姑娘最早见于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叶限的故事,这个故事和西方的灰姑娘故事很相似:秦汉时,南方一个洞主的女儿,名叶限。幼年丧母,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喜爱。父死后,继母对她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鱼。叶限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金玑玉食,随欲而具”。在一次地方的节日活动中,叶限瞒过继母,“衣翠纺上衣,蹑(踩)金履”去参加。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促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上的陀国主得到,他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得叶限”,于是“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见,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和西方的灰姑娘故事如出一辙。到南北朝时代,任的《述异记》中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开始变异,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与传统的灰姑娘模式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刚好对换,结果是有情人难成眷属,对传统的灰姑娘模式进行了变异和颠覆。再到后来,《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又继续延续了灰姑娘的变异模式,穷书生和富家小姐相爱,遭到整个家族的反对……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灰姑娘模式”。可见,新写实主义作家的灰姑娘模式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
中国的灰姑娘模式与外国灰姑娘模式相同的地方有两点:第一,都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第二,都会遭到家庭的反对。不同的地方:第一,欧洲灰姑娘故事的结局都是圆满的,而中国的才子佳人却更多抱恨终生。第二,欧洲的灰姑娘故事中往往是女生身份低下,而中国的才子佳人往往女子是大家闺秀,男子是破落书生。
3中国灰姑娘模式适合中国婚姻的现实
这种灰姑娘模式本身就是现在中国婚姻家庭的现实写照。现在的中国家庭婚恋模式,有很多是凤凰男与孔雀女的模式。凤凰男与孔雀女的产生是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造成的,他们的婚恋模式成为中国式特有的一种现象。两个人的出生家庭、成长环境不一样,造成双方价值观念、习俗观念、处世方式的差别,这就使得婚后家庭矛盾重重,难以磨合。
在家庭中,存在最致命的两大问题:一是大家庭的问题。凤凰男一般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很多,家庭经济困难,而往往又是家里所有人为供养他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有一种负罪之感。当有了一定的能力,为了自己农村家庭的亲人,可以舍弃一切。农村家族的子孙都需要凤凰男接济,也会要求妻子的父母和社会关系为自己的大家庭服务。二是婆媳关系和愚孝观念。农村婆婆做媳妇时受丈夫和公婆及丈夫家族人的欺压,多年媳妇熬成婆,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也会把自己曾经受到的苦难加诸孔雀女媳妇身上,对儿子的偏爱也会导致看儿媳不顺眼,而凤凰男的愚孝会导致他事事顺从父母,从而让妻子受委屈。而灰姑娘模式能够最好地把凤凰男与孔雀女及婆婆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情感表现出来。
4中国灰姑娘模式的运用是作者刻意使然
(1) 运用这种模式来写文章,其实也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需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实是由一个作家的特殊感受创作出来的,作者往往是从一个城市人的角度去看农村人。城市人往往带有一些偏见去看农村人,所以看出来的形象是有一定变异的。如:一直以来,农村人在城市人的眼里有很多缺点,没有文化,不讲卫生,举止粗俗,重男轻女,男人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等。因为诸多偏见,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会有意夸大农村人的缺点,而灰姑娘模式的选择能够很自然地把作者心中对农村人的看法表达出来,特别是婆婆这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作者心中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刻薄之人,跟灰姑娘模式中的后母一样可恶,是两个年轻人婚姻路上的绊脚石,是导致一切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在《双面胶》与《婆婆来了》中的婆婆,就是两个人性已经变异的婆婆。《婆婆来了》中的婆婆为了“收拾”儿媳,居然“装死”要怀胎十月的媳妇路途颠簸给自己下跪尽孝,达到心理满足的目的。《双面胶》中亚平在母亲的唆使下打死了丽娟,是何等血腥和冷酷,常人觉得不可理喻,但作者却是有意而为之。
