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之下,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把课堂教学优化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不仅要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搞清楚,把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还要注意每一个知识点应该如何实现突破。但如果仅用语言来解释,知识点的突破就会比较困难。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实际教学,对直观教学法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系列初探。
一、利用直观教学法把数学抽象概念生活化
在每一次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都能够通过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的数据,把学生在概念部分的欠缺清晰地表现出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对长度单位以及质量单位等抽象概念更是难以理解。即便在课堂上记住了,一到课后又完全忘记了。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学法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活化,从而促进学生去理解、去掌握。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千克以及克等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来导入课程。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购买水果的实例来理解这一概念,从而让学生明白质量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质量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引出两个通用的质量单位,也就是克和千克。当然,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单位名称,还要让学生理解名称之间的换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重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两袋盐,每袋五百克,还有一些一角的硬币。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手拿着一角的硬币,另一只手掂一掂两袋盐,也就是一千克,让学生感受一下自己两只手不同的感受。同时,告诉学生一角钱的硬币大约是一克,而他们所掂的盐是一千克,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千克和一克到底有多重,区别有多少,初步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这样的直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直观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在新时期,教师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了,还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来获得知识,那是有限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叙述。让低年级的学生一边读一边看,教师讲授一部分的内容就指导学生看一部分的内容,同时明确告诉学生看书的时候,不能够把课本中的彩色插图忽略掉。教师应该结合课本中的彩色插图,来把教学的直观性强化,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在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如何观察,并适当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真正理解插图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用符号和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时候,可以事先设计两幅图画,通过这两幅图画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画好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左边有几只小鸟,再问:这时右边又飞来了几只呢?之后,用大括号将两者括起来,告诉学生大括号表示把左右两边的数量结合起来,再画上问号,告诉学生问号表示这幅图画要求的是什么?从而,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把这道题目做出来,并且清楚地理解了图画和符号的意思。
三、利用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注意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直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能够在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设置疑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求“比一个数多几”或者是“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学生普遍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见到有多的地方就不加思考的盲目采用加法,见到少的地方就盲目采用减法。教师要想使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改变,可以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者“比一个数少几”的逆向思维题目。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题目:有6辆小汽车,小汽车比面包车多3辆,那么面包车有多少辆?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多3辆,学生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盲目地加3。其实不然,这恰恰是一道减法题。但是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快速地把其中的数量关系搞清楚。
四、利用直观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学具盒。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把观察对象的主要部分凸显出来,把数学概念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规律清晰地反映出来。采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认识正方体、长方体以及圆柱体时,利用学具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发现圆柱体的一个面,其实和正方形以及长方形是相似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触摸圆柱体来感受圆柱体曲面的不稳定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和其他柱体的不同之处等。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让他们在直观且形象的操作中自主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
一、利用直观教学法把数学抽象概念生活化
在每一次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都能够通过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的数据,把学生在概念部分的欠缺清晰地表现出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对长度单位以及质量单位等抽象概念更是难以理解。即便在课堂上记住了,一到课后又完全忘记了。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学法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活化,从而促进学生去理解、去掌握。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千克以及克等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来导入课程。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购买水果的实例来理解这一概念,从而让学生明白质量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质量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引出两个通用的质量单位,也就是克和千克。当然,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单位名称,还要让学生理解名称之间的换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重量,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两袋盐,每袋五百克,还有一些一角的硬币。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手拿着一角的硬币,另一只手掂一掂两袋盐,也就是一千克,让学生感受一下自己两只手不同的感受。同时,告诉学生一角钱的硬币大约是一克,而他们所掂的盐是一千克,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千克和一克到底有多重,区别有多少,初步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这样的直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直观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在新时期,教师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了,还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来获得知识,那是有限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叙述。让低年级的学生一边读一边看,教师讲授一部分的内容就指导学生看一部分的内容,同时明确告诉学生看书的时候,不能够把课本中的彩色插图忽略掉。教师应该结合课本中的彩色插图,来把教学的直观性强化,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在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如何观察,并适当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真正理解插图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用符号和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时候,可以事先设计两幅图画,通过这两幅图画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画好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左边有几只小鸟,再问:这时右边又飞来了几只呢?之后,用大括号将两者括起来,告诉学生大括号表示把左右两边的数量结合起来,再画上问号,告诉学生问号表示这幅图画要求的是什么?从而,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把这道题目做出来,并且清楚地理解了图画和符号的意思。
三、利用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注意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直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能够在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设置疑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求“比一个数多几”或者是“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学生普遍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见到有多的地方就不加思考的盲目采用加法,见到少的地方就盲目采用减法。教师要想使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改变,可以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者“比一个数少几”的逆向思维题目。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题目:有6辆小汽车,小汽车比面包车多3辆,那么面包车有多少辆?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多3辆,学生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盲目地加3。其实不然,这恰恰是一道减法题。但是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快速地把其中的数量关系搞清楚。
四、利用直观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学具盒。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把观察对象的主要部分凸显出来,把数学概念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规律清晰地反映出来。采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认识正方体、长方体以及圆柱体时,利用学具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发现圆柱体的一个面,其实和正方形以及长方形是相似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触摸圆柱体来感受圆柱体曲面的不稳定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和其他柱体的不同之处等。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让他们在直观且形象的操作中自主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