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博弈中充满政治较量;具体落实受制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协议不是挽救岛内经济的“稻草”,根子还在政治。
日前,海协会与海基会负责人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海峡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重要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引起海峡两岸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出现了一股ECFA热,眼下两岸各界都在热议ECFA,讨论ECFA,并给予高度评价与期待。但ECFA的后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需要正确判断和冷静对待。
艰辛的博弈过程
ECFA的签署过程在表面和谐下充满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
两岸在ECFA文本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初期意见很不一致,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僵持不下,展开激烈的攻防。第一,大陆提出在ECFA文本中写入“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这本来是纯经济、最不具争议的两岸经济关系目标,但台湾方面坚决反对。背后原因显然是在两岸经贸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中,台湾对大陆采取诸多歧视性政策,不符合WTO的规定,担心未来大陆以符合“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为由要求台湾开放市场。结果,在台湾方面的坚持下,大陆做出了妥协,这一非常重要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原则与目标未能写入文本。
第二,台湾方面要求将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的“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写进文本,其主要用意是希望在ECFA协议中留下大陆不反对台湾对外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的条文,借此拓展所谓的台湾国际发展空间。在大陆方面坚决反对下,也未能写进文本。
第三,大陆提出在文本中写明两岸市场开放时间表,这也是一般FTA的主要内容,但台湾方面担心此承诺可能给台湾市场开放及企业造成强大压力,坚决不让步,最后大陆同意未来商品贸易磋商不限定完成期限,台湾“可视情况逐步放宽进口项目名单与关税”,达到所谓在十年之内不必开放九成以上的大陆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没有“政治概念”的政治较量
从一开始,台湾当局就对ECFA协议进行“政治定调”,一方面坚持协议中不应也不会出现“一个中国”原则与“一国两制”等政治概念,等于要求大陆不能提出这些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却不断强调协议中要维护“台湾主权”与“台湾主体性”,其本身又是典型的政治考虑。显然,ECFA协商成为没有政治概念的政治较量。台湾“副总统”萧万长事后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表示,政府推动签署ECFA,坚持在WTO框架(大陆过去是反对的)和“主权独立”的地位上和大陆“对等协商”,既要避免因为WTO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而门户大开,冲击“国内生产”,更排除大陆和香港在“一国两制”前提下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因此ECFA的文本内容参照大陆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与香港的CEPA完全不同。可见,表面上ECFA不涉及政治议题,而实际上台湾在签署过程中处处有政治考虑。台湾的基本战略就是“政治立场坚定,不退让;经济手段灵活,多争取”。
台湾积极争取与大陆尽快签署ECFA,还有一个更大的政治考虑,即将两岸签署ECFA作为对外签署FTA的敲门砖。台湾当局认为,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便可展开与有关国家签署FTA,加入更多的国际经济组织(FTA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经济组织),大力拓展国际空间。台湾这种将两岸单纯的经济协议与两岸的国际较量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很可能成为未来两岸政争的引爆点。
两岸在签署ECFA过程中,尽力避免政治化,但在岛内还是演变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政治对抗,成为最大的政治争议。民进党不仅坚持以“全民公投”决定两岸是否应签署ECFA,而且将马当局推动签署ECFA视为“亲中卖台”,是“国共合作迈向统一的重要步骤”。另外,国民党将坚持签署ECFA与民进党反对ECFA作为五都选举的政治对决,预计在未来台湾大选中,ECFA仍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议题。由此可见,ECFA不想染上政治也难,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复杂性,任何议题都无法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
后续进展存在诸多变数
两岸签署ECFA,只是完成ECFA程序的第一步。接下来,ECFA还要经过台湾“立法院”的审议通过,尽管全球范围内众多FTA签署后,一般都会经立法机构的审议通过(有些国家不必经立法机构审议),但也有例外。韩美FTA就因进口美国牛肉风波,被韩国国会否决。尽管台湾“立法院”国民党席次占绝对多数,但却不能保证ECFA能顺利通过。此前有关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诸多法案就一直卡在“立法院”,尤其是有关大陆学生赴台求学法案,多次在台“立法院”审议,都在民进党立法委员的强烈干扰与阻挠下未完成立法,何况民进党已公开扬言,“立法院”的ECFA审议将是“下一个战场”,而且坚持“逐条、实质审查”,而非通常的“全案”表决。可以预期“立法院”的ECFA政争风暴即将来临。