(2) 运用这种模式来写文章,是作者想表达一种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需要。中国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属于现代流派的小说,跟大多数现代派小说一样,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表现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异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有很多缺陷,比如金钱的崇拜、权力名誉的追求、个人私利的膨胀等,使现代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异化”。
在《双面胶》中,写亚平在母亲咬牙切齿地叫喊“打死她!打死她!打不死她不松手”中放开力气,像建筑工人砸石头一样放拳打下去,一拳又一拳。丽娟,没有了心跳,没有了呼吸。在《婆婆来了》中,何琳的好友小雅受不了婆婆与丈夫的折磨跳楼自杀。何琳也在婆婆的这种折磨下万念俱灰,有了寻死的念头。她想到:“死亡也许不是终结,不是痛苦,只是另一个出口,和另一个开始。”作者是刻意运用灰姑娘模式中的灰姑娘与婆婆的敌对关系,展现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人们生活在孤立、隔膜、互相戒备、矛盾对立的环境中,没有理解和沟通,没有帮助与扶持,没有容忍和友爱,只有无情打击,残酷斗争,最终没有了人类世界的正常情感,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就像萨特所说“他人就是地狱”,地狱就是他人投向我们的敌视目光,就是他人对我们的折磨。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泛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2] 普洛普,贾放译:《民间故事形态学》,中华书局,2006年版。
[3] 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韩海燕,女,1974—,贵州遵义人,湘潭大学2010级在读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关键词:灰姑娘模式凤凰男心理期待传统渊源现实写照作者偏见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提起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马上会想起那些美丽的画面,女孩、王子、水晶鞋、南瓜马车,等等。我们最熟知的情节都来自于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其实“灰姑娘”似的童话流传在各地的版本很多,在中国也有许多相似的传说。东西方相隔遥远,灰姑娘故事并不是在哪一方的影响下产生的。荣格学派心理学家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着“集体无意识”现象,没有影响却会出现某些共同的意识。灰姑娘故事的广为流传,体现了世人对“灰姑娘”存在着共同的难以割舍的情结。但不管是哪种版本,这个故事通常包括这些共同的要素:一位美丽善良而历经不幸的女孩子,妈妈早早离世,新家庭中的成员对女孩子欺侮虐待,好心的女巫帮助女孩子克服困难,并送给女孩一双鞋,这双鞋有神奇的力量,能帮助女孩识别身份,最终让女孩获得了完美的爱情。后来,斯蒂·汤普森在《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把“灰姑娘”故事归为阿奈尔-汤普森故事类型,把所有像灰姑娘特色的女孩称为灰姑娘的人物类型,把和灰姑娘相似的故事叙事称为灰姑娘叙事模式。后世很多作家的创作都受到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如19世纪英国作家群中简·奥斯丁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灰姑娘的叙事模式,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写的就是一个灰姑娘的奋斗史,不过对传统的灰姑娘模式进行了颠覆和变异。
近年来,中国新写实主义从婚姻家庭的视角出发,写出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很多作家的创作受到了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但叙述中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异。下面以几部具体的作品为例,浅议一下作家们的创作是怎样受到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又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怎样的变异。
中国著名家庭婚姻作家王海的《新结婚时代》,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中两代人、三对恋人的婚恋。北京高知家庭的顾小西,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生何建国相恋,非常恩爱,结婚后,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为了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价值、待人处事等观念发生争执。三天两头的争吵令双方疲惫不堪,家庭危机重重,但最后终于获得了对方的理解,继续幸福地生活。六六原名张辛,创作了一系列的婚恋小说。《双面胶》中上海姑娘胡丽娟与来自偏远的黑龙江的小伙亚平相恋结婚,夫妻如胶似漆。但自从婆婆与公公来家后,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夫妻经历了多次冲突,最终以一出家庭惨剧而收场。阑珊的《婆婆来了》中的北京姑娘何琳与来自农村的郑传志相恋结婚后,传志对何琳疼爱有加,何琳感到很幸福。后来,婆婆从乡下来到城里,与何琳产生了种种不愉快,传志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左右为难,何琳在婆婆的欺骗下身心疲惫、万念俱灰。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小说,如《金婚》、《王贵与安娜》等。
