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结合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学生的专业背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社会实践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其中,专题教学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加以凝练和完善。尤其要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概论”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的必要延伸。
关键词:医学专业生;思政课;概论;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学校各级领导及思政课教师共同研讨,提出了“专题教学、问题导入、中班授课、小班研讨、实践解读”的教改模式要求。为研究“概论”课程,学校开展了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于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大二学生中进行,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方式、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出问卷418份,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其中,大一学生295人、占70.57%,大二学生123人、占29.43%;八年制学生278人、占66.51%,五年制学生107人、占25.60%,四年制学生33人、占7.89%。
结果与分析
1.近四成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同时又有近八成学生感觉自己不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59.09%认为“自己不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认为“自己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学生高达 40.91%。其中,认为自己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之间关系的学生只有21.53%;而回答不了解的学生占78.47%,提示教师对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1]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使学生了解“概论”是“纲要”的必要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展开的。关于教材,在三个选项中,希望“教师上课主要讲专题,同时用少量时间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的学生最多,占59.81%;主张“教师上课完全按照教材体系和内容来讲,以利于学生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内容”的学生占31.82%;而认为“教师上课只讲专题就好,教材完全可以由学生课下自学”的学生只占8.37%。近六成学生希望上课主要讲述专题内容,同时也有三成学生更为重视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在重点讲授专题的同时,也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
2.专题教学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他们希望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
有高达73.68%的学生喜欢专题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按照教材目录讲授教材内容的学生占比只有26.32%。专题教学方式具有内容集中、主题鲜明、深度探索的优点[2],有利于从更宏观的背景上阐述理论问题。从这组数据来看,专题教学方式不仅是教师重视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92.34%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只有 7.66% 的学生主张“教师上课直接切入主题讲授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概论”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保、看病难、上学难等,问卷设计了四个选项:A. 不了解也不关心,教师上课不必介绍;B.很了解,教师上课不用再介绍;C.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D.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可以先布置作业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交流。四个选项当中,选择C的学生最多,关于重大理论问题选此项的占 72.73%,社会热点问题此项占比75.84%。选择D的学生均超过一成,重大理论问题此项占 12.20%,社会热点问题此项占14.11%。C和D两项相加,两个问题的数据都超过八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此抱着非常关心的态度。选项B中选择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生只有 2.39%,社会热点问题占5.98%,两者都不多。但是选项A两个问题的数据却表现出差距:重大理论问题占 12.68%,有超过一成的学生对此不仅不了解、甚至也不想了解;而社会热点问题这个选项却只有4.07%。这表明:即使对理论问题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中,也还是有学生愿意了解鲜活的社会热点问题。
3.多数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学校学生对医学相关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有较高的知晓度
调查中,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所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占到了89.47%,而认为不应该的学生占到10.53%。医学院校思政课如果能够结合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有96.65%的学生听说过“非典”、96.41%的学生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医闹”的知晓度90.67%,知道“毒胶囊事件”的学生有 81.10%、知道 “医保”的学生也有80.14%。认为思政课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的学生占到97.13%,只有2.87%的学生选择了“否”。作为医学相关专题,高达79.90%的学生认为“概论”课程可以引入“医患关系”问题,“医学生职业素质”也占到60.53%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紧随其后占56.4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比例相近,有54.31%。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适当向这些内容倾斜,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关心关系到全社会的“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内容。有68.66%的学生愿意以医学热点问题为内容进行网络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并开展课堂讨论。总体来说,52.87%的学生感觉这些医疗卫生热点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是积极的,“我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而47.13% 的学生感觉是消极的,“看到这些消息后,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前途感到迷惘”。超过五成的学生感觉是积极的,这让笔者稍感安慰;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也有近五成的学生感觉是消极的。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是思政课教学必须面对的。
4.小课堂讨论颇受欢迎,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 关于讨论课人数,选择规模为 “20人” 的学生占38.04% ,选择 “40人”的为 33.73%,而认为“80人”规模合适的只有 15.31%,“120人”的也只有 12.9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人~40人的小课堂讨论是颇受欢迎的。关于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83.97% 的学生同意“概论”课程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社会实践,认为不可以的学生只有16.03%。因此,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解读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是“概论”课程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此外,94.26%的学生认同医学院校“概论”课程进行社会实践,可以邀请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的专家介绍相关情况,占压倒性多数;不认同的只有5.74%。以笔者多年的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经验来看,“概论”课程很多理论内容都可以与医学管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等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们希望可以直接与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的专家接触,听到第一手的情况介绍。
讨论与建议
1.讲好“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帮助学生理解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
“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的内容重叠度相当高。“概论”教材中(高教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论,是对“纲要”课程主体内容的回顾与总结;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讲清楚这三章,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摸索的基础上开始的,才能理解今天很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根据本次调查数据,不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关系的学生占78.47%,因此对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更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使学生了解“概论”是“纲要”的必要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展开的。
