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认为由于存在搭便车现象,集团规模越大,集体行动越困难,并提出“选择性激励”解决困境。这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当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但其理论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
关键词理性人 集体行动 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90-01
曼瑟尔·奥尔森撰写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新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通过研读,我们可以逐步清晰地了解奥尔森提出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其阐述的集体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客观现实当中的诸多相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同时,随着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和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们也发现其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采取“理性人”的假设,他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利的、短视的,人们总是寻求最大的收益和最低的成本。从这一假设出发,奥尔森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①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②
奥尔森重点考察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对大集团和小集团做了区分,认为集团规模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组织成本也越高,集体行动越困难。奥尔森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规模是决定对个体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比起大集团来,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③他指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并非必然产生集体行动的根源在于集团内广泛存在的“搭便车”现象。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参与到集体行动中来的,因为这要花费私人的成本,而收益却是集体共享。针对大集团集体行动提供公共物品的困境,为避免搭便车,奥尔森设计建立独立的“选择性的激励”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这些“选择性激励”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即既可以通过惩罚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或者也可以通过奖励为集体利益而出力的人进行诱导。
除了考虑集团规模外,奥尔森还简要分析了集团结构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他指出:“一个集团,如果其成员对一件集体物品的兴趣程度很不平均,而且它希望获得的集体物品与成本相比极有价值(在一定的供给水平上),那么比起其他拥有相同数量成员的集团,他更有可能为自己提供集体物品。”④由于集团成员的特殊性,个体的利益关切度也不同,可能会出现少数剥削多数的现象。
二、集体行动理论的一些局限
奥尔森的理论阐述具有通俗明了的风格,其对集体行动理论的分析入木三分,直指要害。其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哈丁的公用地悲剧,印证了“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公共事务的困境,导致公共资源的利用无度、浪费现象及公共组织的效率低下。奥尔森的“选择性激励”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搭便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但其理论也并非是万能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深入思考,本人对其理论的前提假设及其阐述过程中的细节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质疑。
首先,用“理性人”的假设来解释集体行动的问题,并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中集体行动的个体。因为人毕竟是社会关系当中的人,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利的理性来做决定。奥尔森“理性人”的假设为我们提供了考察集体行动问题的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思路,但并非其假设就能代表事实当中的人。现实当中的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人,并非是完全同质性的,除了理性之外,情感、道德、甚至宗教、习俗等都会影响到个体的集体行动。
其次,奥尔森在谈到社会激励时认为:“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有在较小的集团中才起作用。这些集团很小,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接触。”⑤然而,本人认为社会因素对于集体行动的影响即使是在大集团中也是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失。尤其是在当今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网络逐步兴起,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舆论影响力大的特点,如果社会激励具有相当广泛的范围和较大的舆论压力,其作用对大集团中个体的集体行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本人认为在大集团中,并不能断言社会激励对集体行动不起任何作用。
再次,奥尔森认为集团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需要外部干预,他的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支持。这一点在他的《权力与繁荣》一书中也有阐述,奥尔森在该书中指出,关于发展中国家“其落后的最大挑战不在于资源或资本的匮乏,而在于它们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分工、交换等市场活动,特别是高质量的政府活动。”⑥然而,在现实中往往也存在着非正式的规则和共识,奥尔森似乎弱化了共同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外部干预是否成为必然还需要经过全面的论证。遇到问题时,社会内部衍生一些力量,在一定范围起到的作用也许比政府排他性治理更好些。社会当中存在的一些沿袭下来的习俗会对集体行动起到重要作用,集团内部的自发集团也可能会通过契约的形式来防止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注释:
①②③④⑤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格致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第2页,第42页,第37页,第71页.
⑥曼瑟尔·奥尔森著.苏长和,嵇飞译.权力与繁荣.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关键词理性人 集体行动 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90-01
曼瑟尔·奥尔森撰写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新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通过研读,我们可以逐步清晰地了解奥尔森提出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其阐述的集体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客观现实当中的诸多相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同时,随着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和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们也发现其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采取“理性人”的假设,他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利的、短视的,人们总是寻求最大的收益和最低的成本。从这一假设出发,奥尔森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①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②
奥尔森重点考察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对大集团和小集团做了区分,认为集团规模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组织成本也越高,集体行动越困难。奥尔森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规模是决定对个体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比起大集团来,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③他指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并非必然产生集体行动的根源在于集团内广泛存在的“搭便车”现象。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参与到集体行动中来的,因为这要花费私人的成本,而收益却是集体共享。针对大集团集体行动提供公共物品的困境,为避免搭便车,奥尔森设计建立独立的“选择性的激励”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这些“选择性激励”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即既可以通过惩罚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或者也可以通过奖励为集体利益而出力的人进行诱导。
除了考虑集团规模外,奥尔森还简要分析了集团结构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他指出:“一个集团,如果其成员对一件集体物品的兴趣程度很不平均,而且它希望获得的集体物品与成本相比极有价值(在一定的供给水平上),那么比起其他拥有相同数量成员的集团,他更有可能为自己提供集体物品。”④由于集团成员的特殊性,个体的利益关切度也不同,可能会出现少数剥削多数的现象。
二、集体行动理论的一些局限
奥尔森的理论阐述具有通俗明了的风格,其对集体行动理论的分析入木三分,直指要害。其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哈丁的公用地悲剧,印证了“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公共事务的困境,导致公共资源的利用无度、浪费现象及公共组织的效率低下。奥尔森的“选择性激励”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搭便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但其理论也并非是万能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深入思考,本人对其理论的前提假设及其阐述过程中的细节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质疑。
首先,用“理性人”的假设来解释集体行动的问题,并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中集体行动的个体。因为人毕竟是社会关系当中的人,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利的理性来做决定。奥尔森“理性人”的假设为我们提供了考察集体行动问题的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思路,但并非其假设就能代表事实当中的人。现实当中的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人,并非是完全同质性的,除了理性之外,情感、道德、甚至宗教、习俗等都会影响到个体的集体行动。
其次,奥尔森在谈到社会激励时认为:“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有在较小的集团中才起作用。这些集团很小,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接触。”⑤然而,本人认为社会因素对于集体行动的影响即使是在大集团中也是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失。尤其是在当今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网络逐步兴起,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舆论影响力大的特点,如果社会激励具有相当广泛的范围和较大的舆论压力,其作用对大集团中个体的集体行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本人认为在大集团中,并不能断言社会激励对集体行动不起任何作用。
再次,奥尔森认为集团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需要外部干预,他的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支持。这一点在他的《权力与繁荣》一书中也有阐述,奥尔森在该书中指出,关于发展中国家“其落后的最大挑战不在于资源或资本的匮乏,而在于它们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分工、交换等市场活动,特别是高质量的政府活动。”⑥然而,在现实中往往也存在着非正式的规则和共识,奥尔森似乎弱化了共同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外部干预是否成为必然还需要经过全面的论证。遇到问题时,社会内部衍生一些力量,在一定范围起到的作用也许比政府排他性治理更好些。社会当中存在的一些沿袭下来的习俗会对集体行动起到重要作用,集团内部的自发集团也可能会通过契约的形式来防止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注释:
①②③④⑤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格致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第2页,第42页,第37页,第71页.
⑥曼瑟尔·奥尔森著.苏长和,嵇飞译.权力与繁荣.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