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描述了茶尺蠖、茶蚜、茶毛虫、茶芽枯病、茶橙瘿螨、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几种云南省大叶茶常见的病虫害,并从物理、化学、农业、生物4个方面介绍了大叶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大叶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56-02
在现代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管理条件下,新种植的茶园在3~5年就能够形成气候稳定且变幅较小的特殊生长环境,从而形成包括有害和有益2种生物的生物群落结构,此种结构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较为丰富,结构较为复杂。茶园中的茶树、茶病虫群、天敌种群相互之间通过食料关系达到制约和平衡,但这种相对平衡的关系往往容易被一些外来因素破坏。近年来,因为栽培技术措施的变革,生态系统环境发生变化,引起茶园病虫区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发生变化,破坏了茶园生态平衡,致使害虫种群发展迅速并形成虫灾。
1 大叶茶主要病虫害
1.1 茶尺蠖
茶尺蠖又称卡步虫、拱拱虫等,其作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江西等南方省区。茶尺蠖有灰翅和黑翅2种类型,其幼虫以取食叶片为害,此虫害发生严重时,大叶茶的老叶、嫩茎都会被取食殆尽,浓密茶丛变为光杆茶树,致使茶树树势衰退,2~3年之内难以恢复原状,严重影响当季和来年的茶树产量。以1年时间为限,茶尺蠖种群的消长开始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状态,直至4代为1年中的最高害虫量,4代之后又逐渐减少。天敌和气候环境因子是影响茶尺蠖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茧蜂、蜘蛛、姬蜂、真菌、鸟类等是目前发现的茶尺蠖天敌。茶尺蠖往往发生在山坞、避风向阳的茶园,高山茶园发生不严重[1]。
1.2 茶蚜
茶蚜又叫可可蚜、二叉蚜,俗稱油虫、蜜虫,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江西等省区。茶蚜分为有翅成蚜和无翅成蚜2种类型,蛀牙集中在嫩茎和新梢嫩叶背刺吸汁液,受到茶蚜危害的茶叶会出现芽叶伸展停滞甚至枯竭的状况,并招致霉菌寄生,严重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一年中,茶蚜有春茶和四茶2次为害高峰,气温、天敌因子、茶芽生育条件是影响茶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高温的夏季、多暴雨天气对茶蚜生长十分不利,可减少虫口数量,冬季低温对虫卵的存活率无明显的影响;茶蚜的天敌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草蛉、瓢虫、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
1.3 茶毛虫
茶毛虫又称痒辣子、毒毛虫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区。茶毛幼虫以茶树成、老叶及部分嫩叶为食物,此种害虫幼虫虫体上的蜕皮壳和毒毛会引起人体皮肤的红肿、奇痒等症状,影响正常的茶园管理工作。气候条件、天敌数量是影响茶毛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气温是气候条件中影响茶园最大的因素。茶毛虫的天敌主要有:卵期的寄生蜂,幼虫至蛹跨期的2种寄蝇,步甲、瓢蜘蛛、虫、食虫椿象等捕食性天敌。
1.4 茶芽枯病
芽枯病是我国江北和江南茶树的主要病害,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等茶区,主要为害春茶的嫩叶和幼芽,拉低大叶茶的品质,推迟茶叶开采期,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入。在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菌丝体、生孢子器真菌侵染易引起茶芽枯病[2]。
1.5 茶橙瘿螨
茶橙瘿螨又称茶刺叶瘿螨,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江苏、广西、云南等省区,幼、若螨和成螨以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茶叶会失去光泽,出现褐色锈斑及出现干枯、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气候条件、天敌、茶树品种是影响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草蛉、瓢虫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是茶橙瘿螨的主要天敌,对条橙瘿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6 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茶园,受害后的茶树从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并沿叶脉扩成不规则形病斑,此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大量茶树落叶,严重影响西南地区茶叶的经济效益。气候和茶树品种是影响茶炭疽病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茶炭疽病多发生在秋雨期和梅雨期;不同茶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大叶茶品种抗病能力较强。
1.7 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分布最为广泛的重要茶树害虫,此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吸取茶树汁液,受害后的茶树会经历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和枯焦期。另外,被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导致碎末茶增加,并会产生烟焦味,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条件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消长的因子,此害虫主要有双峰型、迟单峰型及早单峰型3种类型。蜘蛛、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
2 大叶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北部,某处与钦州市大直乡接壤的农场,年平均气温在22 ℃左右,年总降雨量为2 700 mm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大叶茶生长的良好环境。现以此农场为例,对大叶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物理因子对茶园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其主要利用害虫的食性、趋性、群集性等,通过光、色等诱杀或机械对害虫进行捕捉,灯光诱杀、性诱杀、人工捕杀、食饵诱杀、色泽诱杀等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人工捕杀是对茶蓑蛾、茶毛虫、茶蚕等目标易被发现的害虫进行捕捉;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比较适合在茶园使用;性信息素诱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昆虫正常行为进行干扰而诱杀;食饵、色泽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使用饵料对害虫进行诱集并捕杀[3]。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也是茶园最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具有简便、快捷、速效等优点,但同时会产生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等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问题。茶园农药安全合理的使用主要包括合理选用农药、优化农药使用技术、确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3个方面,其中,优化农药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对症下药、适量用药、适期施药、合理的喷药方式。
