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文护是西魏北周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身兼宗室与权臣双重身份,为宇文氏家族建立北周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被堂弟周武帝宇文邕诛杀,曾经的大功臣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种大逆转的人生不得不令人感叹。
宇文护字萨保,生于北魏延昌二年(513年),是西魏大丞相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小儿子。其父去世后,便跟随诸位叔父在葛荣军中历练,葛荣战败后,宇文护又流落到晋阳。当初宇文泰进入关中的时候,宇文护因为年幼没有跟随,直到十七岁时才从晋阳入关来到平凉,宇文护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晋阳度过,这段人生经历对宇文护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与其他兄弟相比,宇文护自小便更得祖父疼爱。叔父宇文泰也很欣赏他,因为自己的儿子年纪都小,就把家中事务托付给宇文护,宇文护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收到“内外不严而肃”的效果,宇文泰因此高度评价宇文护“此儿志度类我”。宇文护不仅治家有方,还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少时曾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破侯莫陈悦,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占江陵,立下赫赫战功。556年,宇文泰在北巡途中病倒,临终前将改朝换代的希望寄托在了宇文护身上。
宇文护接受宇文泰遗命时,处境并不乐观,史书以“内则功臣放命,外则强寇临边”形容当时情况之危急。另一方面宇文护虽受顾命,却名位素下,难以掌控“群公各图执政”的局面,遂向八柱国之一的于谨求助。于谨一直都是宇文泰亲信,军事经历丰富,对宇文泰霸业有重要贡献,在北周地位崇高。于谨在群公会议上慷慨陈词,群公碍于于谨情面,或对于谨实力有所忌惮,均被迫妥协。这种表面的稳定背后暗流涌动,如果一旦有异己势力利用西魏皇室发难,宇文泰苦心营建的宇文氏家族很有可能倾覆。面对这种情况,改朝换代对宇文护而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宇文护当机立断,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世子宇文觉。557年,宇文觉即位,史称孝闵帝,正式建立北周。
孝闵帝即位后不久,群公会议上压抑的矛盾很快爆发,发生了赵贵、独孤信谋反事件。赵贵与独孤信在西魏都曾与宇文泰同朝为官,地位相当,魏周禅代后却有了君臣之别,内心自是不服气。宇文护又借孝闵帝即位封赏之机,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剥夺了二人的兵权。赵贵、独孤信愤而发动政变,但很快失败,赵贵为宇文护所杀,独孤信被免官,不久被宇文护逼令自杀。至此,与宇文泰曾经平起平坐的元勋功臣中再无人与宇文家族对抗。
然而宇文护在维护宇文氏权威的同时,权力欲越来越强,权势也越来越大,史言“谋臣宿将,争往附之,大小政事,皆决于护”,即位的孝闵帝宇文觉形同虚设,二人的矛盾也因此越来越深。而且孝闵帝身边的大臣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一批人担心宇文护容不下他们,便私下劝孝闵帝诛杀宇文护,孝闵帝遂领武士在宫中练兵习武,为捉拿宇文护做准备。不料孝闵帝用人失察,其心腹之一张光洛将此事密告宇文护。由于这一针对宇文护的密谋尚未完全成形,宇文护便将李植、孙恒外放。这令乙弗凤等人更加恐惧,准备在王公入朝赴宴时诛杀宇文护,然而张光洛又将此事告知宇文护。宇文护先发制人,诛杀乙弗凤、李远、孙恒等人,并遣表弟贺兰祥逼孝闵帝逊位,不久弑杀之。这时的宇文护已是权倾朝野,孝闵帝政变失败后,宇文护向群臣征求废昏立明的意见,群臣均表示:这是您的家事,我们都听您的。
