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 选择性作业
对于教和学环节而言,作业相当于一座桥梁,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紧密联系起来。老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反馈自己教学的覆盖面,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进行补救与拓展;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检验自己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后续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查找自己的不足,以利于更好的学习新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课改的试验田里遍撒着革新的种子,它们沐浴在人文主义的光辉中,孕育吐苗、拔节成长。然而,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并没有得到革新,它们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的深入开展,我认为作业的设计也要不断改革。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单一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课文《画风》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容,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佳作。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三、张扬学生的个性,变必做作业为自由选择性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他们在情感、兴趣、思维、生活经历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方向,就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而言,机械简单的题目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成了作业的傀儡,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变必做作业为自由选择性作业。例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完成,选择的范围如下:1.爱读书的你,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2.爱郊游的你,去寻找秋天的脚步。3.爱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爱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5.爱文学的你,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布置语文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作业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 选择性作业
对于教和学环节而言,作业相当于一座桥梁,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紧密联系起来。老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反馈自己教学的覆盖面,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进行补救与拓展;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检验自己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后续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查找自己的不足,以利于更好的学习新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课改的试验田里遍撒着革新的种子,它们沐浴在人文主义的光辉中,孕育吐苗、拔节成长。然而,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并没有得到革新,它们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的深入开展,我认为作业的设计也要不断改革。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单一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课文《画风》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容,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佳作。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三、张扬学生的个性,变必做作业为自由选择性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他们在情感、兴趣、思维、生活经历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方向,就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而言,机械简单的题目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成了作业的傀儡,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变必做作业为自由选择性作业。例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完成,选择的范围如下:1.爱读书的你,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2.爱郊游的你,去寻找秋天的脚步。3.爱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爱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5.爱文学的你,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布置语文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作业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