关键词 大叶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56-02
在现代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管理条件下,新种植的茶园在3~5年就能够形成气候稳定且变幅较小的特殊生长环境,从而形成包括有害和有益2种生物的生物群落结构,此种结构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较为丰富,结构较为复杂。茶园中的茶树、茶病虫群、天敌种群相互之间通过食料关系达到制约和平衡,但这种相对平衡的关系往往容易被一些外来因素破坏。近年来,因为栽培技术措施的变革,生态系统环境发生变化,引起茶园病虫区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发生变化,破坏了茶园生态平衡,致使害虫种群发展迅速并形成虫灾。
1 大叶茶主要病虫害
1.1 茶尺蠖
茶尺蠖又称卡步虫、拱拱虫等,其作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江西等南方省区。茶尺蠖有灰翅和黑翅2种类型,其幼虫以取食叶片为害,此虫害发生严重时,大叶茶的老叶、嫩茎都会被取食殆尽,浓密茶丛变为光杆茶树,致使茶树树势衰退,2~3年之内难以恢复原状,严重影响当季和来年的茶树产量。以1年时间为限,茶尺蠖种群的消长开始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状态,直至4代为1年中的最高害虫量,4代之后又逐渐减少。天敌和气候环境因子是影响茶尺蠖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茧蜂、蜘蛛、姬蜂、真菌、鸟类等是目前发现的茶尺蠖天敌。茶尺蠖往往发生在山坞、避风向阳的茶园,高山茶园发生不严重[1]。
1.2 茶蚜
茶蚜又叫可可蚜、二叉蚜,俗稱油虫、蜜虫,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江西等省区。茶蚜分为有翅成蚜和无翅成蚜2种类型,蛀牙集中在嫩茎和新梢嫩叶背刺吸汁液,受到茶蚜危害的茶叶会出现芽叶伸展停滞甚至枯竭的状况,并招致霉菌寄生,严重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一年中,茶蚜有春茶和四茶2次为害高峰,气温、天敌因子、茶芽生育条件是影响茶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高温的夏季、多暴雨天气对茶蚜生长十分不利,可减少虫口数量,冬季低温对虫卵的存活率无明显的影响;茶蚜的天敌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草蛉、瓢虫、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
1.3 茶毛虫
茶毛虫又称痒辣子、毒毛虫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区。茶毛幼虫以茶树成、老叶及部分嫩叶为食物,此种害虫幼虫虫体上的蜕皮壳和毒毛会引起人体皮肤的红肿、奇痒等症状,影响正常的茶园管理工作。气候条件、天敌数量是影响茶毛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气温是气候条件中影响茶园最大的因素。茶毛虫的天敌主要有:卵期的寄生蜂,幼虫至蛹跨期的2种寄蝇,步甲、瓢蜘蛛、虫、食虫椿象等捕食性天敌。
1.4 茶芽枯病
芽枯病是我国江北和江南茶树的主要病害,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等茶区,主要为害春茶的嫩叶和幼芽,拉低大叶茶的品质,推迟茶叶开采期,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入。在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菌丝体、生孢子器真菌侵染易引起茶芽枯病[2]。
1.5 茶橙瘿螨
茶橙瘿螨又称茶刺叶瘿螨,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江苏、广西、云南等省区,幼、若螨和成螨以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茶叶会失去光泽,出现褐色锈斑及出现干枯、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气候条件、天敌、茶树品种是影响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草蛉、瓢虫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是茶橙瘿螨的主要天敌,对条橙瘿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6 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茶园,受害后的茶树从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并沿叶脉扩成不规则形病斑,此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大量茶树落叶,严重影响西南地区茶叶的经济效益。气候和茶树品种是影响茶炭疽病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茶炭疽病多发生在秋雨期和梅雨期;不同茶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大叶茶品种抗病能力较强。
1.7 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分布最为广泛的重要茶树害虫,此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吸取茶树汁液,受害后的茶树会经历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和枯焦期。另外,被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导致碎末茶增加,并会产生烟焦味,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条件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消长的因子,此害虫主要有双峰型、迟单峰型及早单峰型3种类型。蜘蛛、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
2 大叶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北部,某处与钦州市大直乡接壤的农场,年平均气温在22 ℃左右,年总降雨量为2 700 mm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大叶茶生长的良好环境。现以此农场为例,对大叶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物理因子对茶园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其主要利用害虫的食性、趋性、群集性等,通过光、色等诱杀或机械对害虫进行捕捉,灯光诱杀、性诱杀、人工捕杀、食饵诱杀、色泽诱杀等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人工捕杀是对茶蓑蛾、茶毛虫、茶蚕等目标易被发现的害虫进行捕捉;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比较适合在茶园使用;性信息素诱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昆虫正常行为进行干扰而诱杀;食饵、色泽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使用饵料对害虫进行诱集并捕杀[3]。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也是茶园最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具有简便、快捷、速效等优点,但同时会产生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等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问题。茶园农药安全合理的使用主要包括合理选用农药、优化农药使用技术、确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3个方面,其中,优化农药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对症下药、适量用药、适期施药、合理的喷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