宇文护废杀孝闵帝后,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史称明帝,明帝即位后也面临与孝闵帝一样的境况。明帝年长孝闵帝八岁,性格更沉稳,因有孝闵帝的前车之鉴,行事更加谨慎,即位近两年中,一直与宇文护相安无事。宇文护按捺不住,试探性地向明帝上表归政,却不想明帝趁机收走其大权,开始亲览万机,正式与宇文护展开较量。武成元年(559年),明帝亲自检阅部队,有意向众人宣告自己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随后又任用宗室为亲信,提高御正、内史等身边近臣的地位。长期掌握实权的宇文护已对权力难以割舍,面对明帝步步为营逐步巩固统治地位的策略,权力即将丧失的危机感随之产生。但明帝的夺权活动正当合法,宇文护无机可乘,情急之下只好鸩杀明帝。明帝死前为牵制宇文护,重振皇权,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下诏让四弟宇文邕即位,是为武帝。
武帝即位后,宇文护进行了一系列加官进爵,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权势已基本巩固,如日中天,史书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宇文护俨然就是未加冕的皇帝,这令武帝与宇文护的关系日渐紧张,嫌隙越来越深。武帝作为北周时期宗室中最早参政的成员之一,历孝闵帝、明帝两朝,已逐渐积累了较丰富的政治经验,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时绝不能与宇文护对抗,必须韬光养晦。于是武帝整日谈议儒玄,麻痹宇文护,并不断抬高其地位,给予各种特权:准许宇文护享有皇帝才有的祭祀德皇帝的权力;令诏诰及百司文书,都不能直呼宇文护名讳;赐“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甚至武帝在宫中与宇文护相见也要向其行礼,对宇文护母亲阎姬也礼遇极高。
武帝对宇文护一直恭敬有加,宇文护内心却对武帝仍有顾忌。《周书》记载,武帝因为大将军于翼善于鉴别人才,便委托他选置皇太子及诸王相、傅以下的官员,宇文护因此而对于翼内怀猜忌,改任他为小司徒,“虽外示崇重,实疎斥之”。可见宇文护对武帝并不放心,害怕武帝培植心腹,撼动自己的地位。所以一旦有类似苗头,宇文护就会立刻将之扼杀。
虽然宇文护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专权,对皇帝的防范也更严密,但依然无法扭转自己失败的命运。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自同州归来准备觐见太后,武帝对宇文护说:“太后年纪大了,很喜欢喝酒。她不亲自接受朝拜,有时还不让别人进宫觐见,喜怒无常。最近我虽然多次规劝,但都没有用。兄长今天去朝拜太后,希望您再劝劝她。”说着从怀中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酒诰》,交给宇文护说:“用这个来规劝太后。”宇文护入殿后,便依武帝所言,向太后宣读《酒诰》。武帝趁机用玉珽击打宇文护后背,宇文护跌倒在地,武帝又令宦官何泉用御刀斫杀宇文护,何泉却因害怕没有砍伤他,提前藏在殿内的卫王宇文直见此跳出来斩杀了宇文护,一代权臣就此陨落。之后武帝果断下令清剿宇文护党羽,宇文护的儿子们及其亲信均被铲除。
宇文护命运的大逆转令人深思,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完成了宇文泰遗志,建立了北周政权,助宇文氏树立权威,巩固了其家天下的统治。同时也对北周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虽然其主政时期的对齐战争总体而言是失败的,但在军事防务上主持修筑了安乐、栢壁、安义、崇德等城,符合北周当时的形势需要,在防御北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亦与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交好,这都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史书评价宇文护“凡所委任,皆非其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宇文护时期任用的官员并非个个庸碌,许多人在武帝时期同样受到重用。然而宇文护为了巩固宇文家族权威,不遗余力地打击关陇豪强、地方豪族,没有在自己周围建立起强大的支持网络,加之其主政期间的对齐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也令之威望下降,这些都为其命运转折埋下伏笔。特别是宇文护对权力过于执着,不忍割舍,没有认清自己在政权中应处的位置,最终酿成悲剧。宇文护执政时已有人私下劝其废帝自立,面对这种言论,宇文护内心有所动摇,但因没有十足的把握,遂向精通卜算的虞季才询问天象,虞季才告诉他天象有变,应归政天子,宇文护听后沉吟久之,可见其内心斗争之激烈。嗜权如命的宇文护,既想废帝自立,又不敢违背天道。最后只得对虞季才说:“吾本志如此,但辞未获免耳。”