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数学与规则的关系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文,而在数学中规则指的是大家所共同遵循的针对事物数量、质量以及方法等的要求。那么这些规则与小学数学之间有何关系?小学数学必然会涉及很多定义、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得出的,是一定范围内客观真理的反映,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这些规则为依据,解答各种数学题目。比如,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运算等,都需要依靠规则来判断运算正确与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与规则实际上有着很多相通的东西,比如数学中的定理、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各种规则制订的目的同样也是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数学规则也会有所变化,很多数学定理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可成立,小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正确运用各种数学公理和定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要讲究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解题或者是听课的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正确使用解题规则也很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过程中,实施规则教育。每一项游戏学生都需要依靠规则才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在遵循规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扑克牌游戏来对学生进行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训练。教师首先要讲明规则,然后组织学生小组间进行游戏,一个学生拿一位数,一个学生拿二位数,每人可以出一张牌,进行加法运算,并且也要严格地按照数学运算法则进行,谁先算出来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算错了,裁判(教师)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2.揭示数学定义、定理的内涵,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则的意识
人类追求真理是从未知到已知,在这个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各种知识、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应用这些知识以及定理,帮助他们深刻体会到这些定理的内在含义,灵活、合理地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形成规则意识。
比如:“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几张学生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图片:树叶、花朵,等等,学生因此会产生思考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讲解做了铺垫;紧接着教师应该将没有画完的图片分别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继而提问:如果它的另一半与现在画出的形状完全相同,你们猜这是什么?(出示瓶子衣服)这是什么?请你画出来并把它们剪下来。在巡视学生动手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的是先画出瓶子或衣服的另一半,再剪下来;有的是先对折后,再剪下来。学生剪完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剪下来的更像;并且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动手剪的时候,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完全重合”。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卡片,并板书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定理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蝴蝶、折叠镜子等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们的对称轴。这个时候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巩固,在充分分析了数学定义内涵之后,学生在使用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加灵活,因此也会更好地遵守规则。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一些曾经学过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让他们先判断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全班进行交流讲评,再让他们小组讨论交流:圆有几条对称轴,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学习生活中,你认识的哪些汉字、字母、数字是轴对称图形,说一说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作者单位:安徽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数学与规则的关系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文,而在数学中规则指的是大家所共同遵循的针对事物数量、质量以及方法等的要求。那么这些规则与小学数学之间有何关系?小学数学必然会涉及很多定义、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得出的,是一定范围内客观真理的反映,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这些规则为依据,解答各种数学题目。比如,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运算等,都需要依靠规则来判断运算正确与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与规则实际上有着很多相通的东西,比如数学中的定理、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各种规则制订的目的同样也是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数学规则也会有所变化,很多数学定理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可成立,小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正确运用各种数学公理和定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要讲究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解题或者是听课的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正确使用解题规则也很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过程中,实施规则教育。每一项游戏学生都需要依靠规则才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在遵循规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扑克牌游戏来对学生进行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训练。教师首先要讲明规则,然后组织学生小组间进行游戏,一个学生拿一位数,一个学生拿二位数,每人可以出一张牌,进行加法运算,并且也要严格地按照数学运算法则进行,谁先算出来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算错了,裁判(教师)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2.揭示数学定义、定理的内涵,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则的意识
人类追求真理是从未知到已知,在这个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各种知识、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应用这些知识以及定理,帮助他们深刻体会到这些定理的内在含义,灵活、合理地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形成规则意识。
比如:“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几张学生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图片:树叶、花朵,等等,学生因此会产生思考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讲解做了铺垫;紧接着教师应该将没有画完的图片分别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继而提问:如果它的另一半与现在画出的形状完全相同,你们猜这是什么?(出示瓶子衣服)这是什么?请你画出来并把它们剪下来。在巡视学生动手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的是先画出瓶子或衣服的另一半,再剪下来;有的是先对折后,再剪下来。学生剪完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剪下来的更像;并且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动手剪的时候,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完全重合”。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卡片,并板书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定理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蝴蝶、折叠镜子等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们的对称轴。这个时候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巩固,在充分分析了数学定义内涵之后,学生在使用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加灵活,因此也会更好地遵守规则。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一些曾经学过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让他们先判断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全班进行交流讲评,再让他们小组讨论交流:圆有几条对称轴,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学习生活中,你认识的哪些汉字、字母、数字是轴对称图形,说一说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作者单位:安徽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