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新能源产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新能源政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国内外对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文献进行综述。国外文献主要从新能源市场化政策、研发政策以及政策的效果进行研究。国内从新能源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对政策体系的建议,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几方面进行研究。欧美国家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而中国的研究方向较单一,必须加强国内的新能源政策研究,抓紧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对新能源市场化政策的研究
Soubbotina等(2000)提出丹麦风电发展速度变慢的原因之一是对于未来财政激励机制的不确定性的顾虑。Berry(2001)对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欧盟成员国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实施模式和具体措施。Niels和Anne(2003)认为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经费补贴政策,如风电机安装以实现其设备容量和总产出率的有效放大,可以减少其市场化的价格阻力。Langiness等(2003)介绍了美国各州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特点,并针对风电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实现进行了评价。Morthorst等(2003)对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细则进行探讨。Ryan等(2006)研究了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若干因素,包括总体原则和各种设计选择,认为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应保持长久性和动态性,随时间逐渐增减并加强责任落实和有效监督。
2.对新能源研发政策的研究
Graham等(2003)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政府应加大对技术、设备研发和信息交流等环节的财政投入和补贴。Martine等(2006)用市场模拟的方法对欧盟的新能源技术进行了考察,认为政府投入将有助于风能与生物质能快速发展,并通过预测模型得出,政府在技术领域的投入将使每单位新能源电力(RES-E)的价格将下降1~8美分/度。TaichenChien等(2006)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可再生能源使用对技术效率提高的作用。
3.对新能源政策效果的研究
Dary(2000)研究了政策的实施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影响,并运用POLYSYS模型研究农业与其它因素相互作用后对生物质能产业以及当地经济的影响。Nwaobi(2004)以尼日利亚为例,建立了一个分析减排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Weidou等(2004)对中国现有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现有政策无法保持中国社会和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議。出于对自由主义的信仰和市场经济理论的支配,欧盟和美国学者对新能源政策的焦点聚集在政策评价上。FredBeck(2004)认为,1990-2000年,对新能源贡献最大的政策是:1、直接装备补贴和折扣、净计价法律、技术联系标准(太阳能领域)。2、投资税收优惠、生产税优惠、欧洲电力购电法(风能领域)。3、上网许可、支持独立的电力生产者和第三方销售商(生物质能和小水电领域)。Lewis(2006)研究了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全球风轮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回顾不同国家在国产化大型风轮机制造业发展中所走过的道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建立风电产业之后的推动机制,表明将稳定的风电市场支持政策与国家风电专项激励政策相结合,便有可能在当地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Vera等(2007)认为要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国家能源指数体系,更好地帮助统计学家、政策制定者分析3E(能源、经济和环境)的有关问题。Nikejohnstone(2010)认为,不同的新能源发展应有不同的政策。就是说不同的政策尤其适用条件和相应的效应。K.H.Solangi,M.R.Islam等(2011)评述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法国、中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太阳能政策,认为FIT、RPS和激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的最受益的政策。LauraDiazAnadon(2012)分析了美国、英国、和中国在能源革新方面的刺激性制度,突出了国家目标与环境的差异对政策的影响,识别了自治,商业参与,制度集中程度的不同,指出了政府支持能源研究、设计与开发不同路径可能存在的差距。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文献更加侧重于对政策的技术性分析,突出政策工具的专业设计、决策选择与回馈评价的具体性分析,并建了模型分析。也有一些学者在研究视野上突破了一国范围,对新能源政策进行了横向比较。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文献比较强调局部分析,关注个案研究,表现出精细化和微观化的研究特点。
二.国内文献综述
1.新能源产业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
刘松万(2009)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与措施”一文中强调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措施。朱晓波(2010)在“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思考”一文中发现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之处,并相应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的建议。王玺、蔡伟贤、唐文清(2011)在“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一文中针对我国现行有关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在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引导和激励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生产、研发以及消费等环节的税收政策建议。武文静(2012)在“我国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的专项性研究——基于WTO的SCM协议”一文中结合规定。指出我国目前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美国在补贴专项性认定方面的经验,指出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建议。丁芸(2016)提出在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中,财税政策的作用效果应该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其介入除了消除市场机制的不利影响外,还能够提供产业初创期的动力系统。1.纠正外部性。2.提供发展引擎。3.实现风险共担。4.突破瓶颈束缚。 2.对新能源政策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