这不过是其托词,武帝即位以来从未对宇文护不利,而且明帝一朝的经历也很可能使宇文护认为,只要牢固掌握军政大权,武帝就难以撼动自己的地位。若不能自立,维持现状也是不错的选择。可见宇文护这种对权力的过分执着,不懂舍得之道,对其命运影响深远,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宇文护字萨保,生于北魏延昌二年(513年),是西魏大丞相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小儿子。其父去世后,便跟随诸位叔父在葛荣军中历练,葛荣战败后,宇文护又流落到晋阳。当初宇文泰进入关中的时候,宇文护因为年幼没有跟随,直到十七岁时才从晋阳入关来到平凉,宇文护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晋阳度过,这段人生经历对宇文护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与其他兄弟相比,宇文护自小便更得祖父疼爱。叔父宇文泰也很欣赏他,因为自己的儿子年纪都小,就把家中事务托付给宇文护,宇文护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收到“内外不严而肃”的效果,宇文泰因此高度评价宇文护“此儿志度类我”。宇文护不仅治家有方,还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少时曾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破侯莫陈悦,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占江陵,立下赫赫战功。556年,宇文泰在北巡途中病倒,临终前将改朝换代的希望寄托在了宇文护身上。
宇文护接受宇文泰遗命时,处境并不乐观,史书以“内则功臣放命,外则强寇临边”形容当时情况之危急。另一方面宇文护虽受顾命,却名位素下,难以掌控“群公各图执政”的局面,遂向八柱国之一的于谨求助。于谨一直都是宇文泰亲信,军事经历丰富,对宇文泰霸业有重要贡献,在北周地位崇高。于谨在群公会议上慷慨陈词,群公碍于于谨情面,或对于谨实力有所忌惮,均被迫妥协。这种表面的稳定背后暗流涌动,如果一旦有异己势力利用西魏皇室发难,宇文泰苦心营建的宇文氏家族很有可能倾覆。面对这种情况,改朝换代对宇文护而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宇文护当机立断,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世子宇文觉。557年,宇文觉即位,史称孝闵帝,正式建立北周。
孝闵帝即位后不久,群公会议上压抑的矛盾很快爆发,发生了赵贵、独孤信谋反事件。赵贵与独孤信在西魏都曾与宇文泰同朝为官,地位相当,魏周禅代后却有了君臣之别,内心自是不服气。宇文护又借孝闵帝即位封赏之机,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剥夺了二人的兵权。赵贵、独孤信愤而发动政变,但很快失败,赵贵为宇文护所杀,独孤信被免官,不久被宇文护逼令自杀。至此,与宇文泰曾经平起平坐的元勋功臣中再无人与宇文家族对抗。
然而宇文护在维护宇文氏权威的同时,权力欲越来越强,权势也越来越大,史言“谋臣宿将,争往附之,大小政事,皆决于护”,即位的孝闵帝宇文觉形同虚设,二人的矛盾也因此越来越深。而且孝闵帝身边的大臣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一批人担心宇文护容不下他们,便私下劝孝闵帝诛杀宇文护,孝闵帝遂领武士在宫中练兵习武,为捉拿宇文护做准备。不料孝闵帝用人失察,其心腹之一张光洛将此事密告宇文护。由于这一针对宇文护的密谋尚未完全成形,宇文护便将李植、孙恒外放。这令乙弗凤等人更加恐惧,准备在王公入朝赴宴时诛杀宇文护,然而张光洛又将此事告知宇文护。宇文护先发制人,诛杀乙弗凤、李远、孙恒等人,并遣表弟贺兰祥逼孝闵帝逊位,不久弑杀之。这时的宇文护已是权倾朝野,孝闵帝政变失败后,宇文护向群臣征求废昏立明的意见,群臣均表示:这是您的家事,我们都听您的。
宇文护废杀孝闵帝后,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史称明帝,明帝即位后也面临与孝闵帝一样的境况。明帝年长孝闵帝八岁,性格更沉稳,因有孝闵帝的前车之鉴,行事更加谨慎,即位近两年中,一直与宇文护相安无事。宇文护按捺不住,试探性地向明帝上表归政,却不想明帝趁机收走其大权,开始亲览万机,正式与宇文护展开较量。武成元年(559年),明帝亲自检阅部队,有意向众人宣告自己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随后又任用宗室为亲信,提高御正、内史等身边近臣的地位。长期掌握实权的宇文护已对权力难以割舍,面对明帝步步为营逐步巩固统治地位的策略,权力即将丧失的危机感随之产生。但明帝的夺权活动正当合法,宇文护无机可乘,情急之下只好鸩杀明帝。明帝死前为牵制宇文护,重振皇权,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下诏让四弟宇文邕即位,是为武帝。
