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开始于莫诺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中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将斯宾诺莎提出的自因这一概念与黑格尔提出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相等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检验莫诺的思想所造成的结果。我在本文中将会把斯宾诺莎的哲学当作石蕊试纸,通过探寻相互作用这一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史,来证明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斯宾诺莎提出的(自因)概念与黑格尔提出的(相互作用)概念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相互作用这个概念意味着作为同时性而向自身显现出的一个整体,这个
【机 构】
:
不详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硕士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始于莫诺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中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将斯宾诺莎提出的自因这一概念与黑格尔提出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相等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检验莫诺的思想所造成的结果。我在本文中将会把斯宾诺莎的哲学当作石蕊试纸,通过探寻相互作用这一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史,来证明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斯宾诺莎提出的(自因)概念与黑格尔提出的(相互作用)概念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相互作用这个概念意味着作为同时性而向自身显现出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允许线性的、同质的、空的时间的存在,并且发展的不同阶段就铭刻在这种时间的流逝之中;而自因这个概念则意味着一个无法闭合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永恒性就是必然的、无限的时间模型之网。在本文的结尾,我将会指出斯宾诺莎提出的自因这个概念使得我们在危机的情况下可以侥幸置新思考自由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与费希特之间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赖于如何理解费希特主义者。作者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立场是试图以人类能动性理论为基础,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规划人类自由的现实条件。这种通过人类的能动性理解人类的方法是由费希特在批判康德的时候形成的,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时候借用并改造了这一方法。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得出马克思确实是一个费希特主义者的结论。
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最早开设唯物史观课程。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大学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冯定教授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起了重要的组织、推动作用。
首届路遥文学奖因为“缺少像样的好作品”难产,令人亦喜亦忧喜的是中国的评奖并不尽然带有操作性强的中国特色,忧的是每年诞生上千部长篇小说的泱泱大国竟然没有一部能人评委法眼!直到阎真的《活着之上》出来,才给路遥的在天之灵一个交代。但依然难掩“白璧微瑕”的无奈。
1964年,《理解媒介》横空出世,其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也一举成名。尽管惊世骇俗的预言式思想让麦克卢汉在批评者的描述中成为如同巫师一般难以捉摸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学者”,依然有支持者问:“万一他对了呢?”
针对环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责难,保罗·伯克特从资本积累的反生态性来阐述资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资本积累的无限性与自然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绿色资本主义是不可行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红”和“绿”相结合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合作的、民主的、无剥削和非市场的社会制度,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分即“《资本论》及准备稿”部分于2012年8月编辑出版最后一个分卷,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了MEGA^2第2部分把马克思恩格斯同《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手稿发表为人们带来的对《资本论》的新认识。文章“背景介绍”部分谈到MEGA^2发表的新文献正在改变人们对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看法;第2部分以《资本论》各卷为单位介绍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的数量和规模;第3部分阐述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在13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指出《资本论》是未完成的体系,《资本
本文从总体上阐明了MEGA^2第2部分(《资本论》及准备稿)对研究《资本论》的重大意义。首先说明马克思在实施“资本一般”计划过程中遭遇到“抽象”与“具体”的矛盾,因而原本限于研究抽象领域的“资本一般”计划逐渐被研究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资本论”计划取代,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也藉此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其次,作者借助MEGA^2第2部分的文本对马克思审订的《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做了比较说明,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强调德文第2版的修订手稿对于研究“价值形成”的意义。作者还以
罗纳德·德沃金认为,只有当政治影响力平等能够促进其他目标时,它才是重要的。但是,德沃金的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平等本身就是重要的。政治选择应该表达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不能强迫人们以自己不情愿或不主动选择的方式去行为。在一个现代城市,为了避免会议窒息人们的自我主导,应该在所有人的适当影响之下,让少数人做出重大决策,这种政治程序是对所有人表示尊重的最好方式。政治尊重伦理要求特别重视那些服从政策的人们的选择,只有出于强有力的理由才偏离平等影响力。在美国,影响就业、招聘和教育的立法远没有满足这种道德要求。对于美国公民
2014年4月12—13日,由中其中央编译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现代化:中国与世界”高端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胡近等同志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文将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以及1895年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所写的导言置于上个世纪未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历史地考察了学界围绕恩格斯之所谓“修正主义”而产生的种种争论。本文认为恩格斯对革命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转变政治策略只是为了推动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平稳发展而采取的明智手段。因此,仅将恩格斯定位为“修正主义”并视之为单纯的理论问题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