2.专题教学是“概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加以凝练和完善
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是组织专题教学的很好选题。超过七成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并且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如果再加上愿意先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就这些问题交流的学生,总数超过八成。从前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很了解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些问题,但是他们对此还是很关心的。组织专题教学还可以借鉴以往思政课“请进来”的传统做法,发挥各校专业所长,邀请一线专业人士到学校介绍、讲解涉及重大理论的现实问题。例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部分,在这些方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比思政课教师更了解具体情况,邀请他们参与到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会使医学院校思政课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有超过九成学生特别在意专题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在组织专题教学时,也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专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3.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保、看病难、上学难等,“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的学生,以及“愿意先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交流”的学生,总数占到九成。与前组数据相类似,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此抱着非常关心的态度,这是专题教学非常好的切入点。与此相应,同样超过九成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对于学生来说,“概论”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4.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背景,有助于提高课程吸引力
本次调查中89.47% 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作为医学生,他们对“非典”“三鹿奶粉事件”“医闹”的知晓度都超过九成。以这些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入点来组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素质”等专题教学,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问题。近十年,为落实思政课“05方案”,学校“概论”课程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在部分课堂的教学中引入了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透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以及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思政课教学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
5.思政课社会实践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解读重大理论问题是思政课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4]。学校已经连续多年以命题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收到了较好效果。此外,思政课社会实践也可以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就医学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而言,可以邀请医院、社区及卫生管理机构介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感受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形态,它是联系普通群众与卫生管理机构和医院的桥梁,每天的工作内容映射着医疗卫生系统跳动的脉搏。社区及工作人员对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与思政课教师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将他们的工作内容引入思政课的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JYY48)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0-107.
[2] 郭凤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9):70-73 .
[3] 林兴龙. 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 32(3):133-135.
[4] 尹铁燕. 网络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讨[J]. 职业教育, 2014(10):58-60 .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卫管学院哲社系)
[责任编辑:翟 迪]
关键词:医学专业生;思政课;概论;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学校各级领导及思政课教师共同研讨,提出了“专题教学、问题导入、中班授课、小班研讨、实践解读”的教改模式要求。为研究“概论”课程,学校开展了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于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大二学生中进行,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方式、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出问卷418份,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其中,大一学生295人、占70.57%,大二学生123人、占29.43%;八年制学生278人、占66.51%,五年制学生107人、占25.60%,四年制学生33人、占7.89%。
结果与分析
1.近四成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同时又有近八成学生感觉自己不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59.09%认为“自己不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认为“自己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学生高达 40.91%。其中,认为自己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之间关系的学生只有21.53%;而回答不了解的学生占78.47%,提示教师对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1]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使学生了解“概论”是“纲要”的必要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展开的。关于教材,在三个选项中,希望“教师上课主要讲专题,同时用少量时间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的学生最多,占59.81%;主张“教师上课完全按照教材体系和内容来讲,以利于学生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内容”的学生占31.82%;而认为“教师上课只讲专题就好,教材完全可以由学生课下自学”的学生只占8.37%。近六成学生希望上课主要讲述专题内容,同时也有三成学生更为重视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在重点讲授专题的同时,也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
2.专题教学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他们希望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
有高达73.68%的学生喜欢专题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按照教材目录讲授教材内容的学生占比只有26.32%。专题教学方式具有内容集中、主题鲜明、深度探索的优点[2],有利于从更宏观的背景上阐述理论问题。从这组数据来看,专题教学方式不仅是教师重视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92.34%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只有 7.66% 的学生主张“教师上课直接切入主题讲授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概论”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保、看病难、上学难等,问卷设计了四个选项:A. 不了解也不关心,教师上课不必介绍;B.很了解,教师上课不用再介绍;C.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D.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可以先布置作业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交流。四个选项当中,选择C的学生最多,关于重大理论问题选此项的占 72.73%,社会热点问题此项占比75.84%。选择D的学生均超过一成,重大理论问题此项占 12.20%,社会热点问题此项占14.11%。C和D两项相加,两个问题的数据都超过八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此抱着非常关心的态度。选项B中选择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生只有 2.39%,社会热点问题占5.98%,两者都不多。但是选项A两个问题的数据却表现出差距:重大理论问题占 12.68%,有超过一成的学生对此不仅不了解、甚至也不想了解;而社会热点问题这个选项却只有4.07%。这表明:即使对理论问题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中,也还是有学生愿意了解鲜活的社会热点问题。
3.多数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学校学生对医学相关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有较高的知晓度
