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快被中国人吃完了?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象的退却
  作者: [英]伊懋可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梅雪芹、毛利霞 、王玉山
  出版时间: 2014-12-1
  页数: 640
  定价: 68.00元
  英国环境史教授伊懋可的大作——《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出版了中文版。看名字就让人兴味盎然,大象是有趣的动物,甲骨文里就有“象”字,《吕氏春秋》里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明至少在商代时黄河流域还生活着众多大象。另外,河南省的简称“豫”字,就是一幅人牵大象的象形画。
  我们还知道,大象是一种温暖的动物,想想今天《动物世界》里播放的非洲象、亚洲象都生活在热带地区。历史上存在的猛犸象除外,这种长毛巨兽其实和大象并不是亲缘很近的生物。但今天中国大地上大部分地区已经见不到野生的大象了,只在中缅边界的几个小块自然保护区里和缅甸、老挝共享了几群亚洲象。如果哪天越境移民了,就真的没了。
  大象是怎么从中国中心地带一路向南消失无踪的,的确是个有意思的题目。伊懋可说,在周代时,大象就已经从河南北部,退到了淮河北岸。《诗经·鲁颂》里的:“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表明,淮夷的贡品就有象牙。汉代时的《淮南子》提到,长江流域,“地宜稻,多兕象”,说的是南方不但有犀牛还有大象。
  可惜作者的观察不太尽责,从汉代一下子就跳到了唐代,这时的大象只分布于中国东南地区,唐朝人刘恂《岭表录异》说潮州、惠州一带,“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虽然鼻子很好吃,但大象到南宋时还没有因为味道诱人而消失,南宋洪迈的《夷坚志》里,潮州有一群大象曾经围困过地方长官。这时甚至在湖北黄陂还有人目击到大象“匿林中,食民苗稼”。再往后,守卫西南的蒙古军队曾经率领由大象组成的部队对抗过明朝的大军,骑在大象而不是马背上的蒙古部队可能是有点“混搭”。至于明末抗清过程中用大象抵抗满清南下的尝试,是中国最后一次有关大象的军事化应用了。
  然后,中国就见不到大象了,只有云南边境上那一点。可到这段时,这本正文将近500页的《大象的退却》才说到20页啊,大象在书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作者话题一转,讨论起另一个沉重的问题,大象为什么会消失?倒不是纯粹因为象鼻好吃,被古代中国人给吃完了,而是因为大象需要温暖的森林,而人类的生活需要农田。正是千百年里中国古人毁林造田的行动,把大象生活的森林改造成了田园,森林的对水分的涵养功能下降,原先散布在华北平原上的九个巨大湖泊都大部分干涸。森林和巨大水体的消失,造成了江淮流域从商代至今的年均气温下降了好几摄氏度。这才是热爱温暖环境的大象真正消失的原因。
  作者在这本名为“中国环境史”书里花费剩下的巨大篇幅里,讨论起了中国农业开发史,让人觉得有些乏味。相比之下,我更希望看到“老虎的退却”“鳄鱼的退却”“江豚的退却”“猩猩的退却”“蟒蛇的退却”“熊猫的退却”。如果作者能确确实实花些心思好好写一些动物与人的互动,这本书还能变得更好看一点。毕竟,这些富有灵性的动物在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评话、演义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象在《西游记》中经常出镜,老虎们在《水浒传》中是不亚于武松、李逵的重要主角,而韩愈写的那篇《祭鳄鱼文》给我们留下了唐代潮州另一种动人的生态情景。关于大象的故事怎能就这么结束了呢?
