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断了学生创作之源,抑了写作之兴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谁断了学生创作之源,抑了写作之兴?又如何让学生找到创作之源、激发写作之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生活的角度教学中学作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同时还能提高他们习作的内涵和底蕴。但是,如何将生活素材巧妙地引入作文课并发挥其最大价值,这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重点问题。我认为,挖掘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和真实事件,指导学生正确利用文学技巧将其润色、修饰,这样可以使他们的习作更加富有可读性和内涵。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寻找写作的源泉,激发写作的兴趣:走出校园,寻找源头——抓住契机,体验生活——激发兴趣,主动创作。
  关键词:中学作文;创作之源;生活化;写作兴趣
  在辅导写作的过程中,我查找,翻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和相关资料,也听了不少的作文辅导课、作文讲座,好像作文只是老师出一些题目,拟一些提纲,提几点要求,指一指写作的路子,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地跟着“走”下去。于是,课后学生凭着课堂“记忆”,东拼西凑,搜肠刮肚,草草了结就算完成任务。至于习作中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不晓得,更谈不上能把自己的思想、意志、感受等写进去。这样的作文哪有什么生动感人之处?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是毫无益处。这既不能埋怨学生不会写,也不能怪老师不善于点拨,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生活范围小,接触面不广,生活素材和写作材料贫乏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寻找到创作之源,更不用说产生什么样的写作兴趣。
  是谁断了学生创作之源,抑了写作之兴?又如何让学生找到创作之源、激发写作之兴?对于这个问题,师者,该反思也。前些年,我的作文辅导课也总是关在课堂里、钻在书本中夸夸其谈,如今回想深感愧疚。为找到最佳答案,我曾深思静想、考古借今,得以下观点,仅与同行共勉。首先,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引导他们观察、体味,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生动的“活”材料;其次,鼓励他们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和课外书,并从中吸取间接的材料,让他们明白创作的源头在哪里。
  写作必须要凭借事实,而不能架空议论,以纤巧取胜。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只有正确会理解了材料的问题,才能谈到写作问题。”目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如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的作文思想,使学生深入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又如美国的作文也有一种盛行的作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关心的”。这种作文思想与深入生活之中去获得“原料的矿藏”占有“源头活水”是异曲同工。可以这样说,生活的欠缺,这是“天才”的不足,是创作的不幸。
  寻找作文源头如下图1: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把创造的主动权还给教师,只有创造精神的老师才能创造有创造的学生。”教育是一种创造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职能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达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想……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所以做为作文辅导者,我们更应该把创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看似一个教学的问题,实质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我曾经赏试过提供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观察、体验生活,大量阅读报刊书籍,主动寻找创作之源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产生创作的动机。
  一、走出校园,寻找源头
  有很多教师在辅导作文时总是注重理论而勿略了感观,这样,其生能行文亦无味也。生活是创作之源,大自然是本,有条件可利用节假日组织或激励学生去效游,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去回归大自然。我曾组织学生到珍珠之乡流沙港去博击风浪,一睹“珍珠姑娘”的芳容,去碧波万顷的南渡河田野踏青,游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雷州西湖,登三元塔,观雷祖祠,到过风光秀丽的湖光岩,游北海银滩等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大自然之美。同时要求学生用眼睛去看,要“远”“近”观察,要把观察的整体和局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选择适当的立足点和角度去捕捉景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要在观察自然景物的同时学会体会,感受自然景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独特景况。
  二、抓住契机,体验生活
  我以前授课文《老山界》在讲解红军夜里行军登山的艰难险峻的情景时,很是声情并茂、滔滔不绝讲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自豪。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欣赏老师的演技,少解文义,惭愧、惭愧。往后每逢授此文时,我总是萌发一个念头:带学生到附近的大山体验月夜上山野炊的感受,畅饮创作灵感之源水,积累作文素材。双休日,我常组织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生活必需品骑车驰向雷州调风“山里岭”,到达后,先分组自由活动,后进行炊事、登山、即兴咏诗等比赛。同学们个个兴奋异常,激动不己,诗作虽雅嫩,但真情实感溢于诗行。这次活动,欣赏了大自然的可餐秀色,体验了自食其力的艰辛,也享受了登山比赛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陶冶了情操,第二天的日记全都记载了这一活动的经过和感受。我抓住契机出了文题“月夜山行”并加以引导,结果,学生的作文字里行间是生命的流动,连平时文句欠通的同学也出乎意料的通畅了。这是真情的流露,是丰富题材带来的飞跃,因为这次登山是亲身体验,抒发感情也就不是难事了。可见体验生活在学生作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我注意情感的渲染、寫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比如学过《社戏》一文后,就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写作的一次训练。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会增强写作的信心。
  三、激发兴趣,主动创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教学法,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一切,很难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教师可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灵活的作文,如课外练笔,课外练笔可以不限题目,不限题材,不限体裁,不限字数。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什么都可以写,让学生抒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情仇爱恨,喜怒哀乐。这样,触发了他们的动情点,拨动了他心灵的情弦,他们积累的写作兴趣就会冲击闸门,滚滚而来。由于课外练笔从题目、题材、体裁、字数都不加限制,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需要,他们根据占据的材料,运用自己最拿手的表达方式,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舒畅。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作文水平就会提高。   我们还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长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丛。教师应怎样解决呢?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要花点心思在题目上做文章了。