不难发现,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男主人公都是典型的“凤凰男”。所谓凤凰男,就是出生在农村,大多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大城市中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逐渐站稳脚跟。(《新结婚时代》中的男主角何建国来自山东沂蒙山区,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现为一家著名IT公司的业务骨干,年薪12万。《双面胶》中的李亚平来自于黑龙江省一个工人家庭,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是上海一家游戏开发公司的技术骨干工程师,年薪12万。)然后和大城市中家境不错的女孩恋爱结婚并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员,成为家乡人羡慕的“飞出去的金凤凰”。和妻子本来相亲相爱,但这段婚姻往往不随人所愿,幸福的生活却被男方的母亲或其他家人破坏,最后走到分崩离析的境地。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小说在框架结构上受到了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影响,即一个出身贫寒的人遇到一个出身相对“高贵”的人,两人相爱,但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遭到了现实世界“邪恶”势力的破坏,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获得幸福。情节套路也与其相似,如:门第落差或财富、学识方面的落差;主人公英俊貌美,性格单纯善良,易产生误会纠葛或遭刻意阻挠。但这些小说在人物性别细节处理上对灰姑娘情节的叙事模式又有着变异。
首先,从人物来看,“凤凰男”是灰姑娘模式中“灰姑娘”的变异。各方面都优秀的“凤凰男”出生在农村,这很像一位落难的王子,和灰姑娘模式中的“灰姑娘”是一位落难的“公主”,两者很相似,“凤凰男”可看做是灰姑娘模式中“灰姑娘”的变异。“凤凰男”在现实中需要条件优越的城市女孩“孔雀女”的帮助,孔雀女反串为灰姑娘模式中的“王子”角色,去帮助拯救现实中的“落难的王子”,为他们在城市扎根助一臂之力。
其次,从故事情节看,也具有灰姑娘模式。“凤凰男”与“孔雀女”相亲相爱,特别幸福。但往往不随人所愿,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却被一股力量所破坏。在小说中,这种破坏力量往往来自于男方的母亲或其他家人,这些人颇似灰姑娘模式中的“后母”。这一角色是阻碍夫妻走向幸福的障碍物。
这种变异也被称为“中国式的灰姑娘模式”,“中国式的灰姑娘叙事模式”,其大为流行的原因如下:
1女性读者对“灰姑娘”的青睐
大多数的女孩在成长中都有相同的心理发展过程,小时候看童话最喜欢的是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从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来讲,觉得自己就是一位公主,但是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很平凡,并没有公主那么漂亮和引人注目,发觉自己更像是一位灰姑娘,也希望灰姑娘的美好梦想能在自己身上实现。弗洛伊德认为,作家都是白日梦患者,作品就是作家的白日梦。其实读者也是一个白日梦患者,把自己梦想中想成为的人物与作品中的人契合,然后痴迷这些人物而喜爱某部作品。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灰姑娘的梦想,都有一种灰姑娘的情结,进而非常喜爱灰姑娘模式的作品。
2中国灰姑娘模式有着传统的渊源
中国的灰姑娘最早见于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叶限的故事,这个故事和西方的灰姑娘故事很相似:秦汉时,南方一个洞主的女儿,名叶限。幼年丧母,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喜爱。父死后,继母对她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鱼。叶限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金玑玉食,随欲而具”。在一次地方的节日活动中,叶限瞒过继母,“衣翠纺上衣,蹑(踩)金履”去参加。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促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上的陀国主得到,他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得叶限”,于是“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见,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和西方的灰姑娘故事如出一辙。到南北朝时代,任的《述异记》中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开始变异,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与传统的灰姑娘模式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刚好对换,结果是有情人难成眷属,对传统的灰姑娘模式进行了变异和颠覆。再到后来,《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又继续延续了灰姑娘的变异模式,穷书生和富家小姐相爱,遭到整个家族的反对……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灰姑娘模式”。可见,新写实主义作家的灰姑娘模式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
