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第一学期,我校有寄宿生61人,单亲家庭的有18人,占住宿生的30%。他们来自二十多个贫困的小山村,16人随父亲生活,其中2位学生母亲死于车祸,其他的都是母亲离家出走或离婚;2人父亲病死,跟随母亲。主要原因是学校周边贫穷落后,很多人在本地讨不到老婆,只好从云南、贵州、江西、安徽等外地买媳妇,买来的老婆很多都是生活了几年,觉得生活艰苦,丢下孩子就一走了之。二、三岁的孩子就生活在没有母爱、家庭教育又不好的环境里,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第一忧郁类,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忧郁,无法给孩子细致的关爱。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点滴之爱抚慰孩子的心灵。哲人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它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是啊,爱像冬日的阳光,像黑夜的灯塔,像雨天里撑起的小伞,给人以温暖、希望和庇护。因此,对于那些受过伤害的单亲家庭孩子来说,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四年级寄宿生何慧英,原来是个聪明活泼又可爱的女孩,由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犯了肝癌,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爷爷,三人相依为命。学校领导帮她与希望工程结了对,才解决了学杂费。我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平时经常关心她的米、菜、学习用品。今年5月,她父亲病逝了,她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无助的双眼中经常充满了自卑和恐惧。我决定给她信心和勇气,配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努力多关心她,叫寝室长和同寝室的同学多给她安慰,多和她做朋友。“結对”的叔叔阿姨也常来看她,还给她送吃送穿,带她去城里玩,视同亲生女儿。春节前夕,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给她送去慰问金。天冷了,老师们捐钱给她买来了棉被不让她冻着。学期结束,期末考试中她成绩优秀,还荣获了“三好学生”光荣称号。此时我惊喜地发现她变了,眼睛里再也不是恐惧与自卑,取而代之的是快乐与自信,看到她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与学习,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多疑类,孩子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我曾经以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关爱,走进、了解并帮助吴小煜同学。五岁时,他父亲因病而死,母亲离家出走,他成了孤儿,是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把他带大,奶奶溺爱,爷爷教育方法粗鲁,他做错事就用绳子吊起来打。我在他面前深情地谈到他的家庭,谈到他目前的处境,也谈到他自身的缺点和不健康的心理,苦口婆心,充满关心和同情,然而十几次的谈话却越谈越崩,满腔的怜悯、关爱反而引起他越来越强烈的反感。经过多次反思,我终于明白,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由此而造成孩子的特殊心理残障,家庭身世恰是单亲家庭孩子最忌讳触及的雷区,因为这正是孩子心灵的伤疤隐痛,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亲和、尊重和激励。我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选准了自己的形象,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克服自己做教师习惯性居高临下的说教,保持平等的交谈、接触,十分注意尊重他的人格,维护和鼓励他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终于赢得了他的信任,被他认作知心朋友。此后他每年的期终考试成绩都在全班前五名。
第三散漫、霸道类,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缺乏管教,孩子从小养成了骄横的习气,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长辈、老师、同学,纪律观念淡薄。我校寄宿生杨小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母亲是个外地人,在他四岁时,父母离婚,他跟了父亲,父亲长年外出打工,是爷爷奶奶把他养大。他来校时可以说是一个野孩子,一头黄发,流着两条黄黄的鼻涕,衣服、裤子上全是泥土,老师同学叫他他也不应一声,更不用说主动叫人了。有时好端端的他还会拿起石头砸人,用口水吐人。不知多少同学无故遭了殃。最难忘的是2005年3月28日的晚上,大家都在一边脱衣睡觉一边谈天,同寝室的孟新同学说了他一句“聪明过头”,他就跳过去在他肚子上狠狠蹬了一脚,当时孟新气也喘不过来。老师带孟新去人民医院检查拍片,幸亏没事,但这件事使我震撼。这个学生性格古怪冷僻,心理状态令人费解,各种缺点、弱点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且这些缺点改正的过程又是那样的反复艰难,曾经让我几乎丧失信心,甚至想放弃,任其“破罐子破摔”。在失望之余,我想方设法使自己平静下来,最后在自身找到了原因,主要是自己“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求救心切”,情绪心理的研究告诉我:当被教育者缺点、弱点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教育者应该冷静地面对,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离焦急、愤怒,让心情平静下来,接纳既是宽容,也是信任,有了接纳的前提,才有升华的可能。教育者不但要具备接纳受教育者缺点、弱点的勇气,还要有将自己的接纳表示出来的技巧,让孩子明白你的宽容大度,你的“够朋友”。但接纳不能等同于纵容,在接纳之后,应该帮助孩子正视并逐步改正缺点,克服弱点,不断进步,这种接纳才能导致升华。