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格力电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08亿元,净利润42.76亿元,上缴税收33亿元,连续9年中国家电行业纳税之首。自1995年起,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16年位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6年居于世界第一。
2009年8月,美国全球版《商业周刊》载文对华为与格力颇多赞美之词,认为它们已经凭借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升级,并成为行业领先者,其科技创新代表中国未来。这是来自国际舆论对中国制造企业罕见的肯定,说明格力与华为一道获得世界的认可。2010年格力电器面向全球发布了包括G10低频控制技术、超高效定速压缩机和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等三项空调领域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仅在国内同领域遥遥领先,更是一举超越美、日、欧等国际同类产品,标志着格力电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标杆企业。
通过时序分析方法,在一个历史的视角下观察格力电器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清晰地展示格力电器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品质,进入高端市场的标志性事件。格力电器的技术能力成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靠自主设计,不断推出新品扩大规模。
1991—1995年,格力依靠自主设计扩大销售规模。1991年3月,朱江洪担任一家当时处于严重亏损、年产只有两万台窗式空调的海利空调厂(格力电器前身)厂长。上任伊始,朱江洪认真分析了企业优势和劣势,利用已有生产和研发条件,解决了海利长期以来依赖外部采购和进口组装件的现象,开发出自主的空调模具,终于生产出自己设计的空调产品,这实质上是格力走向自主技术开发的起点。初期自主设计的成功,让格力先尝到了甜头,获得了产品自主开发与市场绩效的正反馈,1994年销量上升至行业第二位。
这一时期格力完成了第一款灯箱柜机的开发,这是一个可以反映格力高层亲自参加产品开发的重要历史事件。1993年朱江洪提出开发灯箱柜机,当时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格力研发环境非常艰苦。几个设计员挤在面积只有七八平方的设计室里,为了产品尽快推向市场,抢占先机,朱江洪跟研发人员以公司为家,为攻克技术难题,常常研究讨论至天亮。为了听噪音,现任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的黄总当时都是趴在地上观察实验现象。就在这样的办公和实验环境中,格力研制出了第一款灯箱柜机,产品面市后销售异常火暴,格力品牌从此在空调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企业一把手对产品研发的亲历亲为,总工程师为听噪音指标,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这就是格力高层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从格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大概就不难理解其会走向技术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树立精品理念,技术突破初露锋芒。
1995—1997年,这是格力腾飞路上最关键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格力对内实施“精品战略”:通过一系列的质量目标、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来锤炼企业的整体运营,从而确保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领先于同行;另一方面,对外采取积极的市场策略,创新营销模式,首创淡季贴息返利、年底返利政策,独创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一举奠定了格力空调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营销渠道的创新为格力的产品销售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格力持续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格力倡导的“工业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打造“百年企业”的长远战略。1996年格力取代春兰成为国内市场老大。
已经在国内家用空调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的格力电器正式决定进军中央空调领域。令人惊喜的是,在1996年,格力成功自主开发出了第一台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组,并畅销至今,取得了进入中央空调领域的技术开门红。但这一阶段总体来说,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非核心技术领域,产品虽然开发成功,但是高端核心配件,比如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还是采用国外品牌,整体上尚无法撼动“美系”、“日系”企业在中央空调领域的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确立技术型企业战略,核心技术差距迅速缩小
1997—2005年,格力一方面继续走“精品战略”路线,不断强化自身产品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把眼光投向未来,确定了走“技术型企业”的路线。通过实行科技创新、提高全员效益意识、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等,来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益和效率,巩固国内市场连年第一的销售业绩,并且于2005年成为全球家用空调销量冠军。1999年起,格力电器更是陆续研制开发出户式中央空调、单元式水(风)冷柜机、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风管机、风机盘管以及大批的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格力中央空调产品线大为丰富。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让中国的空调品牌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格力电器从2001年底开始加快自主技术研发的步伐,并向中央空调的高端技术迈进。这一时期,格力在中央空调领域有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开始在变频空调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布局。