比如《我的家乡》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是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妙生动,就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和写作欲望。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创造生活,我曾调查过多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次指导他们举办绘画、素描、手抄报、小发明、日记、作文展览,学生兴趣盎然。我还引导他们自己定题,开好主题班会。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知识竞猜,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体验,在参与中产生思想交流、情感交流,这样,材料有了,情感有了,再适时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多做好事,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访问军烈属,慰问敬老院,实践于德育基地,让他们以特殊的身份深入生活,以特殊的视角观察生活区,不但净化了灵魂,还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让学生直接获取材料的同时,我还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间接材料。学生在大量阅读占有材料的同时,也激发了写作兴趣。在写作活动中,只有将认识统一于材料,才可能使思维的抽象活动接近客观实际和社会实践。这样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才是科学的。
  总之,创作之源在大自然、在我们的脚下。要使学生综合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必須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才源源不断。同时激励他们广泛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书,使其日益充实,兴趣倍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创作出色味俱全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思维的技巧[J]. 贾广丽. 学苑教育. 2011(10)
  [2]写作,应从兴趣抓起[J]. 冯淑贞. 新课程(教研). 2010(06)
  [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 覃智锋.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1)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条途径[J]. 高秀琴. 文学教育(下). 2009(06)
  [5]试析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 钱飞燕. 中学教学参考. 2010(10)
  [6]让有效教学“滋润”学生心田[J]. 欧阳凌. 中学语文. 2007(20)
其他文献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儿童绘本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好媒介。在儿童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画面、角色扮演、猜测内容、延伸情节等方法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想象、主动创造的良好空间,让孩子们由绘本爱上想象,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一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期刊
新课程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好与差相比较在而存在。有好学生,必然就有差学生。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教优生容易,教学困生难。优秀学生各方面都不错,正如响鼓无需重锤一样,教育起来是比较容易的。而学困生则不同,不仅学习成绩有困难,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很多毛病,对老师对父母的谆谆教诲常当作耳旁风,教育效果常不理想。长此以往,教师容易丧失转变学困生的信心,其放弃了,这样学困生就会在班级中,把他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时间里对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完善、深化总结概括,也是知识提升,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巩固与消化,形成基本的技能提高,解题技巧,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的教学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简单的“做资料,讲资料”的模式,教与学脱节,没有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题技能,一堂课下来主要解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坚持“师道尊严”要求学生记住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记住老师讲的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解答思路,从而模仿解题,因而大多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欢乐与乐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教学流程等方面认真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期刊
常州地处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吸引大量各地务工人员来此寻求工作岗位,这也导致常州的流动人员数量迅猛增长。因此,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对常州市天宁区、新北区幼儿园的流动学前儿童儿童家长及部分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
期刊
摘要:2014年浙江省、上海市启动新高考改革的步伐,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作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试验点、排头兵,其改革力度、学习、考试的方式方法、大学录取原则以及对高中和高校所产生的影响等受到了全国人的关注。接下来,还会陆续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到高考改革的大军队伍中来,全国几百万的考生都会“卷”入到新高考改革的洪流之中,这种影响对学生、高中、大学都是深刻的。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立体化
期刊
有人说过世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是咫尺天涯。这应该是两颗曾经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历经考验后分崩离析的尴尬距离吧!今天且不论它,言归正题,我很好奇,想问大家有思考过共同担负着教育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是多少吗?能用一句比较贴切的话语来作个形象的表述吗?此刻,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开始思索,并认真地在心里描摩着。它们应该异彩纷呈。要我这位从教20年来一直奔走在教育教学探索路上的寻梦者来说,家长与教师的
期刊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地理位置特殊,无论是当地农民还是外地农民工,其子女都有可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而小学生思想意识和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也让教育工作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价值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价值教育  一、引言  城乡结合部的的人群类型众多,虽然经济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从教育意识方面来看,
期刊
摘要:在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转型期,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研究生群体。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生;心理健康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使得广大学生发自内心、心悦诚服的接受和认可宣传教育的内容
期刊
2016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根据这一部署,各版本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进行了重新修编,并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此次教材更名是品德课程对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