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成人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我区成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方法:以我区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其年龄在20至65岁不等。结果:(见正文),结论:超重、肥胖、腹部肥胖等与许多慢性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CVD。
  【关键词】肥胖超重;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136.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99-02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至12月,以我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都在20至65岁不等。获取男性资料6620份,女性资料5380份,总共获取12000份资料,应答率为83.9%
  1.2 研究内容和诊断标准:
  对调查人群用统一的方法进行身高测量、体重测量、腰围以及血压的测量。血生化指标的测定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要在标准化的实验室进行测量,测量的项目有:TG(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血糖。根据我国有关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HDLC<0.90mol/L的被定义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1.69mmol/L的被定义为高甘油三脂,TC≥5.69mmol/L的被定义为高总胆固醇;判定高血压的标准是SBP≥140mmHg或DBP≥90mmHg或是是否有高血压史。判定高血糖的标准是空腹血糖≥6.1mmol/L或是是否有糖尿病史。判定超重的标准为体重指数(BMI)是否超过24kg/m2,判定肥胖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是否超过28kg/m2。判定男性腹部肥胖的标准是腰围≥85cm,
  女性腹部肥胖的标准是腰围≥80cm。
  1.3 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库软件(EPIDA-TA2.0)对原始的数据做双份录入,且要更正错误的数据信息。用趋势χ2检验分析发生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性增大的趋势是否与肥胖程度增加有关系,再次检验年龄调整后的X2。使用统计软件SAS统计P值,P<0.05的结果为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的关系:
  从表1中发现,女性的超重和肥胖率明显低于男性,体重指数越高,危险因素异常和2个以上异常聚焦的发生率增长就越明显,其P值都小于0.0001,年龄调整后的X2仍有显著性变化。从表中可看出超重患者发生上述异常的概率是正常体重着得2倍到3倍左右,肥胖患者发生上述异常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到4倍左右,由此可见,肥胖对CVD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相比较而言,超重和肥胖对高总胆固醇的影响稍低。
  2.2 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的关系:
  从表2中发现女性的腹部肥胖明显低于男性。从χ2检验结果可发现,腹部肥胖明显增大了上述异常的发生率。年龄调整后的χ2仍有显著性变化,从表2中课看出男性腹部肥胖患者发生危险因素的概率是正常腹围者得2倍到3倍左右,女性是正常腹围者的2倍到4倍左右。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超重、肥胖、腹部肥胖与许多慢性病,特别是与CVD及其危险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在近20年的资料调查发现,我国超重肥胖人数在大幅度增长,肥胖人数的增长将成为我们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将會给人类的健康和经济问题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当前防治超重、肥胖以及腹部肥胖成为防治慢性病的关键之一。以我区人群为研究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表明超重、肥胖以及腹部肥胖在人群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成倍增加了CVD危险因素异常的发生,超重、肥胖、腹部肥胖与CVD主要危险因素异常的关系与文献报告结论一致。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控制 超胖和肥胖可以大幅度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尤其是多个危险因素的聚焦发生。控制超重,可以减少38%-51%危险因素的聚焦的发生;控制肥胖,可减少11%-18%;控制腹部肥胖可减少40%-55%.由这些数据可看出控制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可以大幅度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15.
  [2] 刘静,吴兆苏,曾哲淳,等.11省市自然人群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6)∶468-472.
  [3] 陈春明.肥胖问题-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我国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2
  作者单位:415000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回顾我院临床药师在各科室开展药学服务的情况,总结其具体内容和模式。临床药师只有深入临床,从处方监测、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患沟通等方面开展工作,才能切实做好临床药学服务。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0.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3-02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是药剂科的工作模式逐渐从传统的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综合分析。结果:2010年博爱县手足口病发病率110.37/10万(479/434009),手足口病春末夏初发病高峰,高度散发,男性高于女性,3岁以下发病率高(94.78%)。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提前。发病率高低与交通、人口密度、性别比和儿童卫生习惯有关。  【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常见肿瘤类型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87例臨床资料。结果:颅内常见肿瘤为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听神经瘤、松果体瘤、、结核瘤、垂体瘤;幕上104例,幕下83例。颅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幕上以颅咽管瘤、松果体瘤最为常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为常见。结论:CT可以准确定位颅内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对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因出血而对产妇造成损伤。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我院63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产妇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异常、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软产道损伤,高危因素有孕周、多胎妊娠、第三产程异常以及流产史。结论:从研究结果看,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多数情况下有着不可避免性,但通过提高产科接生水平和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扭转牙拔除后即刻再植的疗效。方法:10例10颗扭转牙拔除后即刻再植定,再用正畸固定,排齐整平,并进行3-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次10例病例再植成功8颗,占80%,死髓牙2颗,20%。结论:扭转牙在其他方法不能矫正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拔牙行即刻再植。  【关键词】扭转牙;拔除;即刻再植;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16.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10-01    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在这里工作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多年的传染科工作经历,对影响传染科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防范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健康[1]。    1 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传染料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5.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15-02    烤瓷冠桥是牙体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固定义齿修复最常用的方法。其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与天然牙色泽相似的效果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适应症的选择,修复制作及技工制作技术的欠缺,患者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会造成完成后的修复体不满意。现将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到我科就诊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互助县乡村幼儿园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互助县19所乡级托幼机构的1763名在园儿童。  【关键词】农村入托儿童;发育状况;疾病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4-02    1 方法  由互助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用统一测量工具、标准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测量身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临床用药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28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等。结论:药师需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审核与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有效减少不良事件。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  
期刊
【摘要】目的:改善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并探讨恰当的治疗时间,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方法:将我院41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非治疗组16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先天梅毒儿发生情况。结果:足月分娩率治疗组为84.00%(21/25),未治疗组仅为56.25%(9/16),治疗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療组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非治疗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