李靖(2011)提出1.国家对新能源日益重视,但尚未形成健全的新能源财税政策体系。2.新能源税率设置考虑不够全面,税负仍较高。3.由于没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的特殊性,有些税收优惠未能充分落实。王显志,郭宏伟等(2015)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评价,根据对指标权重的分析,提出了政府制定政策时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通过政策效能评价发现1.基础设施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也是激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推动力.2.凸显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不可低估的作用,灵活调整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強调技术的重要性,技术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何代欣(2016)提出对未来政策的建议,(一)不断提升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政策的效果,(二)以财税政策优化带动新能源产品的消费升级,(三)利用财税工具分享新能源发展的环境红利,(四)构建提高新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的财税政策。。廖家勤,孙小爽(2017)提出经历两个阶段的推广应用,我国财税等支持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了相应的表现,但从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效应还不够明显。建议一要优化财政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门槛。加强对补贴方式、发放渠道以及实施状况的管理与监督。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借鉴美国政府采购的经验,筹集专项资金,建立“清洁城市计划”等相关竞争性资助项目,进一步搭建完善的政府采购网络信息平台。三是完善税收政策,建立以油耗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税收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制定专门的税收政策。
3.对建立政策体系的研究与建议
牛学杰,李常洪(2014)表示,结合西方国家经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至少应当涉及四个方面:激励类政策、决策监管类政策、行业类政策和市场服务类政策。1.激励类政策:研发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与价格政策。2.决策监管类政策:决策机制与监管体制。3.行业类政策:行业规范、技术政策评价标准、认证体系。4.市场服务类政策:融资政策、市场推广。邵林(2014)研究了中日韩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后提出建议指出四点(一)建立明确的新能源目标体系。(二)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三)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杨苹,徐枫等(2015)根据广东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形成机制和新能源产业链的构造,设计出了技术研发促进、金融扶持、财税扶持、产业优化与市场服务等政策,形成促进广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任东明(2011)认为要破解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包括立法体制、决策机制的改革、政策框架的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引入。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对新能源市场化政策的研究
Soubbotina等(2000)提出丹麦风电发展速度变慢的原因之一是对于未来财政激励机制的不确定性的顾虑。Berry(2001)对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欧盟成员国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实施模式和具体措施。Niels和Anne(2003)认为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经费补贴政策,如风电机安装以实现其设备容量和总产出率的有效放大,可以减少其市场化的价格阻力。Langiness等(2003)介绍了美国各州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特点,并针对风电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实现进行了评价。Morthorst等(2003)对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细则进行探讨。Ryan等(2006)研究了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若干因素,包括总体原则和各种设计选择,认为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应保持长久性和动态性,随时间逐渐增减并加强责任落实和有效监督。
2.对新能源研发政策的研究
Graham等(2003)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政府应加大对技术、设备研发和信息交流等环节的财政投入和补贴。Martine等(2006)用市场模拟的方法对欧盟的新能源技术进行了考察,认为政府投入将有助于风能与生物质能快速发展,并通过预测模型得出,政府在技术领域的投入将使每单位新能源电力(RES-E)的价格将下降1~8美分/度。TaichenChien等(2006)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可再生能源使用对技术效率提高的作用。
3.对新能源政策效果的研究
Dary(2000)研究了政策的实施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影响,并运用POLYSYS模型研究农业与其它因素相互作用后对生物质能产业以及当地经济的影响。Nwaobi(2004)以尼日利亚为例,建立了一个分析减排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Weidou等(2004)对中国现有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现有政策无法保持中国社会和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議。出于对自由主义的信仰和市场经济理论的支配,欧盟和美国学者对新能源政策的焦点聚集在政策评价上。FredBeck(2004)认为,1990-2000年,对新能源贡献最大的政策是:1、直接装备补贴和折扣、净计价法律、技术联系标准(太阳能领域)。2、投资税收优惠、生产税优惠、欧洲电力购电法(风能领域)。3、上网许可、支持独立的电力生产者和第三方销售商(生物质能和小水电领域)。