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本教育”的通用方法就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奉节县教科所的张立洪校长在今年春季带领我们走进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实验大本营,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为此,张校长先后几次专程到我们学校听课,评课,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交谈,与领导磋商,指导“生本教育”的基本流程,对它的课堂教学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结合到外地参加“生本教育”现场活动,听课,听老师讲解,听郭思乐教授报告,我对“生本教育”相恋了。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主要教,学生主要学,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被动地学习是很枯燥的,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生本教育”正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生命与希望。“生本教育”的理念是针对“师本”而言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按郭思乐教授的话说就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它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整个生本课堂的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前置作业了。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学习,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前置作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出来的?”使个小组的讨论沿着前置性作业这条主线,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学生竟然得出八种不同的方法。如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在黑板上先画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则拿出一个一根木棍系着一根毛线的工具,通过两次转动,把三个内角转换到同一个顶点,形成了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教师则顺势引导,各组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各组选出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结果,老师对各组的得失进行评价,评选出优胜组。这样学生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自主学习和体会,再加上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所学知识不仅记忆深刻,理解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每个学生都感到很大的成就感、满足感,课堂教学也在互动、平等、热烈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解决前置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解决前置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三问”有机的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设计布置好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导学,学生主动学的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课堂上学生才能充分展示和交流,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展开探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当然,万事开头难。我们才接触“生本教育”,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具体操作起来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交流前置作业时容易跑题,纪律有些混乱,不好控制。普九以来,学生的基础差也是一个难题,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它,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小插曲。仿郭思乐教授《教育激扬生命》开卷语句: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拂过原野;没有人预知一颗种子的命运,只有当硕果挂满枝头;没有人了解思维的快乐,只有当它变成火苗窜烧!让我们整装出发,一起奔向繁花似锦的教育的春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生本携手一起往前走。
收稿日期:2012-05-07
“生本教育”的通用方法就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奉节县教科所的张立洪校长在今年春季带领我们走进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实验大本营,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为此,张校长先后几次专程到我们学校听课,评课,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交谈,与领导磋商,指导“生本教育”的基本流程,对它的课堂教学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结合到外地参加“生本教育”现场活动,听课,听老师讲解,听郭思乐教授报告,我对“生本教育”相恋了。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主要教,学生主要学,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被动地学习是很枯燥的,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生本教育”正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生命与希望。“生本教育”的理念是针对“师本”而言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按郭思乐教授的话说就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它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整个生本课堂的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前置作业了。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学习,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前置作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出来的?”使个小组的讨论沿着前置性作业这条主线,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学生竟然得出八种不同的方法。如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在黑板上先画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则拿出一个一根木棍系着一根毛线的工具,通过两次转动,把三个内角转换到同一个顶点,形成了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教师则顺势引导,各组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各组选出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结果,老师对各组的得失进行评价,评选出优胜组。这样学生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自主学习和体会,再加上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所学知识不仅记忆深刻,理解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每个学生都感到很大的成就感、满足感,课堂教学也在互动、平等、热烈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解决前置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解决前置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三问”有机的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设计布置好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导学,学生主动学的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课堂上学生才能充分展示和交流,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展开探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当然,万事开头难。我们才接触“生本教育”,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具体操作起来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交流前置作业时容易跑题,纪律有些混乱,不好控制。普九以来,学生的基础差也是一个难题,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它,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小插曲。仿郭思乐教授《教育激扬生命》开卷语句: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拂过原野;没有人预知一颗种子的命运,只有当硕果挂满枝头;没有人了解思维的快乐,只有当它变成火苗窜烧!让我们整装出发,一起奔向繁花似锦的教育的春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生本携手一起往前走。
收稿日期: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