  说实话,我甚至想到了为《大象的退却》写作一个续篇的框架:随着中国本土大象的退却,明代日益罕见的象牙制品数量,在清代中期后却突然爆发。广州陈家祠博物馆里展出的大量精美象牙雕刻制品,就出自清代广州雕刻家之手。另一方面,在19世纪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当中,深入非洲内陆的欧洲探险家正驱策着非洲土著,跋涉在黑暗的象牙之路上,甚至在非洲留下了后来易名为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
  什么都不用说了,正是来自中国的物质需求,乘坐着早期“全球化”的快船,再一次开启了“大象的退却”,不过这次轮到了非洲大象。好在,国际组织对象牙交易的禁令,已经遏制了大象的消失。(现在还在私下交易的象牙制品,基本都是俄罗斯发掘的猛犸象牙化石)人类收敛了自己的欲望,动物就能获得喘息的机会。这对“消失的大象”算是个好消息吗?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名的传奇女性,其他都半路跌倒过,  只有她,一个人稳稳地走到了现在,不声不响制造了一个属于她的王国。  神祇  2015年8月14日的下午三点,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遍的下午。  红衣黑裤深绿围巾七彩头箍的杨丽萍带着她的助理燕子,走进了有着浓重苏式建筑味道的云南艺术剧院三楼排练厅。  原先懒懒散散、各跳各的年轻演员们在一瞬间莫名地紧张起来。57岁的杨丽萍腰干笔直地穿过人群,一边
2011年2月15日,李志一把火把所有实体唱片烧掉。摄影_撒郊  多年以后,李志的父母还不知道李志的真正身份其实是一个歌手。  1999年的夏天,李志从东南大学退学,需要家长签字,亲戚老师朋友挨个劝他,没用,他一意孤行——李志决定的事情没人能改变得了。他成了无业游民,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平房里,每天窝在家里看书听音乐,到处跟朋友借钱、蹭饭。  他和父母的交流极少,家人问他的情况,他瞎编,“上班”,“最
說起羊羹,我总想起电影《南京!南京!》里的桥段:新年伊始,日本士兵角川穿过满目疮痍的南京街道,将部队发的新年慰问袋整个送给慰安妇百合子。百合子病了,虚弱地躺在床上,却在从袋子里掏出羊羹的瞬间,露出小女孩一般的神色:“我最喜欢羊羹了!”角川温柔望着她:“我叫角川。”他和上次见面一样强调自己的名字,百合子却只是躺回床上,张开双腿说:“请。”  于是在我心中,羊羹就和孤独和苍凉有了莫名的关系:一个想要超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个人身上。  内马尔骄傲地宣告:“这里有五万个球迷正在齐声高呼我的名字。”背景音中,“内马尔!内马尔!”的呼声恰恰应和着他的发言。然而C罗却挑起嘴角,大拇指一翘,比向看台:“不包括她。”镜头随即转向看台上的棕发美女,那是C罗的超模女友伊琳娜,她大方地给了男友一记飞吻,笑容粲然。  这情节几乎像是八卦小报杜撰,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耐克世界杯广告《胜者主宰》。在这长达4分钟的
迎着欢呼、惊讶、赞叹、敬佩、膜拜以及批评、质疑、鄙视、调侃、诋毁等的声音,罗永浩与他的锤子发布会,以惊人的魔力横扫一切舆论阵地,无论是微博、科技自媒体、意见领袖、传统媒体,还是创下破纪录的视频直播观看数量,总之,那几日在任何平台,你都躲避不了人们对“罗胖子”以及锤子手机的讨论。  在锤子的发布会上,狂热的气息更是四处弥漫,当老罗登场时,数百号人立刻激动地起立鼓掌,这情景就像一群人,在一起庆祝共同理
朱大可教授上下两册887页的《华夏上古神系》有着极大的野心,所以刚一出版,我就急不可待地买了。  在人类出走自非洲的基因证据成为新共识之后,必然各个传统人文学科都要因此修改。朱大可作为一个有正常国际观的教授,自然受到启发,认定华夏文化必然是人类在向东亚迁移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就成了出版这本书的动机。方向是对的,这的确是人文学界的新政治正确。  在这本书中,最显而易见的是他对语言学,特别是上古语言学的
《窃听风云》虽标注1、2、3部,但之间并无联系,只是主演围绕着刘青云、古天乐和吴彦祖展开,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窃听的故事,不如说是用一个道具和环节,编导将这三个主演拧在一起做一出戏。  因为票房喜人,这一做,就是五年,连续三部,故事无端变化,不变的是三位主演,“铁打的兵将,流水的事”。而观众一次次钻进影院,除了期待三位香港男演员中的绝对中坚一展大银幕风采,也是出于对“窃听”这个类型电影的执迷。  到
日本与韩国媒体又打起了嘴仗,不为二战也不为粽子,这次争的是樱花起源地。媒体写道:“中国樱花产业协会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樱花真正的起源地是中国。”网络媒体更懂网友心理,标题用上了“日韩争樱花起源地,中国表示呵呵”或“中国高冷”字样。  我不懂日文,也看不懂韩国报纸,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打了起来,但通过中国的报道,我起码明白了两件事。第一:这事就是一个策划,一个种樱花的中国公司,在樱花烂漫的季节,联
释义:网络热词,从英文“you know”翻译过来,表达彼此心照不宣的意思。  出处:“你懂的”一词早在几年前就已流行于网络,但最近几天却突然大热,因为在3月2日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南华早报》记者问到了某要员坊间传闻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说:“我和你一样,在个别媒体上得到一些信息。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你懂的,一切已
一大早还不到八点,我已来到离下榻酒店不远的菜场,我们今天下午就要搭机回台北,这是我最后一次到市场溜达。  在短短三天的冲绳小假期中,我每天早晨都要到那霸市中心的公设市场报到,也没有什么东西非买不可,就只是东张西望,欣赏围着橡皮围裙的鱼贩,把各种我没见过的鱼虾海产,利落处理好,交到静候的客人手里。逛到有点累了,酱菜摊旁有个卖咖啡的小摊,倚墙摆着长板凳,我可以坐在这儿,喝着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旁观酱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