Lewis(2006)研究了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全球风轮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回顾不同国家在国产化大型风轮机制造业发展中所走过的道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建立风电产业之后的推动机制,表明将稳定的风电市场支持政策与国家风电专项激励政策相结合,便有可能在当地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Vera等(2007)认为要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国家能源指数体系,更好地帮助统计学家、政策制定者分析3E(能源、经济和环境)的有关问题。Nikejohnstone(2010)认为,不同的新能源发展应有不同的政策。就是说不同的政策尤其适用条件和相应的效应。K.H.Solangi,M.R.Islam等(2011)评述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法国、中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太阳能政策,认为FIT、RPS和激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的最受益的政策。LauraDiazAnadon(2012)分析了美国、英国、和中国在能源革新方面的刺激性制度,突出了国家目标与环境的差异对政策的影响,识别了自治,商业参与,制度集中程度的不同,指出了政府支持能源研究、设计与开发不同路径可能存在的差距。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文献更加侧重于对政策的技术性分析,突出政策工具的专业设计、决策选择与回馈评价的具体性分析,并建了模型分析。也有一些学者在研究视野上突破了一国范围,对新能源政策进行了横向比较。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文献比较强调局部分析,关注个案研究,表现出精细化和微观化的研究特点。
二.国内文献综述
1.新能源产业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
刘松万(2009)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与措施”一文中强调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措施。朱晓波(2010)在“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思考”一文中发现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之处,并相应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的建议。王玺、蔡伟贤、唐文清(2011)在“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一文中针对我国现行有关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在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引导和激励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生产、研发以及消费等环节的税收政策建议。武文静(2012)在“我国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的专项性研究——基于WTO的SCM协议”一文中结合规定。指出我国目前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美国在补贴专项性认定方面的经验,指出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建议。丁芸(2016)提出在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中,财税政策的作用效果应该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其介入除了消除市场机制的不利影响外,还能够提供产业初创期的动力系统。1.纠正外部性。2.提供发展引擎。3.实现风险共担。4.突破瓶颈束缚。 2.对新能源政策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
李靖(2011)提出1.国家对新能源日益重视,但尚未形成健全的新能源财税政策体系。2.新能源税率设置考虑不够全面,税负仍较高。3.由于没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的特殊性,有些税收优惠未能充分落实。王显志,郭宏伟等(2015)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评价,根据对指标权重的分析,提出了政府制定政策时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通过政策效能评价发现1.基础设施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也是激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推动力.2.凸显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不可低估的作用,灵活调整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強调技术的重要性,技术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何代欣(2016)提出对未来政策的建议,(一)不断提升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政策的效果,(二)以财税政策优化带动新能源产品的消费升级,(三)利用财税工具分享新能源发展的环境红利,(四)构建提高新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的财税政策。。廖家勤,孙小爽(2017)提出经历两个阶段的推广应用,我国财税等支持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了相应的表现,但从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效应还不够明显。建议一要优化财政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门槛。加强对补贴方式、发放渠道以及实施状况的管理与监督。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借鉴美国政府采购的经验,筹集专项资金,建立“清洁城市计划”等相关竞争性资助项目,进一步搭建完善的政府采购网络信息平台。三是完善税收政策,建立以油耗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税收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制定专门的税收政策。
3.对建立政策体系的研究与建议
牛学杰,李常洪(2014)表示,结合西方国家经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至少应当涉及四个方面:激励类政策、决策监管类政策、行业类政策和市场服务类政策。1.激励类政策:研发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与价格政策。2.决策监管类政策:决策机制与监管体制。3.行业类政策:行业规范、技术政策评价标准、认证体系。4.市场服务类政策:融资政策、市场推广。邵林(2014)研究了中日韩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后提出建议指出四点(一)建立明确的新能源目标体系。(二)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三)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杨苹,徐枫等(2015)根据广东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形成机制和新能源产业链的构造,设计出了技术研发促进、金融扶持、财税扶持、产业优化与市场服务等政策,形成促进广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任东明(2011)认为要破解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包括立法体制、决策机制的改革、政策框架的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