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分析了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则及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结合生活实际
一、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活动,是学生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经历,它的质量,对学生目前及日后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只有在现实情境中挖掘出的问题,才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探究能力。最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选择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及采取的教学手段等都要符合科学性,不存在科学性错误,对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去伪存真,以确保教学情境中知识、概念及原理的准确性。 例如,由于扇扇子会感觉凉快,所以学生会有“风是冷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实际上是由于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促进了身体热量的散发,人就会觉得凉快,即学生关于“风是冷的”的生活经验是不正确的。
因此,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用的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一个全新而准确的认识,使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物理实验这个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要学好”转变,课堂也因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具有生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实验情境生活化
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物理知识的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奇闻趣事以及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创设情境的材料。教师可以直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在创设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提供的生活情境要富有趣味性,这样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
2要与学生原有的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被打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所提供的情境能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于其中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以便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就道路。
(二)实验设计生活化
1实验设计来源生活
除因研究需要的定量实验外,教师可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定性实验用较为生活化的实验替代。例如把实验目的设计成一个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实验过程。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枯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验器材生活化
实验室中的器材尽管制作精良、实验效果较为显著,但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把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前提,就是要丢弃实验室的“标准元件”,选择生活中常见、易加工的物品制作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以真实生动的方式给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有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效果。这样不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营造亲切的实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器材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做到轻车熟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实验器材。这样创设出的的教学情境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较为接近,学生在这样亲切的环境中通过思维加工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所选的器材要有利于学生养成思维迁移的良好习惯,摆脱思维定式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支铅笔除了可以做压强演示实验外,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哪些实验中。一方面实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验器材从生活中易得的物品中选取,尽量低成本,数量多。以往实验中,学生都因仪器比较昂贵担心损坏而不敢放手去做实验,从而影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时,不存在拘束感,可以大胆去操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获得充分的体验。
(三)实验过程生活化
1实验思路要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思维特点制定。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仅局限在对物理问题做定性认识与定性分析。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地进行思考。
2实验过程要具有探究性。
在实验中,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不同层次兴趣,提出课题、建立假说以及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形成结论,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全方位培养了学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和探索兴趣。同时,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准确。
(四)实验应用生活化
1实验结论回归生活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更要加强课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验结论延伸到生活中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师生共同自制教具
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把实验探究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设置的小实验、小制作等环节,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如自制弹簧拉力计、自制量筒、自制照相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小发明产生物理现象,探索蕴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洞的空中楼阁,而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朱仲光.让生活走进物理实验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03-105.
[2] 王宪.生活化元素:开拓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68-69.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结合生活实际
一、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活动,是学生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经历,它的质量,对学生目前及日后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只有在现实情境中挖掘出的问题,才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探究能力。最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选择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及采取的教学手段等都要符合科学性,不存在科学性错误,对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去伪存真,以确保教学情境中知识、概念及原理的准确性。 例如,由于扇扇子会感觉凉快,所以学生会有“风是冷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实际上是由于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促进了身体热量的散发,人就会觉得凉快,即学生关于“风是冷的”的生活经验是不正确的。
因此,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用的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一个全新而准确的认识,使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物理实验这个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要学好”转变,课堂也因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具有生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实验情境生活化
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物理知识的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奇闻趣事以及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创设情境的材料。教师可以直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在创设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提供的生活情境要富有趣味性,这样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
2要与学生原有的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被打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所提供的情境能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于其中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以便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就道路。
(二)实验设计生活化
1实验设计来源生活
除因研究需要的定量实验外,教师可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定性实验用较为生活化的实验替代。例如把实验目的设计成一个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实验过程。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枯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验器材生活化
实验室中的器材尽管制作精良、实验效果较为显著,但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把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前提,就是要丢弃实验室的“标准元件”,选择生活中常见、易加工的物品制作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以真实生动的方式给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有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效果。这样不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营造亲切的实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器材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做到轻车熟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实验器材。这样创设出的的教学情境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较为接近,学生在这样亲切的环境中通过思维加工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所选的器材要有利于学生养成思维迁移的良好习惯,摆脱思维定式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支铅笔除了可以做压强演示实验外,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哪些实验中。一方面实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验器材从生活中易得的物品中选取,尽量低成本,数量多。以往实验中,学生都因仪器比较昂贵担心损坏而不敢放手去做实验,从而影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时,不存在拘束感,可以大胆去操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获得充分的体验。
(三)实验过程生活化
1实验思路要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思维特点制定。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仅局限在对物理问题做定性认识与定性分析。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地进行思考。
2实验过程要具有探究性。
在实验中,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不同层次兴趣,提出课题、建立假说以及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形成结论,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全方位培养了学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和探索兴趣。同时,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准确。
(四)实验应用生活化
1实验结论回归生活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更要加强课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验结论延伸到生活中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师生共同自制教具
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把实验探究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设置的小实验、小制作等环节,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如自制弹簧拉力计、自制量筒、自制照相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小发明产生物理现象,探索蕴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洞的空中楼阁,而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朱仲光.让生活走进物理实验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03-105.
[2] 王宪.生活化元素:开拓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