武帝即位后,宇文护进行了一系列加官进爵,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权势已基本巩固,如日中天,史书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宇文护俨然就是未加冕的皇帝,这令武帝与宇文护的关系日渐紧张,嫌隙越来越深。武帝作为北周时期宗室中最早参政的成员之一,历孝闵帝、明帝两朝,已逐渐积累了较丰富的政治经验,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时绝不能与宇文护对抗,必须韬光养晦。于是武帝整日谈议儒玄,麻痹宇文护,并不断抬高其地位,给予各种特权:准许宇文护享有皇帝才有的祭祀德皇帝的权力;令诏诰及百司文书,都不能直呼宇文护名讳;赐“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甚至武帝在宫中与宇文护相见也要向其行礼,对宇文护母亲阎姬也礼遇极高。
武帝对宇文护一直恭敬有加,宇文护内心却对武帝仍有顾忌。《周书》记载,武帝因为大将军于翼善于鉴别人才,便委托他选置皇太子及诸王相、傅以下的官员,宇文护因此而对于翼内怀猜忌,改任他为小司徒,“虽外示崇重,实疎斥之”。可见宇文护对武帝并不放心,害怕武帝培植心腹,撼动自己的地位。所以一旦有类似苗头,宇文护就会立刻将之扼杀。
虽然宇文护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专权,对皇帝的防范也更严密,但依然无法扭转自己失败的命运。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自同州归来准备觐见太后,武帝对宇文护说:“太后年纪大了,很喜欢喝酒。她不亲自接受朝拜,有时还不让别人进宫觐见,喜怒无常。最近我虽然多次规劝,但都没有用。兄长今天去朝拜太后,希望您再劝劝她。”说着从怀中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酒诰》,交给宇文护说:“用这个来规劝太后。”宇文护入殿后,便依武帝所言,向太后宣读《酒诰》。武帝趁机用玉珽击打宇文护后背,宇文护跌倒在地,武帝又令宦官何泉用御刀斫杀宇文护,何泉却因害怕没有砍伤他,提前藏在殿内的卫王宇文直见此跳出来斩杀了宇文护,一代权臣就此陨落。之后武帝果断下令清剿宇文护党羽,宇文护的儿子们及其亲信均被铲除。
宇文护命运的大逆转令人深思,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完成了宇文泰遗志,建立了北周政权,助宇文氏树立权威,巩固了其家天下的统治。同时也对北周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虽然其主政时期的对齐战争总体而言是失败的,但在军事防务上主持修筑了安乐、栢壁、安义、崇德等城,符合北周当时的形势需要,在防御北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亦与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交好,这都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史书评价宇文护“凡所委任,皆非其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宇文护时期任用的官员并非个个庸碌,许多人在武帝时期同样受到重用。然而宇文护为了巩固宇文家族权威,不遗余力地打击关陇豪强、地方豪族,没有在自己周围建立起强大的支持网络,加之其主政期间的对齐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也令之威望下降,这些都为其命运转折埋下伏笔。特别是宇文护对权力过于执着,不忍割舍,没有认清自己在政权中应处的位置,最终酿成悲剧。宇文护执政时已有人私下劝其废帝自立,面对这种言论,宇文护内心有所动摇,但因没有十足的把握,遂向精通卜算的虞季才询问天象,虞季才告诉他天象有变,应归政天子,宇文护听后沉吟久之,可见其内心斗争之激烈。嗜权如命的宇文护,既想废帝自立,又不敢违背天道。最后只得对虞季才说:“吾本志如此,但辞未获免耳。”这不过是其托词,武帝即位以来从未对宇文护不利,而且明帝一朝的经历也很可能使宇文护认为,只要牢固掌握军政大权,武帝就难以撼动自己的地位。若不能自立,维持现状也是不错的选择。可见宇文护这种对权力的过分执着,不懂舍得之道,对其命运影响深远,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