2003年格力电器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了日本用了16年时间才研制出的“多联机”——“一拖多”技术,在中央空调的高端技术领域硬是闯开了一条创新之路,打破了美日企业死守的壁垒。随后,相继推出数码多联“一拖十六”、“一拖三十二”等高端技术。格力“多联机”技术突破的当年,就在山东第一高楼——济南明珠商务港大厦多联式中央空调机组招标中,以其优异的综合技术指标,一举击败日本大金、三菱,成功中标。2005年8月,由格力电器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心式冷水机组正式下线。2005年11月,全球上第一台超低温数码多联式中央空调在格力电器下线,它的成功问世,不但能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中央空调制热和采暖效果差的技术难题,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央空调的冬季制热和节能技术水平,使我国的中央空调在冬季制热和节能技术上一举达到世界领先地位,被建设部组织的专家评估团评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第四阶段: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局部领域国际领先
2005年至今,格力坚持技术型企业战略,坚持质量和技术是品牌的生命力,不断扩大的产量,继续支撑其在空调领域的大规模研发,在诞生一大批核心技术的同时,研发的宽度也在不断扩大,广泛拓展至空调各个关联技术领域:压缩机电机技术、控制技术、冷冻冷藏技术、强化热交换技术、包括冷媒研究在内的环保技术,研发人员也在这一时期迅速膨胀。以2009年2月成立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为标志,大幅度提升其研发能力,尤其是集成外部资源合作技术开发的能力。积极开展项目合作,研发领域向前端转移,重点集中在节能环保制冷设备领域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
这一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包括,2008年2月,格力电器一举拿下2010南非世界杯两个主场馆、一个办公大楼及地铁中央空调订单,成为中国中标唯一空调企业。2010年6月,在南非世界杯的舞台上,格力空调与约克、开利、大金等国际中央空调巨头同台竞技。2008年4月,格力中央空调中标印度电信基站2千万美金商用空调项目,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精密空调技术的空调企业。2010年7月,格力在人民大会堂全球首发,发布了包括G10低频控制技术、超高效定速压缩机和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等三项空调领域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仅在国内同领域遥遥领先,更是一举超越美、日、欧等国际同类产品,标志着格力电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标杆企业。
通过对格力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时序分析,可以看出,格力市场份额的增加是建立在扎实的技术实力基础之上的。格力技术能力积累始于自主产品开发,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不断提升产品开发的技术层级,形成了重大技术突破与市场绩效之间良性的互动。格力技术能力积累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核心技术突破绝非“天上掉馅饼”,技术不是空中楼阁,都是积累的,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09年8月,美国全球版《商业周刊》载文对华为与格力颇多赞美之词,认为它们已经凭借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升级,并成为行业领先者,其科技创新代表中国未来。这是来自国际舆论对中国制造企业罕见的肯定,说明格力与华为一道获得世界的认可。2010年格力电器面向全球发布了包括G10低频控制技术、超高效定速压缩机和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等三项空调领域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仅在国内同领域遥遥领先,更是一举超越美、日、欧等国际同类产品,标志着格力电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标杆企业。
通过时序分析方法,在一个历史的视角下观察格力电器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清晰地展示格力电器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品质,进入高端市场的标志性事件。格力电器的技术能力成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靠自主设计,不断推出新品扩大规模。
1991—1995年,格力依靠自主设计扩大销售规模。1991年3月,朱江洪担任一家当时处于严重亏损、年产只有两万台窗式空调的海利空调厂(格力电器前身)厂长。上任伊始,朱江洪认真分析了企业优势和劣势,利用已有生产和研发条件,解决了海利长期以来依赖外部采购和进口组装件的现象,开发出自主的空调模具,终于生产出自己设计的空调产品,这实质上是格力走向自主技术开发的起点。初期自主设计的成功,让格力先尝到了甜头,获得了产品自主开发与市场绩效的正反馈,1994年销量上升至行业第二位。
这一时期格力完成了第一款灯箱柜机的开发,这是一个可以反映格力高层亲自参加产品开发的重要历史事件。1993年朱江洪提出开发灯箱柜机,当时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格力研发环境非常艰苦。几个设计员挤在面积只有七八平方的设计室里,为了产品尽快推向市场,抢占先机,朱江洪跟研发人员以公司为家,为攻克技术难题,常常研究讨论至天亮。为了听噪音,现任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的黄总当时都是趴在地上观察实验现象。就在这样的办公和实验环境中,格力研制出了第一款灯箱柜机,产品面市后销售异常火暴,格力品牌从此在空调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企业一把手对产品研发的亲历亲为,总工程师为听噪音指标,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这就是格力高层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从格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大概就不难理解其会走向技术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树立精品理念,技术突破初露锋芒。