如今杨小斌同学六年级已毕业,被县少体校录取,体校老师反映他人品好,肯吃苦,运动会上还得了好几项奖,他回家时还常来校玩。看到他这样健康地成长,往日的艰辛我都忘了。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第一忧郁类,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忧郁,无法给孩子细致的关爱。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点滴之爱抚慰孩子的心灵。哲人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它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是啊,爱像冬日的阳光,像黑夜的灯塔,像雨天里撑起的小伞,给人以温暖、希望和庇护。因此,对于那些受过伤害的单亲家庭孩子来说,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四年级寄宿生何慧英,原来是个聪明活泼又可爱的女孩,由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犯了肝癌,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爷爷,三人相依为命。学校领导帮她与希望工程结了对,才解决了学杂费。我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平时经常关心她的米、菜、学习用品。今年5月,她父亲病逝了,她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无助的双眼中经常充满了自卑和恐惧。我决定给她信心和勇气,配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努力多关心她,叫寝室长和同寝室的同学多给她安慰,多和她做朋友。“結对”的叔叔阿姨也常来看她,还给她送吃送穿,带她去城里玩,视同亲生女儿。春节前夕,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给她送去慰问金。天冷了,老师们捐钱给她买来了棉被不让她冻着。学期结束,期末考试中她成绩优秀,还荣获了“三好学生”光荣称号。此时我惊喜地发现她变了,眼睛里再也不是恐惧与自卑,取而代之的是快乐与自信,看到她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与学习,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多疑类,孩子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我曾经以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关爱,走进、了解并帮助吴小煜同学。五岁时,他父亲因病而死,母亲离家出走,他成了孤儿,是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把他带大,奶奶溺爱,爷爷教育方法粗鲁,他做错事就用绳子吊起来打。我在他面前深情地谈到他的家庭,谈到他目前的处境,也谈到他自身的缺点和不健康的心理,苦口婆心,充满关心和同情,然而十几次的谈话却越谈越崩,满腔的怜悯、关爱反而引起他越来越强烈的反感。经过多次反思,我终于明白,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由此而造成孩子的特殊心理残障,家庭身世恰是单亲家庭孩子最忌讳触及的雷区,因为这正是孩子心灵的伤疤隐痛,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亲和、尊重和激励。我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选准了自己的形象,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克服自己做教师习惯性居高临下的说教,保持平等的交谈、接触,十分注意尊重他的人格,维护和鼓励他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终于赢得了他的信任,被他认作知心朋友。此后他每年的期终考试成绩都在全班前五名。
第三散漫、霸道类,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缺乏管教,孩子从小养成了骄横的习气,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长辈、老师、同学,纪律观念淡薄。我校寄宿生杨小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母亲是个外地人,在他四岁时,父母离婚,他跟了父亲,父亲长年外出打工,是爷爷奶奶把他养大。他来校时可以说是一个野孩子,一头黄发,流着两条黄黄的鼻涕,衣服、裤子上全是泥土,老师同学叫他他也不应一声,更不用说主动叫人了。有时好端端的他还会拿起石头砸人,用口水吐人。不知多少同学无故遭了殃。最难忘的是2005年3月28日的晚上,大家都在一边脱衣睡觉一边谈天,同寝室的孟新同学说了他一句“聪明过头”,他就跳过去在他肚子上狠狠蹬了一脚,当时孟新气也喘不过来。老师带孟新去人民医院检查拍片,幸亏没事,但这件事使我震撼。这个学生性格古怪冷僻,心理状态令人费解,各种缺点、弱点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且这些缺点改正的过程又是那样的反复艰难,曾经让我几乎丧失信心,甚至想放弃,任其“破罐子破摔”。在失望之余,我想方设法使自己平静下来,最后在自身找到了原因,主要是自己“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求救心切”,情绪心理的研究告诉我:当被教育者缺点、弱点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教育者应该冷静地面对,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离焦急、愤怒,让心情平静下来,接纳既是宽容,也是信任,有了接纳的前提,才有升华的可能。教育者不但要具备接纳受教育者缺点、弱点的勇气,还要有将自己的接纳表示出来的技巧,让孩子明白你的宽容大度,你的“够朋友”。但接纳不能等同于纵容,在接纳之后,应该帮助孩子正视并逐步改正缺点,克服弱点,不断进步,这种接纳才能导致升华。如今杨小斌同学六年级已毕业,被县少体校录取,体校老师反映他人品好,肯吃苦,运动会上还得了好几项奖,他回家时还常来校玩。看到他这样健康地成长,往日的艰辛我都忘了。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