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师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两难局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开展实践教学,而教师深入幼儿园课堂内外,将所学实践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实践 理论认知 课堂教学 合作教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多,不宜展开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方式:一种是照本宣科的对照教材,给学生勾画重点,重现课本,一些不够专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很容易陷入此种教法,实际上采用的针对中小学生的解释教材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反感,枯燥厌学,对教师作出较低评价;另一种是脱离教材自成体系,教师参考多种版本教材和专著,编成教学讲义,这是教学实践中大多数专业教师采用的方法,虽然避免了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但是却大大的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备课时间过长,又容易脱离教育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则疲于笔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既紧扣教育目标又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走进幼儿园亲身实践,将所见所闻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教师幼儿园实践活动丰富深化了对学前教育理论的认知。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1862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1852)出版《幼儿园教育学》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独立到现在,但是到目前为止该学科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有许多理论空白和学界未取得共识的地方,这在不同编著者对同一问题的阐述有较大差异上就可以看得出。如对于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不同版本教材差别较大:[1]朱宗顺版本将其分为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和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分别予以阐释;[2]卫晓东版本则将其视为幼儿教育学,表述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3~6周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3]因此,仅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是不够的,每套教材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目前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圆其说,对同一现象难有同一的理论,不同的教材理论体系差别很大,专业教师要有能力加以甄别和取舍。学前教育学理论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但很多时候理论又高于实践或者与实践不尽相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课本理论无法完全阐释的问题,其中有些知识经验是书本上没有或者不便于表述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家园合作理论上包括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家访、电话、便条、个别谈话、亲自活动等形式,而真实情况是家访根本很难开展,因为去幼儿家中会有很多不方便,幼儿园教师基本上不家访,家长学校也开展的很少。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表明理论与实践有时候是有距离的,理论上可行的实践中不一定可行,幼儿园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能力、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是有益的;同时也丰富拓展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不再把理论当成教条,而是动态发展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就有能力对教材予以加工调整,取其所长避其不足,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完善的理论体系;又鉴于学前教育学学科的不完善性,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可能会总结出新的理论,取得创新性成果,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如中国学前教育学奠基者陈鹤琴的“五指课程理论”、“活教育理论”就产生于在自己所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践。[4]
二、捕捉并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
学前教育学虽然理论性强,但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若缺乏实践经验,讲授的时候就只是罗列知识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久之势必会丧失学习兴趣。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插入两幅同一个幼儿的对比图片,一幅是该幼儿做完折毛毛虫游戏后展示给老师看,兴高采烈的表情,显得很有成就感;另一幅是该幼儿被实习教师过度批评并被叫到教室前面站了很长时间返回座位后很不高兴的表情,板着脸,唬着眼,一副仇恨刚才惩罚他的老师的样子,毫无掩饰的同一表情持续了约20分钟,两幅图片对比会给了学生强烈的印象,今后千万不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不能体罚幼儿,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这部分内容讲授时,教师先讲解常用方法有:讲述、提问、讨论、讲解、谈话、演示、示范、观察、电化教学、游戏、实验、练习等,介绍完这些方法之后,播放在幼儿园所摄优质课教学视频,提醒学生注意领会幼儿园教师无文字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密切的师幼关系,让学生实际感受幼儿园课堂教学并模仿,显然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了,也激起了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坚定了专业信念。讲解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涉及到了环境特点,条条框框多,学生缺乏实际体验,感到很枯燥,摸不着头脑。此时教师播放幼儿实际环境视频,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幼儿园整体布局、户外游戏设施种类和设置、游戏区地面草坪、无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室内教室课桌摆放、墙面布置、玩具种类、区域设置等,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理论理解更加透彻,知其所以然。又如幼小衔接理论要求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常用的汉子,但是并没有具体介绍学习的方法,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实际需要相脱节,教师将幼儿园采用的教幼儿识字方法用图片形式演示给学生看:看到了就用笔圈出来,这种识字方式符合幼儿智力发展特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知不觉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学会了许多常用的汉字。
三、与幼儿园开展合作教学。
学前教育学专业教师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少,不具备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幼儿园教师则反之,双方开展交流合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走进课堂传授保教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既让学生学到书本难以学到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目前去幼儿园实践的高校学前教育学专业教师多,但聘请幼儿园教师来高校的少,此类活动应开展起来,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卢新予等. 学前教育学[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宗顺 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卫晓东等. 幼儿教育学[M].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2.