ECFA签署后,台湾当局将立即启动对外签署FTA行动,马英九在ECFA后的经贸战略中也将签署FTA作为最重要的一环,这势必对大陆提出新挑战。国台办主任王毅在签署ECFA当日表示,大陆会“合情合理对待,务实妥善处理”台湾对外签署FTA问题,但要落实到具体政策上仍是非常困难的。若两岸在台湾对外签署FTA问题上无法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势必会影响ECFA的落实与后续补充协议的签署。
另外,如果国民党在年底五都选举中败北,可能增强民进党反ECFA的力度与“正当”性,国民党推进ECFA的力度必会受到影响。两年后,如果台湾政权再次出现轮替(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明确表示执政后“公投废除ECFA”),也可能让ECFA“名存实亡”。即使不通过公投,ECFA文本中也纳入民进党强烈主张的“退出机制”,可向大陆提出经协商终止ECFA协议的执行。所以说,ECFA的签署只是迈出了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关键一步,但未来的落实与实施还有诸多不确定性。
尤其是,海峡两岸是在两岸政治互信还不够稳固、两岸在法理上还处于“敌对状态”、政治对话与政治协议还不敢碰触的情况下,签署了致力于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显然,ECFA的政治基础很不牢靠,未来ECFA的后续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对台湾经济影响有限
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有何影响,一直是岛内争论最激烈也最为尖锐的问题。台湾当局认为签署ECFA对台湾“利大于弊”,强调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外贸出口、竞争力与就业等有积极作用;泛绿阵营则认为签署ECFA对台湾是“弊大于利”,强调对台湾弱势的传统产业、农业与农民等不利,会造成贫富分化、让台湾在经济上更依赖大陆等。尤其是ECFA签署后,台湾当局及两岸和海外学者高度评价ECFA对台湾经济的重大积极影响,认为ECFA将创造台湾重新起飞机会,是台湾经济的维他命,将大幅吸引外资,有助台湾成为亚太经贸枢纽,马英九更乐观地表示台湾经济增长将达8%。然而,ECFA能否让台湾经济重新崛起,能否让台湾出现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大发展?是需要科学分析与冷静判断的。
从全球范围看,就是整个FTA或共同市场的实施,也没有能够让某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就像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签署并未改变菲律宾经济现状一样。
台湾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不是签一项ECFA就能解决面临的一切经济困难的。ECFA确实为台湾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能否转化为实际的促进作用,还要有许多其他配套措施及其他政策的共同作用。说到底,台湾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不在经济,而在政治。政治因素才是造成台湾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与衰落并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不是开放有限与自由化程度并不高的ECFA所能挽救的。
日前,海协会与海基会负责人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海峡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重要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引起海峡两岸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出现了一股ECFA热,眼下两岸各界都在热议ECFA,讨论ECFA,并给予高度评价与期待。但ECFA的后续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需要正确判断和冷静对待。
艰辛的博弈过程
ECFA的签署过程在表面和谐下充满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
两岸在ECFA文本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初期意见很不一致,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僵持不下,展开激烈的攻防。第一,大陆提出在ECFA文本中写入“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这本来是纯经济、最不具争议的两岸经济关系目标,但台湾方面坚决反对。背后原因显然是在两岸经贸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中,台湾对大陆采取诸多歧视性政策,不符合WTO的规定,担心未来大陆以符合“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为由要求台湾开放市场。结果,在台湾方面的坚持下,大陆做出了妥协,这一非常重要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原则与目标未能写入文本。
第二,台湾方面要求将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的“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写进文本,其主要用意是希望在ECFA协议中留下大陆不反对台湾对外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的条文,借此拓展所谓的台湾国际发展空间。在大陆方面坚决反对下,也未能写进文本。
第三,大陆提出在文本中写明两岸市场开放时间表,这也是一般FTA的主要内容,但台湾方面担心此承诺可能给台湾市场开放及企业造成强大压力,坚决不让步,最后大陆同意未来商品贸易磋商不限定完成期限,台湾“可视情况逐步放宽进口项目名单与关税”,达到所谓在十年之内不必开放九成以上的大陆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没有“政治概念”的政治较量
