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15例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严格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关键词: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16-01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主要针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是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原因之一[1]。新生儿因各器官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而成为一类特殊高危人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对我科一年来共1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预防和控了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生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及病人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男11例,女4例。年龄6~28天。新生儿脐炎13例,新生儿肺炎2例。所有感染患儿分泌物均送病原学培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耐药菌株分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大肠埃希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
2 护理措施
2.1 制定学习多重耐药菌患儿处置方法及流程 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学习多重耐药菌定义、处置方法、隔离措施。对保洁人员也进行相关培训。
2.2 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
2.2.1
当接到检验科通知微生物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值班护士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并在多重耐药菌登记本上登记。将患儿单间病室隔离,无单间病室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安置在同一房间,或与其他患儿严格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将其与有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儿安置在同一房间,如早产儿、PICC置管患儿等。
2.2.2 在病人一览表、病历夹上床头牌粘贴多重耐药菌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及家属重视。
2.2.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重要传播媒介,护士的手卫生尤为重要。手卫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已得到国际的公认[2]。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儿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及脱手套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患儿床旁应备有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进行手消毒。
2.2.4 患儿物品专用及周围环境物品的消毒
治疗盘、听诊器、体温表等物品专用。患儿周围物品、地面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抹布拖布专用。患儿分泌物排泄物须与消毒液混合后倒弃,盛放容器要使用一次性用品,并在消毒后处理。病人床旁备医疗垃圾筒,患儿废弃物品应放入医疗垃圾袋内统一处理。医疗废弃物放于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针头放于专用利器盒内,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2.2.5 他科检查告知消毒
患儿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解除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2.2.6 解除隔离
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检出该致病菌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或出院后进行房间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2.3 遵医嘱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注意使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一般间隔8h或12h,以维持病人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的抗菌效果[3],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4 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有调查显示,由于病人和家属及周边病人的因素而影响隔离措施的占90.1%[4],原因是家属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或怕被嫌弃和不被关心,产生恐惧心理出现不配合[4]。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讲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传播途径、隔离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家长和探视者接触患儿之后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从而解除家长心理负担,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儿的隔离。
3 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越来越需要被关注与重视。新生儿免疫力相对较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提前干预,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严格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最大限度的保障患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冰.加强儿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O):60.
[2] 李六亿.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面l临的挑战[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9,24(2):65—67.
[3] 王雪文,钟秀君.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75.
[4] 李雪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回顾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2):204—205.
关键词: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16-01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主要针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是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原因之一[1]。新生儿因各器官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而成为一类特殊高危人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对我科一年来共1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预防和控了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生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及病人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男11例,女4例。年龄6~28天。新生儿脐炎13例,新生儿肺炎2例。所有感染患儿分泌物均送病原学培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耐药菌株分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大肠埃希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
2 护理措施
2.1 制定学习多重耐药菌患儿处置方法及流程 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学习多重耐药菌定义、处置方法、隔离措施。对保洁人员也进行相关培训。
2.2 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
2.2.1
当接到检验科通知微生物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值班护士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并在多重耐药菌登记本上登记。将患儿单间病室隔离,无单间病室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安置在同一房间,或与其他患儿严格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将其与有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儿安置在同一房间,如早产儿、PICC置管患儿等。
2.2.2 在病人一览表、病历夹上床头牌粘贴多重耐药菌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及家属重视。
2.2.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重要传播媒介,护士的手卫生尤为重要。手卫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已得到国际的公认[2]。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儿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及脱手套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患儿床旁应备有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进行手消毒。
2.2.4 患儿物品专用及周围环境物品的消毒
治疗盘、听诊器、体温表等物品专用。患儿周围物品、地面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抹布拖布专用。患儿分泌物排泄物须与消毒液混合后倒弃,盛放容器要使用一次性用品,并在消毒后处理。病人床旁备医疗垃圾筒,患儿废弃物品应放入医疗垃圾袋内统一处理。医疗废弃物放于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针头放于专用利器盒内,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2.2.5 他科检查告知消毒
患儿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解除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2.2.6 解除隔离
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检出该致病菌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或出院后进行房间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2.3 遵医嘱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注意使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一般间隔8h或12h,以维持病人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的抗菌效果[3],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4 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有调查显示,由于病人和家属及周边病人的因素而影响隔离措施的占90.1%[4],原因是家属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或怕被嫌弃和不被关心,产生恐惧心理出现不配合[4]。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讲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传播途径、隔离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家长和探视者接触患儿之后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从而解除家长心理负担,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儿的隔离。
3 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越来越需要被关注与重视。新生儿免疫力相对较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提前干预,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严格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最大限度的保障患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冰.加强儿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O):60.
[2] 李六亿.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面l临的挑战[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9,24(2):65—67.
[3] 王雪文,钟秀君.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75.
[4] 李雪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回顾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