[4]吴玲 葛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0.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实践 理论认知 课堂教学 合作教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多,不宜展开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方式:一种是照本宣科的对照教材,给学生勾画重点,重现课本,一些不够专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很容易陷入此种教法,实际上采用的针对中小学生的解释教材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反感,枯燥厌学,对教师作出较低评价;另一种是脱离教材自成体系,教师参考多种版本教材和专著,编成教学讲义,这是教学实践中大多数专业教师采用的方法,虽然避免了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但是却大大的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备课时间过长,又容易脱离教育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则疲于笔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既紧扣教育目标又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走进幼儿园亲身实践,将所见所闻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教师幼儿园实践活动丰富深化了对学前教育理论的认知。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1862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1852)出版《幼儿园教育学》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独立到现在,但是到目前为止该学科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有许多理论空白和学界未取得共识的地方,这在不同编著者对同一问题的阐述有较大差异上就可以看得出。如对于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不同版本教材差别较大:[1]朱宗顺版本将其分为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和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分别予以阐释;[2]卫晓东版本则将其视为幼儿教育学,表述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3~6周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3]因此,仅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是不够的,每套教材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目前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圆其说,对同一现象难有同一的理论,不同的教材理论体系差别很大,专业教师要有能力加以甄别和取舍。学前教育学理论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但很多时候理论又高于实践或者与实践不尽相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课本理论无法完全阐释的问题,其中有些知识经验是书本上没有或者不便于表述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家园合作理论上包括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家访、电话、便条、个别谈话、亲自活动等形式,而真实情况是家访根本很难开展,因为去幼儿家中会有很多不方便,幼儿园教师基本上不家访,家长学校也开展的很少。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表明理论与实践有时候是有距离的,理论上可行的实践中不一定可行,幼儿园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能力、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是有益的;同时也丰富拓展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不再把理论当成教条,而是动态发展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就有能力对教材予以加工调整,取其所长避其不足,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完善的理论体系;又鉴于学前教育学学科的不完善性,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可能会总结出新的理论,取得创新性成果,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如中国学前教育学奠基者陈鹤琴的“五指课程理论”、“活教育理论”就产生于在自己所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践。[4]
二、捕捉并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
学前教育学虽然理论性强,但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若缺乏实践经验,讲授的时候就只是罗列知识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久之势必会丧失学习兴趣。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插入两幅同一个幼儿的对比图片,一幅是该幼儿做完折毛毛虫游戏后展示给老师看,兴高采烈的表情,显得很有成就感;另一幅是该幼儿被实习教师过度批评并被叫到教室前面站了很长时间返回座位后很不高兴的表情,板着脸,唬着眼,一副仇恨刚才惩罚他的老师的样子,毫无掩饰的同一表情持续了约20分钟,两幅图片对比会给了学生强烈的印象,今后千万不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不能体罚幼儿,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这部分内容讲授时,教师先讲解常用方法有:讲述、提问、讨论、讲解、谈话、演示、示范、观察、电化教学、游戏、实验、练习等,介绍完这些方法之后,播放在幼儿园所摄优质课教学视频,提醒学生注意领会幼儿园教师无文字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密切的师幼关系,让学生实际感受幼儿园课堂教学并模仿,显然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了,也激起了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坚定了专业信念。讲解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涉及到了环境特点,条条框框多,学生缺乏实际体验,感到很枯燥,摸不着头脑。此时教师播放幼儿实际环境视频,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幼儿园整体布局、户外游戏设施种类和设置、游戏区地面草坪、无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室内教室课桌摆放、墙面布置、玩具种类、区域设置等,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理论理解更加透彻,知其所以然。又如幼小衔接理论要求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常用的汉子,但是并没有具体介绍学习的方法,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实际需要相脱节,教师将幼儿园采用的教幼儿识字方法用图片形式演示给学生看:看到了就用笔圈出来,这种识字方式符合幼儿智力发展特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知不觉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学会了许多常用的汉字。
三、与幼儿园开展合作教学。
学前教育学专业教师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少,不具备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幼儿园教师则反之,双方开展交流合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走进课堂传授保教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既让学生学到书本难以学到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目前去幼儿园实践的高校学前教育学专业教师多,但聘请幼儿园教师来高校的少,此类活动应开展起来,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卢新予等. 学前教育学[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宗顺 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卫晓东等. 幼儿教育学[M].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2.
[4]吴玲 葛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