从一开始,台湾当局就对ECFA协议进行“政治定调”,一方面坚持协议中不应也不会出现“一个中国”原则与“一国两制”等政治概念,等于要求大陆不能提出这些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却不断强调协议中要维护“台湾主权”与“台湾主体性”,其本身又是典型的政治考虑。显然,ECFA协商成为没有政治概念的政治较量。台湾“副总统”萧万长事后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表示,政府推动签署ECFA,坚持在WTO框架(大陆过去是反对的)和“主权独立”的地位上和大陆“对等协商”,既要避免因为WTO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而门户大开,冲击“国内生产”,更排除大陆和香港在“一国两制”前提下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因此ECFA的文本内容参照大陆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与香港的CEPA完全不同。可见,表面上ECFA不涉及政治议题,而实际上台湾在签署过程中处处有政治考虑。台湾的基本战略就是“政治立场坚定,不退让;经济手段灵活,多争取”。
台湾积极争取与大陆尽快签署ECFA,还有一个更大的政治考虑,即将两岸签署ECFA作为对外签署FTA的敲门砖。台湾当局认为,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便可展开与有关国家签署FTA,加入更多的国际经济组织(FTA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经济组织),大力拓展国际空间。台湾这种将两岸单纯的经济协议与两岸的国际较量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很可能成为未来两岸政争的引爆点。
两岸在签署ECFA过程中,尽力避免政治化,但在岛内还是演变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政治对抗,成为最大的政治争议。民进党不仅坚持以“全民公投”决定两岸是否应签署ECFA,而且将马当局推动签署ECFA视为“亲中卖台”,是“国共合作迈向统一的重要步骤”。另外,国民党将坚持签署ECFA与民进党反对ECFA作为五都选举的政治对决,预计在未来台湾大选中,ECFA仍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议题。由此可见,ECFA不想染上政治也难,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复杂性,任何议题都无法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
后续进展存在诸多变数
两岸签署ECFA,只是完成ECFA程序的第一步。接下来,ECFA还要经过台湾“立法院”的审议通过,尽管全球范围内众多FTA签署后,一般都会经立法机构的审议通过(有些国家不必经立法机构审议),但也有例外。韩美FTA就因进口美国牛肉风波,被韩国国会否决。尽管台湾“立法院”国民党席次占绝对多数,但却不能保证ECFA能顺利通过。此前有关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诸多法案就一直卡在“立法院”,尤其是有关大陆学生赴台求学法案,多次在台“立法院”审议,都在民进党立法委员的强烈干扰与阻挠下未完成立法,何况民进党已公开扬言,“立法院”的ECFA审议将是“下一个战场”,而且坚持“逐条、实质审查”,而非通常的“全案”表决。可以预期“立法院”的ECFA政争风暴即将来临。
ECFA签署后,台湾当局将立即启动对外签署FTA行动,马英九在ECFA后的经贸战略中也将签署FTA作为最重要的一环,这势必对大陆提出新挑战。国台办主任王毅在签署ECFA当日表示,大陆会“合情合理对待,务实妥善处理”台湾对外签署FTA问题,但要落实到具体政策上仍是非常困难的。若两岸在台湾对外签署FTA问题上无法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势必会影响ECFA的落实与后续补充协议的签署。
另外,如果国民党在年底五都选举中败北,可能增强民进党反ECFA的力度与“正当”性,国民党推进ECFA的力度必会受到影响。两年后,如果台湾政权再次出现轮替(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明确表示执政后“公投废除ECFA”),也可能让ECFA“名存实亡”。即使不通过公投,ECFA文本中也纳入民进党强烈主张的“退出机制”,可向大陆提出经协商终止ECFA协议的执行。所以说,ECFA的签署只是迈出了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关键一步,但未来的落实与实施还有诸多不确定性。
尤其是,海峡两岸是在两岸政治互信还不够稳固、两岸在法理上还处于“敌对状态”、政治对话与政治协议还不敢碰触的情况下,签署了致力于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显然,ECFA的政治基础很不牢靠,未来ECFA的后续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对台湾经济影响有限
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有何影响,一直是岛内争论最激烈也最为尖锐的问题。台湾当局认为签署ECFA对台湾“利大于弊”,强调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外贸出口、竞争力与就业等有积极作用;泛绿阵营则认为签署ECFA对台湾是“弊大于利”,强调对台湾弱势的传统产业、农业与农民等不利,会造成贫富分化、让台湾在经济上更依赖大陆等。尤其是ECFA签署后,台湾当局及两岸和海外学者高度评价ECFA对台湾经济的重大积极影响,认为ECFA将创造台湾重新起飞机会,是台湾经济的维他命,将大幅吸引外资,有助台湾成为亚太经贸枢纽,马英九更乐观地表示台湾经济增长将达8%。然而,ECFA能否让台湾经济重新崛起,能否让台湾出现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大发展?是需要科学分析与冷静判断的。
从全球范围看,就是整个FTA或共同市场的实施,也没有能够让某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就像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签署并未改变菲律宾经济现状一样。
台湾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不是签一项ECFA就能解决面临的一切经济困难的。ECFA确实为台湾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能否转化为实际的促进作用,还要有许多其他配套措施及其他政策的共同作用。说到底,台湾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不在经济,而在政治。政治因素才是造成台湾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与衰落并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不是开放有限与自由化程度并不高的ECFA所能挽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