1995—1997年,这是格力腾飞路上最关键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格力对内实施“精品战略”:通过一系列的质量目标、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来锤炼企业的整体运营,从而确保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领先于同行;另一方面,对外采取积极的市场策略,创新营销模式,首创淡季贴息返利、年底返利政策,独创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一举奠定了格力空调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营销渠道的创新为格力的产品销售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格力持续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格力倡导的“工业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打造“百年企业”的长远战略。1996年格力取代春兰成为国内市场老大。
已经在国内家用空调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的格力电器正式决定进军中央空调领域。令人惊喜的是,在1996年,格力成功自主开发出了第一台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组,并畅销至今,取得了进入中央空调领域的技术开门红。但这一阶段总体来说,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非核心技术领域,产品虽然开发成功,但是高端核心配件,比如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还是采用国外品牌,整体上尚无法撼动“美系”、“日系”企业在中央空调领域的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确立技术型企业战略,核心技术差距迅速缩小
1997—2005年,格力一方面继续走“精品战略”路线,不断强化自身产品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把眼光投向未来,确定了走“技术型企业”的路线。通过实行科技创新、提高全员效益意识、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等,来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益和效率,巩固国内市场连年第一的销售业绩,并且于2005年成为全球家用空调销量冠军。1999年起,格力电器更是陆续研制开发出户式中央空调、单元式水(风)冷柜机、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风管机、风机盘管以及大批的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格力中央空调产品线大为丰富。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让中国的空调品牌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格力电器从2001年底开始加快自主技术研发的步伐,并向中央空调的高端技术迈进。这一时期,格力在中央空调领域有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开始在变频空调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布局。2003年格力电器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了日本用了16年时间才研制出的“多联机”——“一拖多”技术,在中央空调的高端技术领域硬是闯开了一条创新之路,打破了美日企业死守的壁垒。随后,相继推出数码多联“一拖十六”、“一拖三十二”等高端技术。格力“多联机”技术突破的当年,就在山东第一高楼——济南明珠商务港大厦多联式中央空调机组招标中,以其优异的综合技术指标,一举击败日本大金、三菱,成功中标。2005年8月,由格力电器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心式冷水机组正式下线。2005年11月,全球上第一台超低温数码多联式中央空调在格力电器下线,它的成功问世,不但能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中央空调制热和采暖效果差的技术难题,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央空调的冬季制热和节能技术水平,使我国的中央空调在冬季制热和节能技术上一举达到世界领先地位,被建设部组织的专家评估团评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第四阶段: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局部领域国际领先
2005年至今,格力坚持技术型企业战略,坚持质量和技术是品牌的生命力,不断扩大的产量,继续支撑其在空调领域的大规模研发,在诞生一大批核心技术的同时,研发的宽度也在不断扩大,广泛拓展至空调各个关联技术领域:压缩机电机技术、控制技术、冷冻冷藏技术、强化热交换技术、包括冷媒研究在内的环保技术,研发人员也在这一时期迅速膨胀。以2009年2月成立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为标志,大幅度提升其研发能力,尤其是集成外部资源合作技术开发的能力。积极开展项目合作,研发领域向前端转移,重点集中在节能环保制冷设备领域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
这一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包括,2008年2月,格力电器一举拿下2010南非世界杯两个主场馆、一个办公大楼及地铁中央空调订单,成为中国中标唯一空调企业。2010年6月,在南非世界杯的舞台上,格力空调与约克、开利、大金等国际中央空调巨头同台竞技。2008年4月,格力中央空调中标印度电信基站2千万美金商用空调项目,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精密空调技术的空调企业。2010年7月,格力在人民大会堂全球首发,发布了包括G10低频控制技术、超高效定速压缩机和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等三项空调领域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仅在国内同领域遥遥领先,更是一举超越美、日、欧等国际同类产品,标志着格力电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标杆企业。
通过对格力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时序分析,可以看出,格力市场份额的增加是建立在扎实的技术实力基础之上的。格力技术能力积累始于自主产品开发,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不断提升产品开发的技术层级,形成了重大技术突破与市场绩效之间良性的互动。格力技术能力积累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核心技术突破绝非“天上掉馅饼”,技术不是空中楼阁,都是积累的,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