调查中,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所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占到了89.47%,而认为不应该的学生占到10.53%。医学院校思政课如果能够结合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有96.65%的学生听说过“非典”、96.41%的学生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医闹”的知晓度90.67%,知道“毒胶囊事件”的学生有 81.10%、知道 “医保”的学生也有80.14%。认为思政课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的学生占到97.13%,只有2.87%的学生选择了“否”。作为医学相关专题,高达79.90%的学生认为“概论”课程可以引入“医患关系”问题,“医学生职业素质”也占到60.53%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紧随其后占56.4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比例相近,有54.31%。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适当向这些内容倾斜,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关心关系到全社会的“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内容。有68.66%的学生愿意以医学热点问题为内容进行网络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并开展课堂讨论。总体来说,52.87%的学生感觉这些医疗卫生热点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是积极的,“我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而47.13% 的学生感觉是消极的,“看到这些消息后,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前途感到迷惘”。超过五成的学生感觉是积极的,这让笔者稍感安慰;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也有近五成的学生感觉是消极的。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是思政课教学必须面对的。
4.小课堂讨论颇受欢迎,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 关于讨论课人数,选择规模为 “20人” 的学生占38.04% ,选择 “40人”的为 33.73%,而认为“80人”规模合适的只有 15.31%,“120人”的也只有 12.9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人~40人的小课堂讨论是颇受欢迎的。关于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83.97% 的学生同意“概论”课程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社会实践,认为不可以的学生只有16.03%。因此,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解读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是“概论”课程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此外,94.26%的学生认同医学院校“概论”课程进行社会实践,可以邀请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的专家介绍相关情况,占压倒性多数;不认同的只有5.74%。以笔者多年的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经验来看,“概论”课程很多理论内容都可以与医学管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等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们希望可以直接与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的专家接触,听到第一手的情况介绍。
讨论与建议
1.讲好“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帮助学生理解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
“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的内容重叠度相当高。“概论”教材中(高教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论,是对“纲要”课程主体内容的回顾与总结;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讲清楚这三章,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摸索的基础上开始的,才能理解今天很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根据本次调查数据,不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关系的学生占78.47%,因此对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更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使学生了解“概论”是“纲要”的必要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展开的。
2.专题教学是“概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加以凝练和完善
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是组织专题教学的很好选题。超过七成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并且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如果再加上愿意先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就这些问题交流的学生,总数超过八成。从前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很了解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些问题,但是他们对此还是很关心的。组织专题教学还可以借鉴以往思政课“请进来”的传统做法,发挥各校专业所长,邀请一线专业人士到学校介绍、讲解涉及重大理论的现实问题。例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部分,在这些方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比思政课教师更了解具体情况,邀请他们参与到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会使医学院校思政课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有超过九成学生特别在意专题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在组织专题教学时,也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专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3.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保、看病难、上学难等,“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的学生,以及“愿意先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交流”的学生,总数占到九成。与前组数据相类似,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此抱着非常关心的态度,这是专题教学非常好的切入点。与此相应,同样超过九成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对于学生来说,“概论”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4.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背景,有助于提高课程吸引力
本次调查中89.47% 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作为医学生,他们对“非典”“三鹿奶粉事件”“医闹”的知晓度都超过九成。以这些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入点来组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素质”等专题教学,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问题。近十年,为落实思政课“05方案”,学校“概论”课程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在部分课堂的教学中引入了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透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以及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思政课教学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
5.思政课社会实践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解读重大理论问题是思政课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4]。学校已经连续多年以命题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收到了较好效果。此外,思政课社会实践也可以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就医学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而言,可以邀请医院、社区及卫生管理机构介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感受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形态,它是联系普通群众与卫生管理机构和医院的桥梁,每天的工作内容映射着医疗卫生系统跳动的脉搏。社区及工作人员对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与思政课教师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将他们的工作内容引入思政课的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JYY48)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0-107.
[2] 郭凤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9):70-73 .
[3] 林兴龙. 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 32(3):133-135.
[4] 尹铁燕. 网络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讨[J]. 职业教育, 2014(10):58-60 .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卫管学院哲社系)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