中国的灰姑娘模式与外国灰姑娘模式相同的地方有两点:第一,都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第二,都会遭到家庭的反对。不同的地方:第一,欧洲灰姑娘故事的结局都是圆满的,而中国的才子佳人却更多抱恨终生。第二,欧洲的灰姑娘故事中往往是女生身份低下,而中国的才子佳人往往女子是大家闺秀,男子是破落书生。
3中国灰姑娘模式适合中国婚姻的现实
这种灰姑娘模式本身就是现在中国婚姻家庭的现实写照。现在的中国家庭婚恋模式,有很多是凤凰男与孔雀女的模式。凤凰男与孔雀女的产生是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造成的,他们的婚恋模式成为中国式特有的一种现象。两个人的出生家庭、成长环境不一样,造成双方价值观念、习俗观念、处世方式的差别,这就使得婚后家庭矛盾重重,难以磨合。
在家庭中,存在最致命的两大问题:一是大家庭的问题。凤凰男一般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很多,家庭经济困难,而往往又是家里所有人为供养他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有一种负罪之感。当有了一定的能力,为了自己农村家庭的亲人,可以舍弃一切。农村家族的子孙都需要凤凰男接济,也会要求妻子的父母和社会关系为自己的大家庭服务。二是婆媳关系和愚孝观念。农村婆婆做媳妇时受丈夫和公婆及丈夫家族人的欺压,多年媳妇熬成婆,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也会把自己曾经受到的苦难加诸孔雀女媳妇身上,对儿子的偏爱也会导致看儿媳不顺眼,而凤凰男的愚孝会导致他事事顺从父母,从而让妻子受委屈。而灰姑娘模式能够最好地把凤凰男与孔雀女及婆婆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情感表现出来。
4中国灰姑娘模式的运用是作者刻意使然
(1) 运用这种模式来写文章,其实也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需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实是由一个作家的特殊感受创作出来的,作者往往是从一个城市人的角度去看农村人。城市人往往带有一些偏见去看农村人,所以看出来的形象是有一定变异的。如:一直以来,农村人在城市人的眼里有很多缺点,没有文化,不讲卫生,举止粗俗,重男轻女,男人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等。因为诸多偏见,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会有意夸大农村人的缺点,而灰姑娘模式的选择能够很自然地把作者心中对农村人的看法表达出来,特别是婆婆这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作者心中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刻薄之人,跟灰姑娘模式中的后母一样可恶,是两个年轻人婚姻路上的绊脚石,是导致一切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在《双面胶》与《婆婆来了》中的婆婆,就是两个人性已经变异的婆婆。《婆婆来了》中的婆婆为了“收拾”儿媳,居然“装死”要怀胎十月的媳妇路途颠簸给自己下跪尽孝,达到心理满足的目的。《双面胶》中亚平在母亲的唆使下打死了丽娟,是何等血腥和冷酷,常人觉得不可理喻,但作者却是有意而为之。
(2) 运用这种模式来写文章,是作者想表达一种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需要。中国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属于现代流派的小说,跟大多数现代派小说一样,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表现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异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有很多缺陷,比如金钱的崇拜、权力名誉的追求、个人私利的膨胀等,使现代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异化”。
在《双面胶》中,写亚平在母亲咬牙切齿地叫喊“打死她!打死她!打不死她不松手”中放开力气,像建筑工人砸石头一样放拳打下去,一拳又一拳。丽娟,没有了心跳,没有了呼吸。在《婆婆来了》中,何琳的好友小雅受不了婆婆与丈夫的折磨跳楼自杀。何琳也在婆婆的这种折磨下万念俱灰,有了寻死的念头。她想到:“死亡也许不是终结,不是痛苦,只是另一个出口,和另一个开始。”作者是刻意运用灰姑娘模式中的灰姑娘与婆婆的敌对关系,展现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人们生活在孤立、隔膜、互相戒备、矛盾对立的环境中,没有理解和沟通,没有帮助与扶持,没有容忍和友爱,只有无情打击,残酷斗争,最终没有了人类世界的正常情感,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就像萨特所说“他人就是地狱”,地狱就是他人投向我们的敌视目光,就是他人对我们的折磨。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泛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2] 普洛普,贾放译:《民间故事形态学》,中华书局,2006年版。
[3] 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韩海燕,女,1974—,贵州遵义人,湘潭大学2010级在读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