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慢性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先后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出要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级诊疗,按照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及双向转诊基本原则细化慢性病分级管理要求,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畅通向下转诊渠道.2014年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规定分级诊疗规范,以医保政策为引导,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机制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下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羽扇豆醇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胃癌小鼠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方法取50只小鼠构建胃癌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予以1 ml/100 g体重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常山酮组予以2μg常山酮溶于0.1 ml/100 g体重无菌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羽扇豆醇低、中、高剂量组予以10、20、40 mg/kg羽扇豆醇溶于0.1 ml/100 g体重无菌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1次/d,持续1 w。断头法处死小鼠,采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组肿瘤质量;对比各组胸腺、脾脏质量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
80%的公共卫生决策和流行病学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1]。疾病时空数据是在一定区域特定时间段内收集的、反映疾病时空特征和发展过程信息的数据,它是对地理实体、地理系统特征、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的多维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反映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用于描述疾病由于空间与时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过程[2-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淋巴瘤最常见的病理亚型。根据2011年我国24个中心联合分析报告显示,DLBCL发病率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0%,占所有淋巴瘤的35.75%[1]。尽管DLBCL是一种潜在可治愈的肿瘤,但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不同的基因表达特征或临床特征都是影响DLBCL一线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一线治疗反应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2]。
目的 研究黄精多糖对胫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23只SD健康雄性大鼠,选取18只大鼠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建模成功15只.1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高剂量黄精多
目的分析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地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605个死因监测点根本死因为COPD的居民死亡登记资料,描述其死亡地点的分布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死亡地点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全国605个死因监测点有145 849名居民死于COPD,其中在家死亡人数为120 981人,占比为82.9%,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死亡人数为21 420人,占比为14.7%。2019年中国居民
目的探究KIF18B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2例白血病患儿血清中KIF18B的表达量;CCK-8实验检测KIF18B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KIF18B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侵袭相关蛋白MMP-1和MMP-9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KIF18B在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与转染对照
目的探讨miR-654对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654表达水平;HepG2细胞随机分为anti-miR-NC组、anti-miR-654组、anti-miR-654+si-NC组、anti-miR-654+si-FHIT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目;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高龄疝修补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行疝修补术的60例高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和趋化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二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给予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记录二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鼻腔生理功能、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变化,并统计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颅窝恶性肿瘤手术干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后颅窝肿瘤实施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颅内肿瘤(非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统计二组不同时间点(术前、麻醉后、手术操作时、手术结束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后颅窝肿瘤操作过程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不同主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分析观察组后颅窝肿瘤操作时间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波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